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 发现美好 收藏精彩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我们对越来越多的疾病预防

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技术

体检也成为绝大多数人

每年必做的一项健康投资

可偏偏有人明明年年都体检

一检查就是晚期

有人不解 有人质疑!

那么,你体检对了吗?

体检是门科学

这张“生命考卷”不好好做答

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

怎样体检才科学?

繁杂的体检项目那些适合自己?

怎样解读“高深莫测”的体检报告?

怎样有效通过体检预防癌症?

······

一起学习科学体检

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防护!!

科学体检之体检前

准备工作很重要

做好体检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不仅会让体检事半功倍

也会让检查结果更准确

那么

体检前一天我们需要做

指导医师:沈胜芝

大连市体检中心主任医师

科学体检之体检项目

年龄不同

选择侧重也不同

人在每个年龄段的身体情况不同

需要注意的情况也不同!

了解自己年龄段的健康侧重点

才能在体检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检测项目

对当下自己的健康做最好的保护

科学体检之体检报告

报告准确解读是关键

每年体检最让人头疼的

就是该做哪些项目

最让人紧张的

就是收到体检报告了

科学正确的解读体检报告

有助于我们及时准确地

掌握我们的健康情况

怎样才能科学解读体检报告?

首先我们要了解

体检报告中

一个基本单位

体检报告中的

“+ -”“+”“+ +”“+ + +”

分别是什么意思?

解析:表示相关指标的程度

“+-”代表可疑

“+”代表轻度☞建议复查,可自己决定复查时间;

“++”代表中度☞“中度”建议要及时复查;

“+++”代表重度☞“重度”则建议不能耽搁,要尽快去医院专科就诊。

注意:体检者最该关注体检报告中的“健康建议”栏,体检中发现的问题,都会汇总到这里。

而体检报告中

让人难于释怀很多术语

各种结节、子宫肌瘤、胆囊息肉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

……

一个个医学名词让人心惊肉跳

这些病症到底有多可怕?

需不需要我们立刻治疗?

各种结节

其中多是良性的

肺部结节

90%以上是良性的

这个结节影可能是既往肺炎、肺感染以及肺结核愈合后留下的疤痕,还有可能是炎性假瘤,而肺癌的比例很小。

提示:“磨玻璃样”结节要警惕,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

甲状腺结节

96%以上是良性,但结节体积过大并有钙液化的要当心

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对身体没有影响,但个别的体积过大可致使呼吸困难也需择期手术。 

提示:良性结节一年复查甲状腺彩超一次,体积太大的结节三个月或半年复查彩超一次即可。

乳腺结节

80%以上是良性的

乳腺结节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诊断。按照BI_RADS分4级,4级可疑异常,需要活检明确诊断。

注意:定期复查乳腺彩超,必要时做乳腺钼靶检查。

(临床中提到的乳腺增生多是良性的,通常都无需用药和治疗。 )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只要通过碳13和碳14诊断清楚了,就应该进行根除治疗。

注意:幽门螺旋杆菌有极强的传染性。

子宫肌瘤

女性常见病,只有下面四种情况需要治疗:

◆第一种:单个肌瘤超过6厘米时。

◆第二种:当肌瘤小于6厘米,但往子宫前面生长,压迫病人膀胱导致尿频尿急时。

◆第三种:肌瘤向子宫黏膜层生长,致使月经量很多,同时出现大出血。

◆第四种:肌瘤生长较快,绝经后肌瘤仍生长。

胆囊息肉

彩超下其实就是胆囊黏膜上隆起的一个“肉疙瘩”,算是良性肿瘤,是否会发生癌变,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

注意:发现有胆囊息肉了,一定按时吃早餐,吃植物油类、蛋白类食物,要规律饮食,促进胆汁及时排空。

肠息肉

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极易发生癌变,若不经过治疗,在50岁前发生癌变的概率非常高。

注意:一旦发现肠息肉,不可等闲视之。经常做肠镜弄清肠息肉的性质,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易癌变,一定要及时通过手术切除治疗。

肾及输尿管结石

是一些晶体物质(如尿酸、草酸、钙盐等)和有机物质在肾和输尿管异常聚集所致,为泌尿系统常见病。

注意:发现结石要注意减少含嘌呤高食物摄入,多饮水。目前内外科治疗办法有很多,如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内支架安放等等。

胆囊结石

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等是发病主要因素。

胆结石2年以上、胆结石>2厘米以上,年龄50岁以上,则可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有经皮胆囊摘除术(微创)。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

所以“三高”一定重视化验

根据化验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使病情不恶化,保持在稳定治疗中

健康链接

专家解疑

防癌体检项目到底怎么选?

