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還有兩天就要收官了。各地樓市發展也都進入了年終總結的階段。而上海作爲國內一線城市,房地產的發展更加備受關注。自從2016年10月份“滬六條”出臺以來,調控效果顯著,加之政府的多項調控舉措,上海樓市的成交量明顯下滑。

數據顯示,截止到12月26日,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市場累計成交面積620平方米,同比下降52%;成交均價4739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24%。成交量的下滑和供給的減少有直接關係,截止12月28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僅爲474萬平方米。在低供應的背景下,上海新房市場單週成交量一度低於10萬平方米,這個數據甚至低於2014年上海樓市調整時的周度成交量。

成交量的下滑與供應量有直接關係,今年上海郊區進一步成爲新房供應的主力,郊區一般以剛需爲主,均價比較低,可以稀釋中高端樓盤對均價的影響。在預售限價政策的影響下,今年部分入市樓盤價格和二手房價格倒掛明顯,市場預計的改變,也影響了二手房的成交量和成交價。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上海二手房共計成交13.97萬套,較去年同期大跌61%。

在成交量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二手房議價空間有了進一步打開的苗頭,二手房伴隨量能下滑,成交量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面對現在的樓市發展,購房者在觀望,房企們同樣在觀望。因爲限價,許多拿了高價地的房企現在沒有辦法開盤,如果限價政策持續,很多房企或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就目前的市場情況而言,2018年政府對上海樓市的調控仍然不會放鬆,在滿足剛需需求的同時,增加上海外圍供應量,纔是政府調控的最終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