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共计事业单位126万个,正式职工达3000多万,当然这个数字只多不会少,说到事业单位改革,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事业单位取消编制”这则大消息,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无疑是最感兴趣的,其实从2022年事业单位就开始进行改革了,直到2018年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并不意味着改革已经完成,按照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到2020年改革将全面完成,也就是两年内,那么改革对事业编职工有什么大影响呢!跟着小编来看看。

1、编制变化

公益二类中的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相信这点早已经不陌生了,从固定制从而转变成合同制,并且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转为行政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企,2020年全面完成转企工作,这种种都是改革给编制带来的变化。

2、工资变化

改革中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将会定期上调,不仅如此,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再工资中所占比重,具体表现在给医务人员涨薪,以及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综合来看,事业单位职工不管未来编制走向,工资上涨是必然。

3、管理模式变化

事业单位改革后,为了更加公平公正,将转变为岗位管理,今后管理上是“对岗不对人”

4、职称变化

这点收到最大影响的是事业单位中的教师群体,大家都知道,职称越高,到手工资越高,这样的弊端很多,改革后,职称不再是唯一标准,从而减小职称对教师工资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教师群体工作积极性。

5、事业单位其他变化

改革后,事业单位职工可名正言顺兼职或者离岗创业,2017年,人社部印发了一份相关文件《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义》,当中就提出,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具体有以下情况。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兼职创业、事业单位派遣挂职、支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创业期间人事关系科研为其保留三年,基本工资待遇照常发放。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