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能掌握命運的時候,我們就會恐懼。當我們可以自己掌握命運的時候,體會到自我的力量,心裏纔會生出樂觀和勇氣。而樂觀和勇氣,往往是健康的前提,所以健康的生命說到底是屬於勇敢自主的自己的。   主筆/黃瀾   黃瀾,最成功的電視劇製作人之一。代表作包括《辣媽正傳》《大丈夫》《虎媽貓爸》《女醫·明妃傳》《我的前半生》《如懿傳》。   過了四十歲的生日以後,我就開始向下一個十年——“知天命”狂奔了。   “天命”是要察覺上天的命令嗎?是要明白自己的人生早有定數?還是認同現實之強大而就此放棄較勁?   不管如何理解,但總之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別老自己以爲了,聽聽其他的。   比如,你覺得你還能熬夜,但事實是之後補睡好幾天都緩不過來;比如,你覺得你心明眼亮,但事實是遠的看不見、近的看不清;比如,你覺得人生得意須盡歡,但事實是喝醉一次胃痛一週……   我琢磨着,想要知天命,先要知自己吧,至少要搞明白自己的健康狀態和體能極限並適當地維護及優化吧?   於是我非常俗套而相當從容地進人了養生保健模式。   枸杞茶隨身帶,健身教練找起來,正骨針灸勤問候。   “生命健康”成爲了中年人的常備焦慮。微信分享養生方法,推薦美容保健醫生,已然是社交的主流話題和友誼的表達方式。   但就算如此,我們依然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太滿意。   我這兩年裏騎馬摔傷了腰、滑雪摔斷了骨,最近開始重拾青春夢想——打排球,多少年不打球了,一上場就傷了右肩,一個月胳膊提不起來。常年伏案工作,稍稍一動,腰傷又犯了,一個禮拜坐起費勁。   正值青春期的兒子,駝着背趴在書桌上寫作業,他抬頭說:媽媽我覺得很奇怪,爲什麼你們中年人老胳膊老腿還要拼命運動,不停地受傷,而我們年輕人身強力壯,卻反而被按在書桌前讀書?   咦,好像是這麼回事哦。   我們小的時候,家長老師告訴我們,讀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分數高,戴眼鏡駝背都沒關係,找不到對象也是專心學習的表現。體育課常常被班主任調去補課,早自習晚自修,睡眠時間壓縮到坐着都能打呼。   等我們畢業了,又開始爲了工作透支體力,我曾經天天加班到深夜,二十多歲就長白頭髮,工作一調整就焦慮到得胃病,日程本里記得密密麻麻,天天偏頭疼。   等成家養娃以後,更是累得直不起腰,一分鐘要掰成兩分鐘用。能在馬桶上多坐一會兒,發一會兒呆,都覺得到了人間天堂。   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終於走到了工作穩定、孩子長大的黃金歲月。但是我們的體檢報告越來越長,看醫生的次數越來越多,恍然中踮起腳,探頭看看,前方天命還剩多少。   可不可以換個思路,年輕的時候努力建設身心健康,人到中年發揮智力、奉獻社會?   我走訪了很多有創新理念的幼兒園和學校,他們把體育鍛煉和勞動技能培養,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置,把情感認知和交流技巧放在第二位置,把知識灌輸挪到後面。   他們說所謂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僅在知識層面上跟孩子較勁,巴不得上幼兒園就會加減乘除、唐詩宋詞外加一口流利英語,這樣的孩子培養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大頭兒子”,頭大,身體纖細,情感無能。   唉,我嘆口氣,我們這一代就是這樣被培養起來的,而我們還在原來的思路里培養我們的孩子。   長了皺紋就崩潰,老公劈腿天都塌的中年女人們,現在流行用“身心靈”療法來緩解“不夠美、不被愛”的焦慮。   各派的治療師,都會用同一種方法開啓身心合一的第一課:深呼吸。   我之前有點不屑一顧,呼吸不是人類的本能嗎?   是的,我們生下來就會呼吸,正因爲如此,我們才忽視了呼吸的重要性。當我能夠深吸一口氣,感覺到氣進入我的身體,甚至潛入腹部,再悠悠地把它吐出來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算呼吸是人類的本能,但我們依然可以自由和自主。   我們的身體會衰老會死亡,但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它的主人。   在我們爲生命和健康焦慮的時候,恰恰都是忘了,我們不必服從於某一種價值觀、某一種生活模式、某一種“他人的意志”。   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呼吸,我們可以調整我們的想法,我們也可以活出一種自己的節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襲來的時候,大家都在家裏前所未有地就這樣待着,每時每刻都在體會健康生命被威脅的恐懼。我們好像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全國上下,那麼真切那麼集中地感受和思考健康的問題。   我們感受了心底深處對於死亡的焦慮。   我看到微博上有人採訪一個父母都在醫院而他獨自在家的小男孩,他說他很孤獨,記者問他那怎麼辦?他說:“我做深呼吸。”   當我們不能掌握命運的時候,我們就會恐懼。當我們可以自己掌握命運的時候,體會到自我的力量,心裏纔會生出樂觀和勇氣。   而樂觀和勇氣,往往是健康的前提,所以健康的生命說到底是屬於勇敢自主的自己的。   怎樣才能走出自己的生命節奏?我覺得也許是從自主地呼吸開始,從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開始,從恐懼中綻放出新的認知開始。   我翻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張照片,上面是滔天的巨浪,看得人膽戰心驚。我小時候學游泳被教練淹過水,對海浪有恐懼。我盯着這幅畫看了一會兒,關注到畫的角落裏站着一個無畏的人影。他面對巨浪時候的淡定姿態打動了我。   我決定用油畫把這幅照片畫下來。用於紀念這段全民抗擊疫情的特殊日子。讓我們有勇氣直面所有的恐懼,進而看到恐懼背後,也有正面的意義……   比如,疫情的到來讓我們倍加珍惜生命和健康,以及人間真情;我從身體傷痛中恢復起來,不爲恐懼衰老而運動,打球就是因爲自己單純熱愛;而中年人也可以收起“知天命”的焦慮。   當疫情過去後,讓孩子們過他們想要的生活吧,去運動、去歡笑、去愛……   我們可以一起面對恐懼,笑對未來。   本文原載於《時尚芭莎》4.5月合刊 女性專欄   編輯/顧文瑾   發佈/菲er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