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自奴隶社会(ID:nulishehui)

若以极度装逼的方式概括我的考证史,可以这么说:大学毕业后的两年多,我在全职工作之余,拿到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证(CPA),通过了全部三级金融分析师考试(CFA),并抽空考了个不错的GMAT分数为日后深造做准备。

通常这样介绍完,听众们往往面露崇拜地喊学霸。虽则极大地我的满足了虚荣心,但实事求是地说,我身边考证的同事朋友都各有各的优秀能干。论天分论方法,我未必比他们高明。

若说我的考证历程果真比他们更顺畅一些,归根结底,大约是因为考证再辛苦,我也从来没把它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

故而,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几个我身边的考证故事,以及一些使考证之路轻快几分的小诀窍。

在学习和娱乐之间制造空间隔离

Anna是我同组的资深同事,也算是我半个上司。之所以只是半个,得归结于她在英国的会计师执照ACA上屡战屡败,而不幸根据公司规定,没有执照不给升职。

虽然Anna已过而立,上班勤勤恳恳,奈何ACA考了数年,吭吭哧哧磕磕绊绊,还没考完一半科目。因而至今只比我这个初入职场的小菜鸟高了半级 — 甚至这半级还是破格提拔。

ACA和全球大部分会计类考试一样,测试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耐心仔细加一点考试技巧。她考不过,完全不是智商问题 — 她毕业于知名学府的经济专业,学得最出众的是数学,工作上也早把产品知识工作流程摸得清清楚楚,连老板都时而得请教她。

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她执照迟迟拿不到,老板也舍不得辞退她,反而每逢考试季就竭尽所能为她提供方便,殷殷叮嘱她认真备考 — 我看得简直有几分哭笑不得,督促自家小孩念书也不过如此了。

Anna也深知自己的问题:她不是学不会,只是静不下心学。每每回到家,就忍不住窝进沙发与Netflix和HBO抵死缠绵。

直到考试前两周才痛心扼腕头悬梁锥刺股,天天苦张脸恨不能自挂东南枝。不论最终是否侥幸低空飞过,过程都是伤神又伤身。囫囵吞枣之间也难以真正参透知识点,考完就忘,后续的科目又要从头学起。

她告诉我,学习实在太痛苦了,升职加薪都无法鞭策她。甚至因为公司这项规定,她都认真考虑过辞职。

可惜我们这行重资质,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又颇死板,就算跳槽,焉知对方公司没有对执照成文或不成文的要求呢?只恨家中电脑电视与沙发软垫太惑人。

老板对Anna恨铁不成钢,我却觉得殊为正常——家本就应该是个休闲放松的地方。把学习放置于家以外的空间,有助于养成大脑的习惯。在外更容易沉下心念书,回到家也更可能摒除杂念好好休憩。

留在办公室学习就是不错的主意。公司里安静严肃诱惑少,和在学校时去图书馆自习是一样的效果。全职工作之余考试,临时抱佛脚乃下下策。

每天安排的学习内容不必多,下班后学在办公室多留两三个小时,几个月之后不知不觉就把该学的学完了。

适当地奖励自己

Kale去年刚刚结了婚。所谓先成家后立业,大概家庭责任感激发了他奋发图强的决心,于是立志以最短的时间考完CFA ——这虽然不似会计师执照被视为必须,却胜在业界认可度颇高,很可以成为日后职业发展的一项资本。

我准备三级时他在考二级,我们又恰好都喜欢下班后留在公司学习,因此成为关系不错的考友。他跟Anna简直是两个极端 ——六月份的考试,他从一月就开始准备。

每每路过他的办公桌,都能看到他在奋笔疾书,笔记俨然已经存下厚厚三大本。他也几乎总是比我下班得更早却学习到更晚。偶尔我偷个懒,与朋友聚餐或是去趟健身房回来,看到他伏案学习的架势总不由心生负罪感。

有一回我俩交流备考心得。他苦笑叹气 ——压力山大,已然好几个月没和朋友去喝上一杯,因为即使出去了,心里也还是记挂着考试的事儿。

我瞪大眼睛看着他,表示难以置信。毕竟对许多在英国待惯了的人而言,几个月不去酒吧大约和几个月不洗澡没差。

Kale解释说,他的备考状态就是如此,一根弦始终得绷着,绝对不能松劲不能分心,因此结婚近一年了,拖到现在还没度上蜜月呢。我只好同情地表示,幸而CFA只有三级,熬到明年也就解脱了。

好不容易考试结束,有一天我看到他坐在办公室门口发呆,眼窝深陷头发蓬乱满脸焦躁。我吓了一跳,赶紧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下午二级出成绩,无心上班,只好出来坐坐。

