近日,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大學招生舞弊醜聞中,一個來自中國的家庭爲將孩子送入斯坦福大學向此案背後的“操盤手”辛格支付了6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370萬元),是涉案金額最高的一起。

而捲入該案的這位神祕的中國富豪是山東步長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濤,被送入斯坦福大學的是他的女兒趙雨思。趙雨思的家人通過摩根士丹利一位理財經理認識了辛格,辛格最終將她介紹爲一名帆船選手,並拿出650萬美元中的50萬向斯坦福大學一位帆船隊教練行賄,以幫助她作爲體育特長生被錄取。

外國的月亮是否真的比中國的圓呢?

自從斯坦福大學賄賂醜聞爆出之後,徹底擾亂了教育行業的底線,各種拖帶關係逐漸浮出在人們的眼前。那些通過各種各樣的關係進去的學生而言,已經不再是一種榮耀的象徵,慢慢受到人們的斜視。或許,在對於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我們是否已經開始偏離了最初的本意。

不管是什麼總喜歡分出三六九等的那是什麼?是一種變態的歧視。而對於教育來說,本身是多麼值得尊敬的職業。或許,這是很早以前出現過的景象。隨着商業性質越來越濃的今天,隨着那些醜陋的一面被翻出來,給偉大的教育事業深深蒙上了一層陰影。

特別是對於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來說,花重金把自己的兒女送上美國著名的大學,這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對於子女的關愛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擔上“賄賂”二字,這樣的性質就完全變味。那些個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外國的人來說,或許外國的月亮真的比中國的圓吧。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在如今的這個時代,重視教育肯定是沒有錯的。特別是在這個智能化層出不窮的年代,沒有什麼迅速接受和學習高層知識更爲重要。或許也處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很多人傾盡所有都要給自己的子女一個好的教育環境。

其實這也並沒有錯,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確實能夠讓人學到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眼見。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追求學識不只是大學時代的生活,而是貫穿於一生的習慣。無論你是多麼的睿智或是上過什麼著名的大學,這都於一個人一生的習慣有莫大的關係。

不可否認環境帶來的改變效應,但一生的習慣是需要從小做起的。而不是一所好的大學就能夠改變的。所以,相對於教育而言,我們願意去追求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但更應該去塑造一生良好的習慣。抓住那些孩子成長的關鍵習慣,把握好人生的方向,至於上什麼樣的大學,就不不必太過於苛求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