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乾燥裝置是一種新型的乾燥裝置。熱泵吸收乾燥器廢氣中的低溫熱能,將熱能溫度提升後,再用來加熱進入乾燥器的乾燥介質,並同時將乾燥器廢氣中的水分降溫凝結爲液態水排出。與常規乾燥裝置相比,熱泵乾燥裝置具有如下幾個突出的優點。

節能:熱泵乾燥裝置的能源消耗比普通乾燥裝置可降低40%以上。

低溫:易於在常壓下實現0℃~100℃的低溫乾燥,可獲得高的乾燥產品質量。

安全:便於用惰性乾燥介質全封閉循環,對易燃易爆產品、易氧化變質產品進行安全乾燥!

環保:乾燥時可不向環境排放粉塵、異味,並可回收產品中的香氣成分、溶劑等。

因此,熱泵乾燥裝置可爲諸多物料的低成本、高質量乾燥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在當前政府引導的“清潔空氣減煤換煤”的環保大潮下,在用戶對物料乾燥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大環境下,熱泵乾燥裝置這一節能高效、乾燥質量好的新型乾燥裝置獲得了極好的發展機遇。各大媒體也都紛紛爭相報道。

江蘇電視臺:空氣源熱泵烘乾推進秋收工作

連日來,各地多舉措推進秋收工作,助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爲了保證糧食烘乾效果,減少污染氣體排放,揚州市正加快推進糧食烘乾"煤改電"技術。在揚州市儀徵大儀糧油管理所,不少農戶趁着晴好天氣前來烘乾糧食,廠區內的8個糧倉已經基本滿負荷儲存。與往年不同,今年糧油管理所新引進了6臺空氣源熱泵電烘乾設備,相較於燃煤烘乾,使用電能更加安全環保,而且可以節約人工成本。

揚州市儀徵大儀糧油管理所主任陳岐文介紹,空氣源熱泵電烘乾溫度控制比較好,始終恆溫,人工成本一個月要省到八九千元

泰州日報:在農村推廣空氣源熱泵

糧食烘乾中心是興化新崛起的爲農服務行業。截至目前,該市已發展大小烘乾服務中心(點)近百家、擁有烘乾機(塔)768臺。以前,烘乾機熱能源採用的都是柴油或煤炭,不僅污染環境,而且運行成本較高。面對新行業、新污染,該市組織了由供電公司牽頭,農機局及涉事鄉鎮參加的農村電能替代服務組,專事該項工作的治理。爲達到熱能源的最佳配置,服務組通過走訪調研算賬比對,選擇了空氣源熱泵替代燃油、燃煤。

興化市農村電能替代服務組常務副組長葛禮剛介紹,空氣源熱泵原理是通過電機讓空氣做功產生熱能,工藝運行過程不但無污染,還大大節約成本。以烘乾一噸稻穀爲例,空氣源烘乾成本約40元,天然氣烘乾成本約80元,燃油烘乾成本約126元,燃煤烘乾成本約21元,但燃煤已被國家限制和淘汰。

然而,改造一臺空氣源烘乾機費用需8萬元。爲促進糧食烘乾機向空氣源熱泵改造升級,該市實行以獎代補,在上級補貼每臺4萬元的基礎上,配套補貼1.6萬元,即升級改造一臺空氣源熱泵烘乾機,業主僅需支付2.4萬元。此外,興化供電公司還對4臺以內的小型烘乾點給予扶持,對其採用開放公用變壓器接入容量和減免外部線路建設費用。

該市竹泓興潤種業烘乾中心,是空氣源熱泵改造的第一家。興潤種業共有8臺15噸級的烘乾機,去年10月,經過20天的改造,全部用上了空氣源熱泵,淘汰了燃油源。“投入升級改造空氣源熱泵的20萬元,去年的一個稻場,就回收了大半,往後更賺錢了,不算別的,單柴油費一噸就節約成本80多元。”興潤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沂說。

據瞭解,去年,興化市共推廣空氣源熱泵29臺。“我們計劃今年推廣空氣源熱泵50臺,力爭在五年內完成所有烘乾機的空氣源熱泵替代工作。”葛禮剛說。

推廣“電能替代”的還有興化脫水行業。11月2日,江蘇省脫水蔬菜行業首臺60KW空氣源熱泵系統在興化市脫水嘉禾食品有限公司試機成功。

淮安區報:用空氣源熱泵烘乾中藥材

今年以來,以電能替代建設項目爲示範工程標本,淮安供電營業部全力推廣電熱泵烘乾技術,一方面,能爲農民的糧食生產提供重要的能源轉換支撐,另一方面,其技術本身具有能源高效利用、自動化操作、環保無污染等優勢。截至目前,該營業部已完成對市場應用電熱泵烘乾技術情況的全面摸底,並對各街鎮供電配網進行增容改造,以實實在在的工作開展,有效推進全區乃至全市的節能減排,助力綠色發展。