我安慰他——作为一个考试前两个月已经把知识点过完一遍,模拟题翻来覆去做了好几套,每回正确率都高于80%的学霸,他实在不用担心成这样。然而这安慰并没什么作用,他照样神经质兮兮了好几个小时,直到结果出来,果然是高分通过。

Kale兴高采烈三分钟,便开始向我取经——三级该提前多久准备?我告诉他四五个月绰绰有余,因此他很可以放松半年。他却掰着手指算一算,十分狐疑地看看我,振振有词——你是中国人啊,你都要四五个月,我至少得安排六七个月吧,所以过不多久就该开始复习了。

我真真是哭笑不得——国人强大的考试技能委实让外国人高山仰止。不过我能从备考到等待结果都相对淡定保持平常心,更得归功于劳逸结合的时间安排。

我的学习计划向来不是按天排的,而是按周排的。

毕竟上班时长忙碌程度会有变化,学习时间从而难以固定,且人总有犯懒的时候。当日计划若完不成,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以周为单位则提供了更多的灵活度——今天太忙碌学得少了,明天若稍微空闲便可多看几章;今天拖延症发作,这周接下来也尚有弥补的机会。

如果周一到周五都得以认认真真学习,到周五通常就能完成当周计划,那便顺理成章奖励自己享受一个悠闲的周末。我就是这样避免了Kale式身心俱疲的备考 — 完成了当周计划,为什么不能和朋友心无挂碍地喝一杯呢?

不可急功近利

Mike前不久才跳槽到我们公司,不过几个月功夫,全组上上下下都十分喜欢他。他长得很精神,又开朗热心,在组会上善提问也爱发言,很快就和大家都熟悉起来。

自从Mike知道了我的考证史,就隔三差五会来问我相关问题 :这些证难不难?有多难?考完了有没有帮助?

一来二去的,连老板都知道他有意考证,问他今年是否准备报名。他踌躇再三,说今年还是算了。

我便觉奇怪,问得如此仔细,竟都无意报考试一试吗?Mike反问我,你是怎么下定决心的?这些证书,按照官方说法,每一门每一级都需要好几千小时的学习时间,你怎么就知道你愿意付出这样的心力?

我彻底被问住了。懵了好一会儿,我告诉他,我从来没有这样计算过。我最初只是觉得,学了这个专业,入了这一行,公司又愿意报销考试费,考一考也无妨。

这回轮到他懵住了—就这么简单?加起来上万个小时的投入,怎么能这么简单地做决定呢?这个高高大大聪明自信的男生思来想去,想过了报名截止日期,也没拿定主意,于是终究没有踏上考证的征程。

和Mike一样,大部分人考证都不是为了学习本身,而是为了考过之后那一串升职加薪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

可惜一纸证书实乃走上人生巅峰的既非必要也非充分条件。你一定见过有大神从不踏足考场,照样在职场圈混得风生水起,年纪轻轻身居高位。也有人名字后面CXX挂了好几个,却依然无所建树郁郁不得志。要算投资回报,怎么算都是一本糊涂账。

随着人渐渐长大,付出了就必定有回报的事情将越来越少。任何为了似锦前程的努力:考证、读研、加班加点做项目,都会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牵制,未必能够最终变现。

这些事情究竟有没有用,有多少用,归根结底,是取决于你对自己而非对投入的评估。你能充分利用考证的价值,将其变成你的资本吗?如果没有证书,你又是否依然有信心可以走到你想达到的高度?

在学习期间,就更别太多计较值不值得的问题了。考证目的性极强,但越是如此,越要放开对结果的执着。放得开,才能细水长流,厚积薄发,才有心看看途中风景而不是永远徒劳地盯着渺茫的未来,才可能体验到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如果学习不成为一件痛苦得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那么Mike不见得会因为那几千个小时的备考时间踟蹰不前了吧?

