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仁宗喝的上头,竟然说起了两人的事,丹妃还是相当有酒力的,听着仁宗内心的这真实想法,丹姝内心触动太大了,当晚直接留宿,两人终于再没有了隔阂。仁宗想她的酒、想她为自己受的委屈、想她的才华与公允,每当丹姝不在时,仁宗总能想起她的种种,身在其中却不知何为珍贵,只道是寻常而已,他对丹姝有的只是宽容与爱护,他想守护好她,让她成为自己心头的朱砂痣。

《清平乐》的热播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之前已经讲过那个被仁宗安排出宫的陈熙春,她是仁宗心里的白月光。那朱砂痣是谁呢?我觉得朱砂痣非曹皇后莫属。
看曹丹姝的出场,女扮男装,口齿伶俐,讲得头头是道,直接将书院先生怼的无话可说。晏殊大学士也说,一个姑娘家顶着自己哥哥的名字来读书,实在是少见,可见其家庭不一般。曹丹姝的祖父是跟随太祖打天下的人物,战功赫赫,即使宋太祖都相当看重他,是宋朝的开国功臣,算不算豪门?为避免以武乱政的局面,太祖施行文治天下,但是曹府的地位没受影响,没人敢把事情扯到人家身上,算不算豪门?
曹丹姝作为武将家的姑娘,直接就是“武能上马定乾坤”,和仁宗讲得头头是道,把仁宗都说的蒙圈了,进宫以后和妃子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我打猎得到的猎物”,彪悍如此。再看她的文,师从晏殊、范仲淹等各位大才,不说诗文俱佳,但是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既知书达理又贤良淑德,当个皇后没啥问题吧?
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大婚之日仁宗却没有去,而且那时一国之母的皇后啊,想必仁宗不知道,这个姑娘听过他很多事迹,只见到过他一眼,就爱上了他,认为仁宗是“天上的人”。那一夜,丹妃心思千转百回,满心欢喜与期盼都落空了,原本跳脱我的她,故作深沉冷漠。
宋仁宗终于来了,看到美貌的丹姝,瞬间动心了(大猪蹄子宋仁宗),各种解释各种掩饰,丹姝彬彬有礼最后冷漠送客,不得不说是仁宗自作自受。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仁宗心里觉得亏欠丹姝诸多,每每都想着丹姝,一代帝王也会主动低头示错。每每遇到棘手的事或者有趣的事,仁宗也会主动和丹姝说起,听听丹姝的意见,我想,这是仁宗想以实际行动来弥补大婚之夜的遗憾。
隔阂往往没那么容易解开,何况还是天子与皇后之间。丹姝对仁宗依旧是冷淡如旧,仁宗也无可奈何,你以为丹姝是不再爱这个人了?一点也没有,相反,她的爱意一点也没有减少,后宫事务的处理上从来不用皇帝分心,到处是妥妥帖帖,无可挑剔。
仁宗也发现,这个女子不仅长得美,她还会酿酒、写得一手好字、内心颇有才华韬略,她更加会打仗,贤内助已不足以形容丹姝的优秀。也正是因为这个,仁宗他更多了些包容。正是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相处过程,才让两人相敬如宾,说两人是知己完全可以。
隔阂的融化竟是一次醉酒,一次朝堂上的苦恼事让官家头疼,散朝就直接去找“贤内助”取经,顺道喝点酒解解闷,没想到,这个闷儿把两人间的隔阂完全解开了。仁宗喝的上头,竟然说起了两人的事,丹妃还是相当有酒力的,听着仁宗内心的这真实想法,丹姝内心触动太大了,当晚直接留宿,两人终于再没有了隔阂。
很多人说仁宗不喜欢曹丹妃,早就想废后,其实不然。丹妃处事公允,整个后宫的人都看在眼里,即使是在外的臣子也有所耳闻,哪位权臣下面没有个在宫里递话的,宫中的消息岂能不知,众位宰相说起来都赞誉有加。
仁宗不能说是多英明的君主,但是他从来不瞎,他用人的眼光从来不差,那身边的曹皇后又岂能看错?不过是仁宗真的爱护这个人,丹姝身上有陈熙春那种跳脱,虽然都被掩盖了下来,但是丹姝说起外界的东西不正是仁宗所向往的吗?他已经放过了一个陈熙春,成了他心头的白月光,现在的丹姝才华样貌、提出来的真知灼见更是让他惊为天人。
仁宗想她的酒、想她为自己受的委屈、想她的才华与公允,每当丹姝不在时,仁宗总能想起她的种种,身在其中却不知何为珍贵,只道是寻常而已,他对丹姝有的只是宽容与爱护,他想守护好她,让她成为自己心头的朱砂痣。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