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周 (鄭國)踏青

溱洧河畔鐘鼓交,踏青遊人樂陶陶。

紅男綠女佩香草,兩情相悅贈芍藥。

《詩經·鄭風》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說:一對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邊上去看集會,他們相互逗笑,並贈送芍藥。

實際上,鄭國的上巳節是我們已知的最早的情人節。後來才移到七月七日。

漢 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雙方相爭博一局。

只緣獲籌心歡悅,廢寢忘食仍嗜迷。

六博在漢代流行。出土漢俑即有二人對坐六博者。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間橫一空間爲水,放魚兩枚。博時先擲採,後行棋。棋到水處則食魚,食一魚得二籌。更多具體玩法,已失傳。

漢 弄劍與踏杯舞

壯夫弄劍不弄丸,上下青光懾人寒。

長袖應隨笙鼓樂,跳踏圓杯舞君前。

四川出土漢畫像磚中百戲部分有『跳丸』或稱『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雙手上舉,空中有五個圓球,加其手中一球當爲六球。漢代壁畫百戲中亦有一人在弄六丸、梳髻着衣,似爲婦女。沂南漢墓石刻百戲中一赤上身男子,所弄爲四把短劍。我國的雜技在兩千多年前便有了相當高超的水平。

晉 流觴賦詩

修禊文會聚溪頭,羽觴載酒麴水流。

酣飲賦詩聯佳句,留得美名在士儔。

周代已有到水邊洗滌污濁、消災去病之俗。所謂修禊,即指臨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晉代,變爲臨水流杯的文人聚會。

晉 重陽 飲菊花酒

九月採菊釀酒香,來年開壇又重陽。

暢飲何必陶隱士,難得佳節入醉鄉。

農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稱爲『重九』。漢代已有重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的風俗。飲菊花酒的時代,一般認爲是從晉代陶淵明賞菊飲酒而來的。

晉 鬥雞

鬥雞芥翼爭英雄,雙距利刃逞威風。

羽毛飛揚分勝負,終在紈絝歡樂中。

鬥雞在戰國時期已很盛行,寒食鬥雞在魏晉時尤盛。

(南北朝)北朝 踏青

北國三月沐春風,香車紛然樂踏青。

遊人誰顧楊柳綠,競看佳麗映桃紅。

踏青之俗早在漢代之前已經盛行,到了唐代更爲盛行。宋代在清明時踏青。

唐 飾梅花妝

傳說宋武帝時,壽陽公主在人日臥含章殿,檐下梅花飄落在公主額上,形成一種裝飾;宮女效之,以紅點額爲『梅花妝』。此俗傳至唐宋,婦女多在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塗脣有『萬金紅、大紅、內家圓』等名目。

其實,婦女在臉上點畫裝飾,早在春秋戰國時已經興起了。到唐代發展爲往臉上貼金箔花鈿,成爲一種化妝時尚。

放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遊人元宵多留連。

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爲盛大。

唐 送窮

年年晦日送窮神,柳車草船載出門。

瀝酒再拜早離去;老窮方走新窮臨。

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西漢揚雄有《逐貧賦》。說窮神穿破衣,喫稀飯;在正月最後一天死去。人們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柳爲車、縛草爲船,在巷口焚之。

唐 內宴冷餐

御賜冷食滿宮樓,魚龍彩旗四面稠。

千官盡醉猶教坐;歸來月上金殿頭。

所謂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唐宮內的寒食內宴,可謂最早的冷餐大會。

唐 祭掃

寒食祭掃冢一堆,風吹曠野紙錢飛。

黃泉不知生人淚;暮雨蕭蕭惆悵歸。

傳說介子推於三月五日爲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爲不舉火,謂之禁菸。在唐代寒食掃墓,後來與清明祭掃合爲一事。

唐 走馬射箭

垂楊金堤翠幕連,健兒走馬射堂前。

國家尚武多才俊,方顯干城諸英賢。

唐 浴佛節

佛光普照遍長安,喫齋誦經建寺庵。

居士男女多佈施;爲求來生結善緣。

相傳夏曆四月初八日爲釋迦牟尼生日,佛寺常於此日誦經,以各香浸水灌洗釋迦之太子誕生像;紀念佛之誕生,稱爲浴佛節。唐代佛教信仰極盛,長安善男信女多於此日施捨。此風迄宋明依然。