附:CFA级备考经验精华版

CFA一级二级三级知识体系概括:CFA知识体系严谨,逻辑性较强,几乎每个科目的知识都自成体系,但又服从于一个知识脉络—那就是如何定价,如何更有效地在基本面分析和理性投资的原则上在整体上掌控投资收益。泽稷网校:CFA官方在设计官方教材上也是别具匠心,把定量分析、职业操守、经济学分门别类剔除出来,投资组合管理、股权投资、衍生品关联性较强的科目汇编到一个书目下,这样考生学习起来也轻松。看上去每个科目好像没有任何关联,实质上确是一个个珍珠,需要整体串起来。到CFA三级阶段则没有经济学和定量等科目的分别,而是全部打散细分为:

行为金融学及私人财富管理(Behavioral Finance&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资本市场预期及经济学概念(Capital Market Expectation&Economics Concepts);

资产配置(Asset Allocation);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被动和主动的固定收益产品组合的管理(Manage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Fixed Income Portfolio);

固定收益产品组合管理(Fixed Income Portfolio Management);

股票组合管理及特殊问题(Equity Portfolio Management&Special Issues);

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应用(Ri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Derivatives);

另类投资的组合管理(Alternative Investment for Portfolio Management);

业绩评价和归因(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Attribution);

全球投资业绩准则(Global Investment Performance Standards);

投资组合决策的执行及管理和重新平衡(Execution of Portfolio Decisions&Monitoring and Rebalancing)

在此时,一级二级基础的扎实程度则直接影响考试是否通过。因此需要在一级二级时就打好基础。总结科目的理论、公式、经典题、难题,在吃透每门科目的基础上,再将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全面性、条理性、逻辑性地把握知识要点。

针对CFA一二三级考试的复习方法:

1. 学会推导公式。如果数学基础不错,就尽量试着推导出那些需要背的公式,这样更加深记忆,而且也可以帮助牢记每个参数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死记硬背的公式考试时一旦忘了那就是忘了,没有退路,但是自己曾经会推导的公式,考试时忘了大不了花十几秒再推一边。这个一定受用,二三级也适用。当然,要推导CFA公式,必备的几个知识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简单微积分。这些小知识花半天时间去翻翻数学手册就全部到手了。

2. 学会用记忆函数曲线图来代替文字记忆,例如Fixed income中的callable bonds和putable bonds,他们的价格是如何随着rate变动的,那两条弯弯曲曲的曲线可以随手画出来,然后配合一些相关的概念例如convexity和key rate(key rate好像二级才有)去整体记忆和分析。诸如此类,灵活运用。对于一二级这样的选择题考试,形象记忆绝对比文字记忆有用。

3. 一级里的重点是Accounting和Ethics。Accounting中的几个FinancialStatements一定要理解透彻,包括各个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报表中各个条目之间的关系,把Notes上的例题和习题算几遍,理清关系。Ethics临考前再读,一定要读教材,课后习题一定要做。注意:不要做课本和官方模考以外的其他Ethics模拟题,完全没用而且难度可能偏高。我就是考前一天突然脑子进水去做网上的Ethics模拟题,结果错得一塌糊涂,当时觉得自己Ethics必挂,结果考试时发现Ethics简单得一踏糊涂,和课后题很像。

4. 一定要做官方Sample和Mock exams。Schweser之类的出的模拟题,没时间就别做了,不要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CFA一级考试的复习六大步骤:

1.学习规划表

有效系统的学习计划是考生在备考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或多或少的备考学习时间要取决考生自身的学术背景和学习能力,但我们建议每位考生最少投入25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投入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并全面掌握所有考点,并有侧重的学习自己薄弱的环节。

2.投入学习的时间

相应调整学习时间的安排,有侧重的并有效的来规划学习时间。CFA每个级别都有18个章节,考生每周最少要花10-15个小时,持续18个星期的时间来学习协会指定的内容,考生制定的考前时间规划表要在考前30-45天完成所有知识的第一次学习。考前最后4-6周的时间,考生要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做好习题的演练,其中一定要包括协会的samplequestion和mockexam。

3.计算器的使用

熟练掌握CFA指定的金融计算器,仅三种计算器(BAIIPlus、BAIIPlusProfessional、HP12C)可带入考场,推荐考生使用性价比较高的德州仪器BAIIPlus。

4.精读

CFA的知识体系(CandidateBodyofKnowledge简称CBOK)和协会的教材(curriculum)细分并详述了投资行业各个部分的要点。建议考生一般先看SchweserStudyNotes,将每一个Session都学习之后,如果有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Curriculum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查看。对于一级考生,重点学习Level1的SchweserStudyNotes辅助CFA协会官方教材的章节习题及道德手册就可以了。

5.复习阶段

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要成体系的看待自己学习的知识。考生要不断夯实基础,温故知新。考生都要不断的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泽稷网校CFA一级重难点精讲合辑是提升自学效率的优质资料。

6.习题冲刺阶段

针对考试,CFA协会每年都会提供online questions,帮助考生做好相关准备,大致预测考试所需时间。泽稷网校CFA百题、模拟试题都会紧扣考纲,题型和结构都满足CFA正式考试的相关要求。

另附二级、三级通过经验:

