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四月,大概是处在杭州最舒服的季节中吧,吴越王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大概是对杭州春日最契合的描写了。不如出发,去寻找杭州那些人少景美的地方吧。 良渚遗址文化公园感受文化之旅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地处杭州西北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104国道北侧,距杭州市区约30公里。公园规划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则是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 良渚古城内城陆城门(那些被铁网包围着的就是原先的城门) 穿过这个门道,就算进入内城区域了。听说,内城原先只有贵族才能居住。 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似一座水城。一进公园就能看见很多这种人造景,模拟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考古研究表明,良渚古城内外古河道总长度约31公里,在古城外围兴建大型水利系统,在城内外有多条人工挖掘的河道,形成了复杂的水上交通网。良渚先民创造性地使用了垫石、堆筑、草裹泥以及护岸木桩等工艺营建古城,反映了人们在湿地环境中城市和建筑的特色。 南城墙以及南城墙的发掘点 良渚古城城墙发现于2007年,城墙利用了自然地势,底部铺垫20-40厘米厚的石块,上部由取自山上的黄色黏土分层堆筑,全长6公里,宽度在40-60米之间,保存较好的地段,高约4米,不仅可以加固基础,还可以防止地下水对墙体的侵蚀。墙体上有土色明显的分垄现象,说明城墙堆土来自不同的地方。这种用石块铺垫,用黄色黏土堆筑城墙的方法,目前在世界同时代遗址中属首见。 沿着公园里的路前进,路旁开满了油菜花,单只是赏花也值得一来了。 考古发掘研究证明,良渚古城内,20处人工堆筑的台地,是手工业作坊区,表明这里曾经居住着从事手工业的生产工匠。现在通过雕塑的形式模拟了当时人们生产劳作的场景~ 水城中的生活与劳作 宫殿区 穿过雉山观景台,在东城墙与北城墙之间溜一圈,到莫角山下车点步行。这里是公园内金牌打卡点之一。五千年前,宫殿区就在此。随着岁月漫长的流逝,只能通过这些被岁月过滤留下的碎片一探千年前的繁华了。 反山王陵 反山王陵位于莫角山宫殿区的西北侧,两者仅一河之隔,却是良渚时期“良渚王”为自己身故后安排的去处。 反山墓地分南北两排,共出土随葬玉器、石器、象牙器、嵌玉漆器、陶器等1200余组。从墓坑排列位置、规格、随葬品的多少与种类上分析,能体现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且能反映出墓主人的性别。 南排以居中的12号墓等级最高,北排以20号墓等级最高。22号墓和23号墓出土了标识女性身份的玉璜和玉质纺织工具,不见代表军权的玉钺和石钺,推测墓主应为女性。其余墓主均为男性。位于墓地中心的12号墓,是反山等级最高的墓葬,随葬品也最为丰厚,共出土658件,其中玉器647件,出土了至今为止个体最大的玉琮和玉钺,分别代表神权和军权,证明了墓主人尊崇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利。 鹿苑 鹿苑里的小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些温顺秀丽的灵物与巍然屹立的古城如此相得益彰。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游玩攻略 开放时间:9:00-17:00,每天16:00停止入园 开放区域:目前除良渚文明探索营地外,园内其他场馆已开始正常开放。 景区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极小部分位于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 预约名额:每日3000个名额 瓶窑老街来顿美食 瓶窑老街距良渚遗址公园西门不足1公里的路程,老街上有餐饮、游玩、住宿等相关服务。逛完良渚遗址公园后,可以去这里逛一逛,吃点东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出门不得不戴上口罩 接着来一波美食 这应该是腌笃笋,接下来几天基本每顿都有,算是江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家常菜肴了。 酒足饭饱后,前往我们下一站径山花海 径山花海公园看虞美人开满山坡 径山花海是一个以鲜花为主题的公园,一进公园,就看到道路旁开满了虞美人,再往里走,满坡都是,公园里还有很多野餐和放风筝的,适合全家人一起来游玩。