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色夢鄉》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整個故事講述了善良溫和的小人物青柳雅春因爲某些神祕勢力的干預,而被誣陷成爲刺殺金田首相的兇手,於是在好朋友與陌生人的幫助下,他開始了在仙台的逃亡……看似簡單的內容,實際上暗藏着各種玄機,而《金色夢鄉》所能帶給人們的前一種感動正在於它那無處不在的暗線與伏筆,於是後一種感動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當所有暗線與伏筆匯合於一點之後,那足以遮天蔽日的力量也在瞬間被釋放,吞沒一切。

畫面停留了最後一刻,青柳雅春停留在原地,低着頭,呼呼地吹着那朵小花印章。孟子說:“雖千萬人,吾往矣。”實際上,在茫茫人海中,我們根本不可能撥開山一般的人羣,獨自逆流而上,因爲來自社會的惡意實在太過強大,就像伊坂在書中說的那樣:“在安穩和平的狀態下,大道理人人會說,每個人都能夠主張人權,說出一些正經八百的言論,但是一旦狂風暴雨來襲,所有人都會慌了手腳,再也沒有能力思考什麼纔是正確的做法,只能隨着騷動起舞。”面對排山倒海般的龐大騷動,一個人的力量是何等渺小,說戰勝只能是妄言,我們之所以還能願意毅然絕然地勇往直前,也許正是因爲我們心裏那份永遠無法抹去的念想,因爲即使只是堅持着這樣的信念就已然成功的人生,因爲當一切風平浪靜之後依然會想起會懷念的那些人、那些事。而這纔是我們感動的根源。

2.

《死了七次的男人》

作者: [日] 西澤保彥

作爲男主角的小Q擁有讓一天重複發生9次的能力,而因爲這樣,他見證了祖父死了7次,並且每次的作案嫌疑人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當他每次試圖去阻止祖父的死亡,都已失敗而告終。然而,當真相大白之日,卻發現兇手只是不存在的虛無。

西澤保彥的小說,不像京極夏彥或是竹本健冶的小說,套用大量的典故和知識,通過炫技來博得讀者的興趣。僅僅通過題材本身的趣味性,以及人物事件的情節設計,就能抓住讀者的眼球。

3.

《信》

作者: [日] 東野圭吾

如果用簡單的幾句話說《信》的故事內容,大概可以總結爲:主角武島直貴因哥哥“偷竊殺人”入獄而遭受人們的歧視,然後武島直貴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和世俗眼光,繼續在社會里求生。整個故事可以說是圍繞着武島直貴的心理和他的生活遭遇所展開。

《信》中的直貴身邊的人一旦知道他哥哥的事後,“很快就壘出一堵牆,只是不同的人壘出的牆壁有厚有薄而已”。“歧視”這一個現象在人類社會里已經成爲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了。可能並不是所有都有到達“歧視”這麼嚴重的程度,但也有“偏見”這個程度了。

《信》還引起我對這個世界的思考。社會真的有公平、公正嗎?這一張公平公正的網子罩在我們所熟悉的世界上,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可以享受到這個網子所帶來的效果。但這個網子的死角,又有多少人看見了?多少人在這個死角苦苦掙扎只爲生存、只爲擺脫困境?多少人的無盡吶喊被我們漠視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