Level 2

准备时间了两个月,成绩全A。这个就是我说反面教材的例子了。一级轻松到手之后,飘飘然了,立刻报了来年二级,但是直到四月还在看第一本Notes。如果说一级用三个月准备还算合理,那二级准备两个月就和自杀是差不多的节奏。结果到后来我就急了,两个月时间,要完成我读三遍Notes的目标,就必须废寝忘食。于是除了吃饭睡觉,我就基本上是在读CFA。当时实验室还有工作要做,这样一来就更加要熬夜,最后一个月每天大概睡5个多小时,差点抑郁。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CFA二级经验:

1. 二级和一级之间的难度跨度,真的不是一点半点,这也是CFA前辈一年又一年告诫我们的,希望大家提早开始准备,切记切记。如果你自己自律性还不错,提前半年开始准备都不为过。我的经验就是血的教训,那两个月生不如死。

2. Notes足够,如果有读不懂的问题再翻教材。但是教材课后习题还是同样重要,多做。

3. 二级具体考试内容还是和一级差不多的几大块,但是知识点变零散了,没有一级那么明显的系统化,而是需要自己去总结,发现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里要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我说的“系统化”,这个很重要。CFA考知识面虽然很广,但是毕竟任何经济金融会计相关的东西都是相联系的,读第一遍可能觉得知识很零散,但是读到第二遍,你会发现每本书或者每个知识点之间的似乎有若隐若现的联系,读三遍之后感受就更加深刻,那些不明显的联系在你把书来来回回读过几遍之后自然就会显现出来,而且重要的是越往后面,读一遍需要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到第三遍只用一个星期不到就可以读完5本Notes

4. 考前三天,我把schweser出的secretsauce看了两遍,获益匪浅,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让已经系统化的知识更加脉络清晰。所以这个我是要重点推荐的,它不能代替前几个月的学习,但一定是最后几天的秘密武器。

5. 二级对数学计算的要求加重很多,一定要多做题。我在一级里面提到的那些技巧,例如公式推导,以及函数曲线图记忆,仍然适用,而且更加适用。

6. 官方Mock exams一定要做。泽稷网校CFA二级单科提分班是不错的选择。

Level 3

不停地强调一定要多花时间准备CFA考试,结果其实我三级仍然摔倒在同一个坑里……同样是刚开始大半年玩玩打打,剩下两个半月准备,而且这中途实验室的工作更重,还要发paper,结果自然是比二级的准备过程更加鲜血淋漓。至于成绩,截止发帖为止还没有读懂成绩单,上午下午是分开计分的,所以有很多项,以为考得不好的几项全是A,觉得有把握的却还出现一两项B或C…… 总体还不错。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还是那句话:不要到最后两个多月才开始读CFA!

CFA三级经验:

1. 很多人说二级比三级难,其实个人观点是三级最难。计算简单,但是知识点比二级更零散,概念性的知识点深度更深,而且更加侧重于实际运用,如果不是金融专业出身的,很多知识点可能都是生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所以对于三级这样重在概念,而不是公式和计算的考试,就更加需要充足的时间去阅读、理解和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所以,提前半年准备,我也觉得不为过。两个半月=作死。

2. 只看Notes不够。如果没时间就Notes为主,教材为辅;如果时间充足就教材为主。比较好的流程是:先把教材从头到尾读一遍,你会发现内容很零散;然后再读Notes,你会发现Notes总结得很好;接着再把Notes读两遍,中途忘记的或者不清楚的再去课本上阅读相关内容;最后至少提前两周开始做真题和官方模拟题。当然这个流程我做不到,因为我只有两个半月,所以我所有的过程都是高压缩的,最后做真题的时间只有五天。

3. 教材课后题一定要做,做三遍,你绝对不会后悔的。

4. 行为金融学是比较新的内容,阅读量在整本书中占较大分量,知识点也很多,但是别被表象欺骗,考试的比重很小,所以大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个章节。快速阅读,配合做下教材后习题以及历年真题。

5. 个人和机构投资管理这个是最重要的,但是教材课后题出得不好,不建议做。这两类题只需要做历年上午真题,而且做得越多越好。多做几年的,或者做最近6年的然后每一题反复揣摩,然后你会发现这两类题的题型就像八股文,模式差不多固定的。

6. Fixed Income很重要也很难,只读Notes不够,必须要读书,但是我觉得书的那几个作者写得不好,很不好。怎么办?没办法,硬着头皮读书,读到懂为止,我Notes总体前后看了三遍,但是Fixed Income这部分我看Notes+看教材一共看了不下五遍。

7. 和二级一样,secretsauce是考前秘密武器。

8. 官方Mock exams一定要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