以助力綠色發展爲主題,“電能替代”對於幫助鄉村脫貧攻堅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漕運鎮白馬湖生態中藥產業園是蘇北地區最大的中草藥深加工基地,年生產加工中草藥材達4000多噸。傳統的中草藥深加工多采用木柴、煤炭等燃料烘乾方式,存在着“熱效率低、空氣污染大、勞動負擔重”等弊端。爲此,淮安供電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多次走進產業園,宣傳電能替代的長項與優勢,系統介紹空氣源熱泵電烘乾新技術、新設備,並根據企業中藥材烘乾深加工的實際應用,爲其“量身”制訂了一套電能替代的實施方案。

淮安供電營業部工作人員介紹說,園區50套空氣源熱泵電烘乾設備機組建成投運後,營業部又協助產業園聯繫儲能廠家,幫助其在中草藥烘乾廠區投資建設容量爲50千瓦時的電儲能裝置。

中國電力新聞網:推廣“煤改電”糧食烘乾

“平均比燃煤烘乾總體成本相差無幾,且出糧品質較高,質量穩定。”11月6日,在寶應縣召開的燃煤糧食烘乾爐清潔熱源改造推進會上,寶應縣經濟開發區韜盛公司糧食烘乾中心負責人俞齊斌,在對自身實施“煤改電”烘乾技術運行狀況及運行成本算了一筆賬後,向與會人員介紹說。

當日,該縣在韜盛公司召開燃煤糧食烘乾爐清潔熱源改造推進會,組織全縣糧食烘乾企業主現場觀摩空氣源熱泵替代燃煤爐烘乾技術(即“煤改電”)的效果。

近年來,國網寶應縣供電公司大力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等電能替代項目,僅2017年,該公司先後推動區內企業實施電能替代項目34個,替代電量4000萬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煤1312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9800多噸。

今年10月19日,韜盛公司在縣供電公司協助下成功實施了3臺烘乾機“煤改電”工作。目前,一臺500千伏安專用配電變壓器的增容手續好正在辦理之中,屆時,韜盛公司6臺烘乾機全部可以投入使用。

會上,空氣源熱泵廠家介紹了設備技術,現場進行了使用答疑。縣供電公司營銷部、農機局負責人分別就“煤改電”烘乾扶持政策進行了解讀。

中國電力新聞網:臨潁推廣熱泵烘乾木材

“我們公司是杜曲鎮最早實施煤改電項目受益的用戶之一,當時兩個熱泵炕房投資了30多萬元,雖然起初投資比較大,但是用電是最安全、最便宜、最可靠的,並且綠色、環保,很多企業都是來我們公司參觀後才改的熱泵炕房。”鼎信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廣躍說。

改造之後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安全方面都得到了很高的提升。

經濟效益方面:一是降低了能源成本,煤改電之前每立方板材成本在130~150元,使用電炕之後每立方板材成本在80~100元;二是降低了勞動力成本,煤改電之前一個炕房需要2個員工來操作,現在智能全自動化的系統一個員工可以操作5到8座炕房;三是板材色澤方面,電炕自動化程度較高,生產安全,對溫度的控制較爲準確,板材色澤相較之前更均勻。

在環境效益方面:一是減少了空氣中的灰塵,提高了空氣質量;二是改善了員工工作環境,煤改電之前每逢板材出炕,員工進入炕房再出來渾身都是黑色灰塵,現在基本實現出炕無“黑人”。安全方面:電炕全自動化系統沒有明火,線路具有報警系統,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實施‘煤改電’後,減少了煤煙排放,改善了空氣質量,俺們的幸福指數明顯提升。這還不算,供電公司還給我們執行電能替代專項電價,減輕我們的負擔,真是暖人心啊。”王廣躍說,實施電能替代“打包交易”優惠電價後,他生產的板材每立方米節省電費約15元,2個電炕年節約電費7萬多元。下一步他計劃在廠區東部再新建10座炕房,將全部採用電炕,每年可省下30多萬元的電費,很划算的。

淮安日報:明確對空氣源熱泵改造給予補助

近日,市財政局、市農機局聯合印發《2018年度市級糧食烘乾中心建設補助資金的通知》,明確對現有糧食烘乾中心(燃煤)開展生物質、燃氣或空氣源熱泵等清潔能源熱風爐改造擇優給予補助,這是我市首次將燃煤糧食烘乾中心熱風爐改造列入財政扶持範圍。具體實施辦法由各縣區在市級分配資金額度內,依據本地2018年糧食烘乾中心建設和現有糧食烘乾中心燃煤熱風爐改造等情況制定。

爲響應省委省政府“263”行動減煤計劃,我市推進糧食產地機械化烘乾環保升級改造,推動空氣源熱泵、天燃氣等綠色環保農機化技術在糧食機械化烘乾領域的示範應用。據瞭解,全市糧食烘乾中心以煤炭爲燃料的烘乾機佔比在80%左右,而這種熱風爐自動化程度較低,需要僱傭專職工作人員,且勞動強度大,爐體壽命短,煤炭燃燒排放物對大氣有一定污染。通過市級財政資金的扶持,引導各烘乾中心進行燃煤熱風爐改造,從而減少燃煤烘乾機數量,逐步使用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便利、排放清潔的烘乾機,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版權:整合自網絡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