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英國心理治療師雅基·馬森(Jackie Mason)在一本《可愛的詛咒》中提到了一種人: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羣“可愛”的人,他們從不拒絕,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在了別人身上,拒絕別人的請求會讓他們感到內疚,他們即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所有人,彷彿受到了詛咒一般。
在心理學上,這類人被稱爲聖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是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一般來說,具有聖母型人格的人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所以他們總是以討好別人來換取人際關係的親密度,但是這種行爲卻讓他們變得越來越虛僞。所以聖母型人格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子概念
有人認爲,這種有愛心且心懷大愛的人也許只是性格內向不懂拒絕呢?
事實上,聖母型人格絕不等同於內向。從人格心理學角度看,兩者的定義和組成不同。
“人格”一詞源於拉丁文中的“面目”是一個人內外屬性的總和,性格則是一個人行爲習慣外在表現的總結性描述,是人格的部分表現,簡單來說,內向性格可以簡單理解爲聖母型人格的子概念。
評價來源
美國客體關係流派先驅唐納德·溫尼科特(Donald. W.Winnicott)認爲,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來自於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兩個方面。
自信的人通常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很少被他人的評價影響,即使別人對他們惡語相向,他們依然有自己的信念。
但是聖母型人格的人自我價值感較低,他們自我的信念不是來自自身,而是寄希望於他人。
所以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則變得極爲重要,爲了獲得他人的認可,自己不得不犧牲一部分利益來滿足他人的期待。
高掩飾性以至於缺乏自我暴露
另一方面,聖母型人格的危險性在於缺乏足夠的自我暴露。
爲了獲得他人的喜愛,這類人選擇無條件地順從,從表面上看他們人緣很好。但是,他們似乎沒有真心的朋友,因爲他們忽視了“自我暴露”。
如果我們總是選擇隱藏自我的真實想法,他人也不瞭解真實的我們是什麼樣的,他們認識的只是虛假的我們。
如果我們不願意相信他人,別人也會感覺到你的處處設防和距離感,即使你很好相處,但是卻始終是冷漠的。
真正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應該是相互信任的。
除此之外,不會拒絕也是聖母型人格的潛在危險。
他們會在自己即使有事要忙的情況下答應幫別人辦事情,即使這讓自己感覺到非常不舒服,他們也會答應,所以他們不得不違背本心去做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壓抑自己的本能,造成負面情緒堆積。
精神分析:壓抑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和本能會有爆發的一天,所以,對於具有聖母型人格特質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報復性行爲,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
所以我們經常覺得驚訝,爲什麼那些平時那麼溫柔老實的人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爲。世人不理解他們,因爲他們本來就不是這個樣子。
這樣的選擇最後無非只有他們自己默默承受痛苦。
由上文我們瞭解到聖母型人格的危害性,所以怎樣才能擺脫聖母型人格呢?
現代心理學認爲,每個人的人格在具有穩定性和可塑性,我們也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具體而言給大家提出三點建議。
1.找回自信
你對他人總是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所以你總是說的一口好話,但是現在你要把這種能力用在你自己身上。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並且不斷提醒自己也是一個有用的人。
2.劃清邊界
想要擺脫聖母型人格,關鍵在於劃清你和他人的交往邊界,明確自己的心理界限(底線),並在溝通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底線流露出來,讓身邊的人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會傷害到我,我會傷心。
3.進行拒絕練習
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拒絕練習,可以強制化訓練。
當你的同事,室友再次以希望你幫一個“舉手之勞”的理由來麻煩你,就算你有時間去做,你也可以刻意練習自己拒絕的能力,你可以直接以你有事要忙拒絕對方而且不要做過多的解釋。
“聖母”什麼時候纔會醒來?
也許要等他嚐遍人間冷暖後他纔會發現,自己纔是最重要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