听说花海主花期分为春秋两季,春季是从3 月上旬到5月下旬。秋季是9月上旬到11月下旬。 航拍径山花海 一条近3公里的火车轨道,在景区里穿梭而过。冒着蒸汽的小火车路过之处,都是园区里的最佳拍摄点。 盛开的虞美人与不远处的青山遥相呼应。 径山村中,体验一把宋代点茶 青山环绕,竹海秘林,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茶文化已延续几千年,到如今已成为一种文明的代表,而余杭更是“日本茶道之源”,有1200余年的径山禅茶文化。传闻法钦禅师云游至径山,被绝美的风景牵绊了脚步,至此便开山修禅寺,并于五峰之巅手植茶树,用以供佛并祛除坐禅之昏寐。千年的积淀,径山的禅意愈发浓郁...... 唐代陆羽游览至此,写下了《茶经》,奠定了径山村“禅茶第一村”的地位。这个集茶产业、文化创意、非遗传承、乡村旅游于一体小村,步移景异间,让人浸润于千年禅茶文化之中。 群山环抱,古木参天,重峦叠嶂,溪水潺潺 工坊里各式各样的手工茶筅 都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唐烹、宋点、明清泡”大体点出了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史 在径山村的茶馆里体验了一把宋代点茶,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点茶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茶盏七注水,边注边用茶筅击拂,凝而不散,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美如疏星在空。 从自煎、自点到自品,古人说的一盏茶的功夫,可绝不只是一时半刻 大家手把手体验一次点茶 晚上在径山村中入住特色民宿径山书院 环境不错 传承千年,径山村依旧保留着那一份古时的诗意与茶香。在这里安顿一天的疲劳再好不过了。 天目山脚访月亮桥村 第二天从余杭出发去临安天目山,而天目山的第一站是月亮桥村,正如其名,该村地处天目山南麓的月亮桥村镶嵌在通往天目山景区的必经之路上,犹如一轮玲珑可爱的弯月熠熠生辉,为这条绿意盎然的风景线增添了无线的诗情画意。 “到了月亮桥就到了天目山”。这个安静的村庄,如今渐渐成了旅人游览天目山的必经之处。 村中的玫瑰园,可惜去的时候花还没开 月亮桥村名字的由来,听说若是从高空俯瞰,这个村子其实是一弯月亮的形状。一条小溪夹村而过,人们架起一座拱桥,取名“月亮桥”。村子因桥得名,桥又因村子成型。 在城市中久居,来到这不禁开始理解什么叫“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倾听蛱蝶飞”,是让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月亮工坊是月亮桥村最为知名的民宿,质朴且充满自然韵味! 一路都是赏心悦目的 品山间味,赏曜变天目盏 中午左右到达天目山,禅源寺旁一家古色古香的餐馆吃了饭,准备填饱肚子再出发。 有木有流口水。。。。 吃完饭后是上天目山的第一站,坐落于西天目山禅源寺景区内的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品三先生和天目窑经营单位浙江大华集团共同创办的刘品三天目陶瓷馆,馆中的藏品是刘先生毕生创作之精品,共计200余件。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天目瓷器皆拥有着独特的斑纹,在窑火的淬炼中被赋以艺术之魂。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日本僧侣在天目山径山寺学佛归国时带走了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碗“曜变天目盏”,由此天目盏被日本人视为珍宝,并将黑釉瓷统称为“天目”。 都是精美绝伦的 寻景天目山,问佛禅源寺 自宋代以后,天目山作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成为鼎盛一时的禅宗圣地,东亚、东南亚众国的佛教僧人皆慕名前来参禅修学,尤其以日本为甚,日本僧人曾视西天目为本国临济宗的“中兴之地”。清幽的山间小路,参天的翠柏古木,青山秀水之中,当年乾隆南巡时曾两次造访这里。 寺庙虽没有开放,没法进去参观,但外面看朱红点缀青绿,藤黄对照天蓝,雕栏斗拱、石像画壁,都有种说不出的美感。 午后,漫步于天目盛景,夕阳夕照,林荫葱郁,禅寺肃穆庄严,使人深刻体会到心静的滋味。 林荫葱郁 一片绿色 从禅源寺出发,行驶大约280多个弯道就上了天目山。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临安区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是韦陀菩萨的道场。 