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1 《南方財經報道》

  TVS1《南方財經報道》:繼續是湛江雷州市那毛村的扶貧故事,廣東省農業廳駐村第一書記彭彬在村裏大力發展番薯種植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總要求裏,產業興旺被放在首位,這不僅是鄉村振興的核心,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核心。

  TVS1《南方財經報道》

  每晚6~7點

  播出

  這支無人機服務隊組建於2017年4月,由珠海的專業農用無人機團隊與那毛村福平種養專業合作社共同組建,現在已有兩個無人機基地和45臺農用無人機,今年上半年服務面積約19萬畝。這個無人機基地有一個響亮的口號:蟲口奪糧!

  珠海羽人農業航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秀瓊:因爲打藥作業機有時間限制 一旦發生病蟲害 必須在幾天時間內完成作業 所以我們是和蟲子搶時間

  這支隊伍走出了那毛村,服務於整個粵西地區,主要作業於水稻、甘蔗等作物。之前的農用無人機只能噴灑液體藥劑,只能打藥,而那毛村無人機已經實現了顆粒物和粉劑的噴灑,可以實現播種和施肥

  【記者現場】南方財經報道記者周子林:我身後這14.5畝的稻田,這看上去沒什麼特別的,它其實是全國第一塊直接用無人機進行播種的試驗田,跟旁邊人工播種的稻田比起來,無人機播種的稻田密度會更高一點,從播種到驅蟲到施肥都是用無人機代替了人工就連收割也是全機械化的。

  每晚6~7點

  播出

  無人機播種大大解放了勞動力。不僅服務於種植產業,這個基地還對粵西地區貧困村學員實行培訓費減免政策,優先聘請貧困戶入職、務工,目前已經安排了3名貧困戶就業。莫揚鑫就是一名順利畢業併入職基地的貧困戶,如今,他已經成爲一名成熟的無人機駕駛員。

  那毛村貧困戶莫揚鑫:我兩個弟弟讀書,供不了,沒錢嘛,他們給我分紅什麼也有。

  第一是培養貧困戶的孩子,讓他們有個就業的機會,第二就是把高科技的農業上使用的機器落地,帶到鄉村田頭裏。

  農業科技與農機科技深度融合,彭彬在那毛村充分發揮了廣東省農業廳的優勢,購置6臺甘蔗收割機和20臺水稻收割機,2017年創收約140萬。在村合作社裏,幾臺超聲波育種機正在爲甘蔗苗進行育種,經過超聲處理的種苗,可以實現早活早發,增強抵抗力,實現增產。

  湛江雷州市那毛村第一書記彭彬:服務於雷州半島廣闊的農田,進行了一些裝備的購置和人員的培訓,並且這兩年也做了不少市場的服務,最遠去到海南甚至黑龍江去跨區作業。

  每晚6~7點

  播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