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也對於我們國家來說也是一個轉折點,當時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由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很多的艱難,但是幸好最後的結局是美好的,我們成功守護住了自己的國家和土地。
衆所周知溥任原本是晚清最後一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弟弟,父親則是是第二代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而清朝末年的掌權人慈禧太后就是其奶奶。本是清朝皇親貴族的他卻不同於大哥溥儀與奶奶慈禧太后的跋扈奪權,也沒有因爲自己的身份而欺壓他人,他一生低調做好事,爲國家的教育鞠躬盡瘁,直到2015年才離開人世。
同時,溥任並沒有因爲自己是皇室子孫的這個身份感到驕傲,反而和普通老百姓一樣過着普通的生活,且投身於教育事業。爲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理想,溥任在1947年的時候,利用空房子辦了一個小學,他靠着變賣家裏的東西來維持學校,學校也在他的努力經營下逐漸有了起色,人也慢慢的多了起來,最多的時候還有200多個人。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他們才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展得這麼出色。而且,除了他本人之外,他的三個兒子也爲國家做出了很高的貢獻,他作爲一個父親,不但對自己嚴於律己,也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溥任一共有三個兒子,每個都不簡單。他的長子叫做金毓嶂,畢業之後憑着他自己的努力,成爲了一個地質科學家。他的二兒子在學術上的研究非常的着迷,後面也成爲了院長級別的人物。他的三兒子繼承了父親的夢想,也在學校裏當了一名非常普通的老師。他們並沒有因爲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驕傲放縱,而是憑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爲對國家有用之人。 溥任一生安分守己,爲教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所有,本以爲退休後的他可以過安享晚年生活,結果卻並非如此,反而是退休後的他更爲忙碌,作爲清朝皇室的一份子、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由他來研究清史,無疑可以增加清史的權威性,也更具有說服力。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溥任按照他父親的意願,向國家部門無償捐贈當時王府的金印和銀冊等珍貴的皇室特有文物,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讚揚,他還無償捐贈了《二十四史》、《清史稿》等七千多冊。

溥任雖然是皇族出身,卻做事認真,爲自己喜愛的事業努力奮鬥,雖然他早已離我們而去,但他所辦的學校和創作的作品永留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