又要到年终岁尾了,时间都去哪了?最近,不少单位开始组织员工体检。有人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体检都正常,还加了不少防癌项目,但随后却发现得了癌症,防癌体检到底有没有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防癌科副主任医师毕晓峰

这个问题牵扯到体检的有效性。体检不能做流于形式的体检,一定要看它有没有效果,就像吃饭一样,你说你吃饭了吗?我吃了。吃了一个馒头也是吃饭了,吃满汉全席也是吃饭了,它的内容不一样。我们体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有没有效果。像肺癌的筛查,我们尽量去做胸部低剂量CT,消化道的检查要尽量做胃肠镜,这样才有意义。不是说光做一个胸片或者肛门指检,肯定不能很完善地把器官检查到位。

癌症有几百种,不可能通过一次防癌体检就把所有癌症都检查出来,像胰腺癌、小肠恶性肿瘤,通过体检很难把它发现。防癌体检也是把大部分常见的像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这些癌症筛查出来,这些癌症占了癌症的百之八九十,这样的防癌体检就有一定意义。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遗传素质、不同疾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等都会受影响。首先,因为年龄和癌症发病有直接关系,像40岁以上的人癌症发病就开始上升,所以一般建议45岁以上的人就要定期做防癌体检。还有一些合并慢性病、有家族性遗传因素或者不良生活习惯,像吸烟或者有乙肝的,这样的人群也需要关注。

普通体检和防癌体检有什么区别?

体检,都是发现病。只不过防癌体检更多地关注癌症,普通体检更多地关注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情况,侧重点不一样,目的不同。专业的防癌体检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容,首先就是病史的询问,根据你原来的身体情况判断你患哪几种癌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再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查,然后才是触诊、血液检查、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还有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钼靶、CT、核磁、PET-CT等。其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随访,因为不能通过一次体检就决定终生,人的生活过程中疾病是随时不断发生的,防癌体检是整体的,根据体检结果要给你制定一个个体化的防癌管理,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完善的防癌体检。

防癌体检贵的一定有用吗?

检查项目越多越好?

体检还是要看效果,不能看形式,要看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器官选择合适的体检方法。 比如肺癌的筛查,就推荐做低剂量CT,因为CT相当于把这个东西切开了,一层一层看,胸片是从前往后,肋骨、纵隔可能把肺上的小结节挡住,容易漏掉。PET-CT虽然查得比较准,但是辐射很大,相当于全身的CT扫描,还要打药,糖尿病病人不能做,对于消化道结肠黏膜病变也是诊断不出来,可能还不如做一个胃镜或肠镜看得确切。所以对于体检来说,也不能光看贵或者便宜,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这样才意义。

关于基因检测你需要知道

(指导医师:大医附属二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冷松)

大家是否还对2005年春节晚会上那精美绝伦、震撼人心的舞蹈《千手观音》记忆犹新?我们在为聋哑演员们精湛的舞技折服的同时,也为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而扼腕叹息。

舞台上的21位楚楚动人的舞者中

有18位都是由药物导致的耳聋

她们的耳聋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关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那个年代好多人都使用了链霉素,

为什么她们就会耳聋了?

这就是遗传基因的差异造成的,

因为她们携带了这种药物性耳聋基因。

到底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是管遗传的,和咱老百姓常说的“天生”、“先天”是一个意思,一个人的模样、身高、皮肤黑白等等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样,现代医学已经研究证明很多疾病也和基因有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有的人天生容易患某种疾病,有的人却不易患这种疾病。那么,通过对基因的检测,就能提前告知你容易患哪些疾病,可能性会有多大,这样你就可以通过后天的预防措施来降低甚至阻断这种可能性。

“如果《千手观音》里18位美丽的舞者知道了自己的易感基因,避免使用导致耳聋的药物,或许今天她们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基因检测是怎么实现的?

或许大家都听说过,父母一巴掌就把孩子打聋了。是孩子的耳朵太脆弱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是这个孩子携带了大前庭综合征的易感基因。

大前庭综合征

一种基因问题导致的疾病,会因震动而加剧耳聋发生的先天性疾病,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就应当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及碰碰车、过山车等碰撞性、冲击性娱乐活动。

那么,基因检测对健康的干预是怎么实现的?

人体内的每一个基因都蕴含着特定信息,而基因检测技术就可以解读人体特定的基因信息,从而为健康管理指引航向,使受检者的工作、生活方式更加明确,就是常说的“个性化”。基因检测技术的主旨就是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并指导常规体检,加大对相关指标常规检查和监测的频度,密切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更有效地预防疾病,例如,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高发风险人群体检中就要增加相关肿瘤标志物及肠镜的检查。

目前基因检测能评估哪些疾病?

除了乳腺癌和帕金森症,该项基因检测还包括了中国人群中常见的9大类68种疾病,包括肿瘤类、心脑血管类、糖尿病类、精神疾病类和易感性疾病类等疾病。对于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如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等4种疾病,基因检测还可以进行超早期的预警。此外,基因检测技术也可以检测出烟酒对你的损害风险,由于先天携带的基因差异,同样的烟酒摄入量对健康损伤大小也不同。

谷歌公司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就是通过基因检测服务查出自己患帕金森综合征的几率为74%,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他已将患病概率降低至10%以下,这个患病概率与正常人群的患病概率已经基本一致了。

文字:大观新闻大连日报记者张丽霞

品质容斋 品位容斋

---

---

本文由 容斋 编辑整理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中国风原创内容/地方特产/健康产品/项目 交流 合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