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荟萃,天目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 景区门口的天目山小红署,五块钱一大碗,香甜软糯。 古木葱茏 流泉飞瀑 峰峦叠翠 四面峰是山上最佳的观景平台,明代慎蒙《游天目记》称四面峰曰“深、邃、幽、寂、奇、丽六者兼之,古称蓬菜仙岛,真为不忝,此天目第一奇绝处也。” 立玉亭,驻足亭内,全山景色一览无余,1934年,绘画大师徐悲鸿率中大艺术系学生来西天目旅行写生,住开山老殿,在此作画,留有油画作品《天目秋色》。 开山老殿正式寺名叫狮子正宗禅寺,始建于元朝公元1275年。 夜晚,入住寺边禅意酒店,山野寂静,月明星稀,古寺在这山中静默伫立了百年,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的意境悠然而生。 建德访古,梅城古镇与新叶古村 杭州出发车程跨越半个绍兴,一个诸暨,一个义乌,一脚横插到千岛湖,就到了建德。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个曾使孟浩然羁旅夜泊,将无限情思寄与那烟波缭绕的云水之间的江南小城。 我们到的第一站便是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的古镇梅城。谈到梅城,还真是有数不尽讲不完的老故事。首先,梅城这个名字的由来,便是取了“梅花城”之意:“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三国起始设县治,梅城便是古严州知府所在地,因古南城墙筑有梅花雉堞而闻名。 严州古城墙,周长约三公里,由刘伯温设计。漫步于城墙之上,放眼望去,左边是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群,右边是秀丽多娇的新安江景,让人倍感心旷神怡,新与旧在城墙两端融合,继续诉说着梅城的故事。 话说梅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宋太宗赵光义、宋高宗赵构、宋度宗赵祺等三代皇帝***前都曾在梅城任防御使、节度使,故梅城又有着“潜龙之地”的美称。除此之外,梅城有着“严州不守、临安必危”的军事文化,历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有“诗画冠绝、享誉八方”的诗路文化,是浙西唐诗之路的起源地;还有“清官名宦、隐士高人”的名人文化,严子陵、范仲淹、陆游等文人名家皆在此为官或隐居;亦有“名著渊源、白雪阳春”的古典文化,《三国演义》、《水浒传》、《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等文学著作事出梅城或在此编撰。 “城南旧事”是藏在梅城古镇里的一家宝藏小店,这里陈列着老板游走全国各地收来的古物文玩,但仅供欣赏,恕不售卖,老板本人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任由一屋子奇珍异宝在屋里喧哗嘈杂,让人好奇心大发。 庙弄里的清邮局 据民国县志记载,清邮局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当时全国进行废驿设邮,由朝廷下旨统一设置布置。清邮局院落曲折,三进四出,天井照壁,粉墙黛瓦,是严州古城保持比较完好清代古民居院落式建筑。 邮局里的天井别有洞天 超级逼真的蜡像,刚进去的时候还被吓一跳 建德的落脚点,也是此行的最后一站,新叶古村 建于南宋嘉定二十年的新叶古村。我们一行人到达之时,天色已渐晚,日暮西垂,弥漫着一丝幽然恬静的气息。 村子里依旧完整保存着古祠堂、古厅、古塔、古寺,与200多幢古宅,被称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 在春日晒秋天的银杏,季节的美好被保存下来,让人们逐渐忘记了四季与时空的轮转,便迷失在这样的小村里吧。 村子不大,却被上百条小弄堂串起,据说是以五行九宫布局,堪称一座巨大迷宫。 高低错落逐层升高的马头墙,出门见到光滑如镜的水塘,纵横交错的青石板巷子,时间好像在这里停止了很久。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夜晚来临时,村子也换了一番光景 这里应该算是古村的网红地了 找好角度,咔嚓一下,一张“装逼”照便出来了 如果说临安余杭是杭州人周日踏春散心避暑的后花园,那距离市区138公里的建德之行,就有点像一场需要稍微计划一下的远行了。 后记

至此,这次三日的旅程便告一段落了~我时常思考旅行中的风景对我意味着什么,是吃了一顿地道美味的美食?感受一场别样的当地风俗?风景秀丽的山川湖海?都有,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个怀着一颗向往未知而决定出发的心,为路上的一切深深感动和喜悦,所有的风景都是人生中的独一无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