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後,陽光柔和,人就容易抬頭望天。然後才發現更刺眼了。

  

  作爲一個戶外跑者,其實對很多地區的分別不在建築,而是在天空和陽光。比如有的地方就藍天白雲朵朵飄,有的地方就陰天霧霾鬧糟糟,有的地方碧藍如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風起雲湧任逍遙。

  跑步的時候,會讓你變得穿越和復古,因爲古代詩文中描寫的場景多數和自然有關,而我們坐辦公室的,特別稀缺這樣的感受。“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道不盡吳越王的溫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道不盡宏大與蒼涼。只有貼近自然,這些聲光影像才能走進我們的頭腦,走進我們的心裏。不妨跑步的時候看看天,展開笑顏,收穫一種“我也是地球人”的酣暢。

  記得幾個月前參加金飛豹先生創辦的“祕境百馬”系列賽,在珠江源大美的自然中奔跑,見到無數的農民觀衆,他們在田間地頭,衝我們憨憨的笑着,那種感覺特別好,特別的久違和穿越。農民觀衆笑起來都很相似,就像小孩子,眼睛裏流露着不加掩飾的真情,“喜怒秒形於色”。他們笑起來臉上的皺紋褶子也都高度相似,紋理脈絡走向就跟一個模子刻出來一樣。

  回想起我見過的、稍微上點年紀農民,他們都有類似的共同特點,沒錯,他們和城裏人最大的區別不是非膚色,而是臉上的皺紋。而且,很多年紀不大的農民也會有深深的皺紋。我抬頭看了一眼雲南高原的驕陽,忽然明白了。

  農民花大量時間在田間地頭幹活,也就是長時間的戶外,可是他們卻沒有戴墨鏡的習慣,在強烈的戶外陽光下只能眯起眼睛。眯眼睛就會讓皺紋產生,久而久之,面容就會長成一個類似的紋路狀。也就是說,如果你長期戶外跑步,而沒有戴墨鏡,也會習慣眯起眼睛看世界,也會長出皺紋,讓你看起來像個趕集歸來的農民伯伯。

  確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帶着墨鏡種地是個很難想象的畫面,腦補一下就覺得挺好笑。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戴着草帽耕着田,久而久之,皺紋爬滿額頭、眼角、鼻窩、下巴……於是,在相似的大環境中,我們看到不同的人,用非常簡單的常識都能夠區分,這位是農民伯伯,這位是非洲跑友,這位是西藏拉練的小哥,這位是剛剛曬過紫外線燈美黑過的潮男,而這位白白胖胖黑眼圈的是技術宅男……

  一副墨鏡,其實比想象的重要得多,也比長期使用眼霜要便宜許多。

  所以,本文要告訴你的是:戶外跑步,你需要個墨鏡。

  黑跑黑話

  “跑步有墨鏡,不賴。”

  戶外需要墨鏡,也是一種保護,近視的人也可以配變色鏡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