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食品“化学化”大事记(上)

蒋高明

过去的十年,中国围绕食品安全的报道超越历史上的所有的年代,地沟油、转基因、反式脂肪酸、一滴香、香精大米、性早熟奶、三聚氰胺奶粉、转基因黄金大米等等,可谓食品安全事件一件接着一件。发达国家的饮食环境也不容易乐观:疯牛病、马肉风波、氟虫氰毒鸡蛋、激素肉、面粉增白剂等等都出现在发达国家的超市上。从这些事件中不难看出,普通消费者再也不能容忍食品安全“眼睛”中的“沙子”,开始关注食这个最大的“天”了。如果对过去十年,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盘点的话,上面的事件无疑都是值得回顾的。

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件是怎么发展到今天呢?还是让我们来回顾历史。下面的资料主要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卫生部十大"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赵霖教授的演讲材料。有关赵教授的事迹和他的著作,大家可以进入下面的网站做进一步的了解。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8/12/29/010385421.shtml

从下面的资料看,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除了少数为中国人的发明(如三聚氰胺)外,多为西方人发明,许多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

第一阶段,1900—1939年,制造对化学合成物质的信仰

20世纪初,人类创造了甜味剂、味精、植物黄油、“部分氢化植物油”,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物质堂而皇之的登上了现代食品工业的舞台。1900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仅3%、列死因第十位,20世纪末,美国癌症死亡率达到死因的20%。

1901年 美国孟山都公司发明了糖精。

1908年 日本化学家在海藻中提取谷氨酸钠、即味精。

1909年 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了化肥。

1909年 宝洁公司获得“室温下液体植物油固化技术”专利所有权。

1910年 将植物油加氢的化学产物“人造黄油”诞生。到1950年,美国人均年消费 8磅人造黄油。加工食品日益增加,反式脂肪酸”进入美国居民的日常饮食。

1921年 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创造名叫贝蒂·克罗克(Betty Crocker)的人物,让她劝告美国人食用加工食品。

1930年 全美1.23亿人口中,约3000人死于心脏病;到1997年,美国2.48亿人口中,每年至少有72.7万人死于心脏病。

1935年前的55年,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中仅发现一例癌症;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爱斯基摩人接受了加工食品,癌症发病率已与美国和加拿大不相上下。 

1938年,瑞士科学家发明了DDT,获得诺贝尔奖;同年英国科学家合成了雌性激素二乙基固醇(DES)。

从1938年到1990年,人类男性的精子数目减少约50%,睾丸癌的发病率增加了两倍。 

第二阶段,1940到1961年,化学添加剂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941年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二乙基固醇(DES)用于更年期妇女的治疗,后来进一步扩展用于孕期妇女。

1947年 雌性激素在美国被用于家畜饲料的添加剂,用以增加动物的脂肪和体重,当时曾被称为“人类食品生产史上最重要的发展”。(假如在1947年到1977年间经常吃牛肉,就会接触到高水平的雌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应用的历史长达30年。1977年二乙基固醇被证实确有致癌性,被美国FDA禁用)。

1948年以后,每十年美国食品工业味精(MSG)的使用量就会翻番。在加工食品、婴儿食品中都能发现味精的踪迹。

第三阶段1962—1973年,化学合成毒素污染人类食物链

1963年 发现美国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测试分数每年都在急剧下跌。到20世纪末,人们开始怀疑这可能与摄入食品化学添加剂等合成化学物质有关。

1968年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有关味精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发现,大鼠进食大量味精后,普遍出现脑组织损伤。

1970年 美国人每年在麦当劳和快餐连锁店中花掉60亿美元;到2001年美国人每年花在快餐上的费用是1100亿美元,比花在音乐、录像带、报纸、杂志、电影和书籍上的总和还要多。

1971年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服用二乙基固醇(DES)的母亲与她们的女儿患罕见的阴道癌有关。很明显,孕期服用二乙基固醇会影响胎儿发育。

1971年 日本合成“高果糖玉米糖浆”廉价增甜剂,被饮料工业广泛应用。后发现这种果糖食用后,可以完好无损地抵达肝脏而不分解,虽不升高血糖水平,却直接在肝脏合成脂肪。

1972年 美国环保署取缔了农药DDT,因为其可使人类致癌。

1996年 儿科专家在美国医学会会议上报告:儿童病人中一半的多动症病例,都与食品化学添加剂有关。当这些儿童不再食用含化学合成色素、化学合成调味料或化学合成防腐剂的食品后,症状就显著改善。

美国FDA因禁止使用有致癌性的人造色素“紫罗兰1号”,这种染料过去20年一直用来给检验过的猪肉盖章。

20世纪70年代,美国工厂化农场生产的鱼和乳制品都含生长激素,抗生素和各种杀虫剂。急剧增加的加工食品中都含各种化学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味剂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