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五千五百年前,一座繁华的古老都市位于今天中国的长江下游三角洲。 这里有一条道路可以穿过高耸的城墙进入内部,你可以选择步行进入,但大多数人都是通过错综复杂的运河网络乘船旅行。 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是雄伟的宫殿综合体。 那里还有巨大的谷仓和精心修建的墓地,而供水系统则是通过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水坝和水库所控制。

居住在这个城市的文明今天被称为良渚,统治着周围的冲积平原近1000年,他们的文化延伸了数百公里范围的农村。然后大约4300年前,良渚文明迅速衰落,其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被遗忘了。只是在过去的十年内,考古学家才开始揭示它在世界历史中的真正重要性。。

考古学家的惊人发现表明,良渚文明是东亚历史上最古老的以国家为基础的社会,其基础设施甚至可能已经超过数千里之外的位于华夏西面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成就。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弗农·斯卡伯勒说:“从我的观点来看,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具有如此重大的纪念意义,或者说良渚文明针对水资源的管理方式,在历史上出现地是如此之早。它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文明的诞生,可能需要重写。”

1936年,在杭州附近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馆工作的施昕更先生发现了长江三角洲消失的古代文明的第一个证据。 他把这个地方命名为良渚,是以附近的一个小镇命名。 但是他发现的黑陶人工制品最初似乎并不引人注目。 直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良渚遗址才开始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考古人员首先是对这座古城内外的一些墓地进行了挖掘。

虽然许多墓葬都相当简朴,很少有随葬品,但有些墓葬中却藏有数百件美丽的玉器,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标志性的丛礼器皿和精美的双碟。许多器皿上雕刻着一个戴着巨大羽毛状头饰的男子形像,该男子似乎正骑着一个巨大的长着尖牙的怪兽,他们或许与神话或宗教故事有关。墓穴中还存有仪式斧,吊坠和饰板,饰板上面描绘的都是同样的神话人物,它似乎是戴在头饰上。

这些器物以前被认为是在更晚的时期出现,大约从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开始,但现在它们出现在一个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墓地里。它是表明良渚可能是一个复杂社会的第一个迹象,工人们创作昂贵且费时的艺术品,而社会精英们有足够的钱来购买这些艺术品。

受到这些发现的启发,后来的挖掘工作在古城中心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土制平台。它高9米,占地30万平方米。这个平台上的残留物表明用木头和竹子建造的建筑物过去组成了一个大型宫殿建筑群,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莫角山。后来又发现了城墙的迹象,城墙宽超过20米,附近伴随着城墙内部和外部的护城河。那里的食物也很丰富:城市的一个坑里有一万多公斤来自当地粮仓的大米。

2017年12月,一篇重磅级文件全面揭露了良渚文明水利工程的先进程度。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带领的团队,结合卫星摄影,取芯和挖掘,发现了一系列建在沼泽地上的堤坝,它们用来控制冲积平原的洪水,还有六个“高坝”建在更上游,在周围群山的脚下创建了水库。

这些大坝共同控制着超过10,000公顷水域的水流,并能够阻挡近65亿立方米的水的流动。碳测年以及对在堤坝附近发现的玉器的分析表明,其中一些水坝在5200年前,也就是良渚存在的初期,就已经开始运作了。而且这些水坝经久耐用,秋坞大坝至今仍在使用。

除了让良渚的居民在暴风雨过后灌溉稻田和控制洪水外,水库还为51条水道提供水源。这些运河由天然河道和人工沟渠制成,全长约30公里。剑桥大学的科林 · 伦弗鲁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刘斌在2018年的论文中指出: 小镇内部的交流肯定主要是通过船进行的; 这是一个运河和道路并存的小镇。 也许中世纪的威尼斯是最接近的比较对象,或者在良渚文化数千年后上海附近出现的游人如织的水乡,也可以用来对比。

运河系统也被用来从附近的山区向下运输建筑材料,包括木材和岩石,并通过八个水门进入城市。 例如城墙的地基似乎来自北面的山区。 2017年一篇论文的合著者,伦敦大学学院的庄以杰说:这些石头本身并不是用工具造成物理破坏所开采的,而是从表面采集的。

当有关良渚的研究仍在不断进展时,中国其它地方的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更广泛的社会和文明进步的一部分。 最近的考古学研究表明,从5000多年前开始,许多定居点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现在的四川省和黄河下游沿岸。 一些城市,包括长江中游的石家河,面积大到需要有组织的劳动力来建造护城河和城墙。

牛津大学的杰西卡·罗森说: “ 良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古代最大的城市,但是你同样会发现其他城墙环绕的城市中心。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不仅仅是玉器,还有几种陶瓷制品的工艺水平都很高。这些地点之间将会有所联系通信,较大的定居点将会作为当地经济文化交流枢纽。 例如良渚文化影响力可以在100公里以外的农村地区找到。

这与中国历史的传统观点截然不同。大约一万年前开始出现小型水稻种植社区。然而直到最近人们还是一致认为,中国的第一个具有正式政治制度和复杂社会组织的国家组织,是在3600年前随着中原商代的兴起而出现的,但伦弗鲁和刘在遗址进行了大量的考古研究后认为,远在东南方的良渚,比商朝要早1700年前就出现了国家社会的特征。

首先是人口规模。 刘斌的团队估计,这个数字的峰值在22900到34500之间,比任何早期的华人定居点大许多倍。 此外,还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比如富人和穷人坟墓之间的巨大差异。 最后,还有公共工程的宏大规模,包括城墙的建设,莫角山平台和宫殿综合体,以及复杂的水利工程。

当你考虑到这个城市的居民没有驮畜,比如马或驴,或者用来拉犁的牛的时候,这项建设工作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一切都依赖于人力劳动,因此关键在于组织这些劳动力。刘的团队估计,仅建造这些大坝就需要移动大约290万立方米的土,这需要3000名工人用8年时间才能完成。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只有在一个有着中央组织和计划的复杂社会中才能完成。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良渚的水利设施也是真正具有开创性的。中东通常被认为是文明的摇篮,少数城市社会,如美索不达米亚的 Tell Brak 和 Uruk,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 这些城市已经开发了水管理技术,但是他们的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都不如良渚。

在良渚只是目前还是有一个令人遗憾的缺失。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未能找到清晰的书面证据,而书面记录有时被认为是建立完整的国家社会的前提。但是在陶器和玉器上发现的某些符号可能并不仅仅是装饰性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春风(音译)说,它们有一些语言特征。 到目前为止记录在案的656个符号中,有些在形式上是高度标准化的,许多富人形象经常出现在不同地点的某些人工制品上,例如陶器的腿部或嘴部。 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有一致的含义。

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找到一块相当于罗塞塔石碑的东西来破译良渚的那些符号。 即使没有这样一种东西,这种文化也可以与其它非常早期的社会相媲美。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良渚甚至可能阐明导致人类发展复杂的城市社会的过程。 随着群体开始聚集在田地周围从,狩猎采集者到农耕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建立早期定居点的一个已知的力量。 最终农民集中了资源,协作与合作增加,社区也增多了。 但是是什么推动一个社会实现向拥有更先进技术、建筑和政治的大型城市中心的最后一跃呢?研究人员认为环境不确定性起着核心作用,为了对抗干旱浇灌稻田才促成了水利设施的建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