唐 拜新月

妝樓鸞鏡拜月明,再乞嫦娥駐美容。

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嘆無情。

唐代婦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駐。

唐 登高

樂遊原上游人多,重九登高樂如何。

留戀夕陽無限好;寸陰難買莫蹉跎。

據《續齊諧記》載,東漢桓景跟費長房學道術。一日,費告知桓:九月九日有大災,可速回家,讓全家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即能免災。從此形成一種風俗。

唐 西域歌舞

西域歌舞名胡旋,傳入宮掖靡長安。

吹奏何必瓊林宴,市間到處聞管絃。

隋唐時期,西域文化包括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飾(如胡服翻領窄袖)、飲食 (如胡餅、燒餅)、繪畫、歌舞、音樂及樂器等一起傳入長安。樂器舞蹈也隨之而流行。

唐 驅儺

驅儺吹笛又擊鼓,瘦鬼塗面赤雙足。

桃弧射矢茅鞭打,鼠竄引得衆歡呼。

『驅儺』是古代驅除疫鬼的儀式,多在臘月舉行。

唐 鏡聽

夫君遠宦盼回程,跪拜竈前點香燈。

懷中抱鏡藏門候,聞人初言細品評。

唐 新婦不跪

並蒂蓮花兩相偎,紅氈展地迎親回。

新婦不拜新郎拜,感謝天公爲良媒。

唐代結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風俗。最明顯的形象證明,即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二窟(又有記爲四七三窟者)晚唐的《婚禮圖》,『禮堂』用步幛遮之,新娘立右,新郎跪左;新郎旁一人司儀。

唐 折柳

跋山涉水輕別離,天涯芳草亦萋迷。

只因登程常折柳,橋畔岸邊皆禿枝。

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

唐 步障

國殷民富誇盛唐,豪門出行步障長。

可憐明皇幸蜀路,難遮風雨任淒涼。

晉代即有步障,貴族富家出門要用步障遮住路的兩側,尤其內眷不欲路人看見。唐代貴家婦女出門,仍用步障;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多處壁畫中有步障出現。

唐 騎馬打球

吐番馬球號波羅,傳入大唐靡中國。民間亦好擊鞠樂,無奈馬少騎驢多。在唐初傳入長安後,即爲皇帝和貴族們所喜好。尤其到唐玄宗時,打馬球風氣大盛。

唐 相撲

孟賁古冶兩相搏,強者角抵在必得。

今番對陣顯身手,他日三軍勇報國。

我國古代角抵最早進入宮廷,在秦漢時的角抵不作爲體育項目,而歸於百戲一類。

唐 雙陸

桐陰對坐品香茗,一局雙陸赤與青。

擲骰滴答如銅漏,深宮又聞小尨聲。

雙陸是古代一種棋類遊戲,有固定長方形盤,上畫左右各有六路,雙方分黑白各十五個馬子,狀如保齡球的小木棒。馬子按規定在盤邊擺放,雙方輪流擲骰子,按點多少移動馬子。白馬子自右向左,黑馬子自左向右。馬子先出盡者爲勝。晚唐反映宮人生活的繪畫中有打雙陸的形象。

唐 刺青

長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競相比雕青。

精刺五彩多奇妙,東傳扶桑有遺風。

刺青是古代紋身風俗的遺蹟,許多民族都曾有過。古書記載:周代的越人即披髮文身。後來民間的刺青已沒有上古圖騰崇拜的內容。唐代民間特別流行刺青,當時稱爲『札青、點青、膚札、鏤身。』刺的內容有各種圖形,文字以及人物佛像等。

宋 宮中賜銀幡

新春拜過至初三,大內銀幡賜百官。

朝回兩袖天香滿,帽飾招得笑語喧。

宋 春社

千尋古櫟笑聲中,此日春風屬社公。

割肉卜瓦餘風在,更喜暢飲治耳聾。

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日。古時以村爲單位祭祀社神,祈求豐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壇上用石砌屋,無頂,上貼『社稷之神』紅紙,祭祀後,撒肉四周以餉烏鴉。

宋 鬥草

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

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春日雜興』曾描述兒童鬥草情形。見畫中題詩。蓋江南春早,立春草長,兒童互相用草角力,堅韌者勝,折斷者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