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習特”意外通電話讓市場炸開了鍋,特朗普稱希望在11月底於阿根廷舉行的G20峯會上與中國就MY問題達成協議,並已經要求美國主要官員開始起草可能的條款。

消息一出,全球股市集體狂歡,創業板更是單日暴漲4.82%。那麼對於月底的“習特會”,是否能達成皆大歡喜的貿易協議,二級市場將有哪些投資機會,本文詳細展開分析。

一、特朗普與下屬“互相矛盾”

特朗普在中期選舉之前主動“電話求和”,外媒一致解讀爲是特朗普的“私心”,真實目的在於爲選舉拉票。特朗普稱已指示主要內閣部長,責成其官員草擬一份MY協議。

但是,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對此消息全盤否認,庫德洛稱,美國政府沒有爲二十國集團(G20)峯會期間的特習會做任何不尋常的準備,特朗普沒有指示內閣草擬協議條款。

特朗普“肯定”會在G20峯會期間會面,討論包括MY的課題,目前中方並沒有提出解決MY爭端的任何新建議。美中的MY分歧仍然很大,雙方尚未到達成協議的邊緣。

白宮內部對中美MY問題前後不一的表態讓市場感到困惑,這說明特朗普確實存在“私心”,在選舉之前放出對華友好消息,盡最大可能博得美國農民朋友選票支持。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的表態意味着中美MY談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單靠一次會面很難簽下上千頁的MY協議,在客觀認識到這個事實的基礎上,我們要理性預期“習特會”會談成果。

二、中美雙方積極籌備習特會

中國國家副主席WQS11月6日在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兩傷”,中國願意在經貿問題上與美國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WQS的表態意味深長,說明中方有誠意與美方達成“停火”協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開會議明確指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MY戰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傷害。數據顯示,在7月份首輪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開徵後,8月和9月美在該清單上對中國商品進口量下降了32%,徵稅對進口的抑制作用效果明顯。

由於企業搶單囤貨,今年前10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2.56萬億元,增幅爲8.7%,表面上對美出口增長,這屬於“提前消費”,實質上大大透支了未來對美出口潛力。

爲了扭轉中國經濟下行的局面,中國可能對美國做出更多、更實質的讓步,包括承諾擴大進口美國的能源和大豆,以達成WQS所稱的“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但具體方案還需要雙方工作團隊在未來幾周內敲定。

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原定10月在北京舉行,但因中美關係緊張,被迫臨時取消,由於月底即將舉行“習特會”,爲營造良好氣氛,中美外交安全對話於11月9日在華盛頓舉行。

這是中美矛盾經過幾個月不斷升溫後,雙方恢復高層對話的重要步驟。實質上這次對話是爲“習特會”鋪路,通過推進對話合作,確保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取得積極成果。

三、“習特會”可能的會談結果

中美元首已敲定本月底在阿根廷二十國集團(G20)峯會期間舉行會晤,前期媒體吹風特朗普希望在11月底於阿根廷舉行的G20峯會上與中國就MY問題達成協議。

但正如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所稱美中的MY分歧仍然很大,中美迅速達成上千頁的MY協議概率較低。但“習特會”依舊有積極的意義,下面是“習特會”可能達成的兩種成果:

1、暫時“停火”

暫時達成“停火”協議,止住“出血”。也就是說,中美MY摩擦不再繼續升級,雙方達成初步協議,爲後續深入談判創造條件。

這份“停火”協議的好處是讓美國推遲或取消對餘下267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避免中美MY摩擦向不可控方向發展。

2、簽署初步方案

簽署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初步方案。中美雙方爲這次“習特會”做了充分的準備,特朗普已派出一個團隊來籌劃此次峯會,媒體稱參與者包括前總統尼克松的孫子克里斯托弗·尼克松·考克斯,沒錯就是1972年的那位尼克松,其意義不言而喻。

中方的籌備團隊則由副總理LH牽頭,足以看出雙方的重視程度。中美雙方短期難以達成全面的協議,但簽署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初步方案,作爲會談的成果,以穩住市場預期,理論上並不難。

特朗普近期稱,中國已經放棄“中國製造2025”計劃,說明美國打擊中國科技企業戰略意圖短期難以改變,或將繼續維持對華高技術貿易和發展的封鎖和嚴厲限制。

中美MY摩擦升級是一個雙輸的結果,MY戰不僅會傷害中國經濟,從長遠來看,美國也難以倖免,中美由對抗轉向合作是大勢所趨。

根據美國和加拿大、墨西哥達成的協議情況,以及持續進行的與歐盟談判情況顯示,中美經貿談判不會一蹴而就,樂觀人士預計,一旦談判再次開啓,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纔會達成協議。

四、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會

月底的“習特會”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雖然外媒看淡“習特會”前景,但舉行這次“習特會”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突破,從近期官方表態以及雙方籌備情況來看,雙方有可能達成一個避免MY摩擦升級的“停火”協議。

雖然中美MY分歧較大,難以在一次會議上全面達成MY協議,但任何積極的因素都會在二級市場上被放大,“習特會”達成的初步磋商成果足以在二級市場引發一波炒作,這裏將產生投資機會。

中美MY戰開打以來,航運股股價被腰斬,航運股的股價表現已經透支了對中美MY戰的悲觀預期,如果中美MY戰出現轉機,航運股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其中,受中美MY戰影響最大的航運股則是中遠海控,在中美MY戰爆發前,公司投放美國市場的運力比重爲23%,由2018年半年報數據可知,公司美洲地區營收佔總營收比總高達24%。

因此,若中美MY摩擦出現緩和,那麼走美國航線的中遠海控將從中受益。從二級市場來看,11月1日晚中美領導人通電話之後,中遠海控第二交易日暴漲8.18%,說明資金認可這個邏輯。

在“習特會”舉行之前提前進行埋伏,然後達成磋商成果之後撤退,將能喫一個波段收益,思路僅供參考,不做推薦。

(更多驚喜,盡在“澄泓財經”微信公衆號)

@今日話題 @沈潛 @簡放 @好股要重倉 @朱勝國 @大隱於市小灰灰 @ @天道騎牛 @股事君-名成功未就 @Lefthand的投資筆記 @執棋參禪 @dq951163 @我們很壞 @農民老張 @小熊投資 @小獅子旺財 @水的精神 @benjm-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