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大慶爲何背棄湯恩伯。可以說,陳大慶的榮辱,與湯恩伯僅僅相連。

(文史大帝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和抓取)
陳大慶在國民黨將領是一個獨立特行的將領,在很多方面與一般人不同,一度被人稱爲“怪將”。
陳大慶是黃埔一期生,但是發跡,卻靠的則是湯恩伯。1928年,他們在第1師認識,就成爲十分談得來的密友。隨後,湯恩伯改任軍校大隊長,陳大慶應邀去擔任中隊長,從此把自己的命運與“湯司令”掛上了鉤,從中隊長到營長、旅長、師長,最後到軍長。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有湯司令,就沒有我陳大慶的今日。”
有意思的是,湯恩伯十分貪腐,陳大慶卻比較廉潔,對自己要求較嚴。陳大慶的親弟陳大庫、陳大序跟隨他多年,最後只給了個少校團副和少校副官。他讀小學時援助過他的恩人陳宗業,跟隨他多年,也只當到中校軍需便止步。只有稍有才能的同鄉陳協中當他的祕書,得了一個少將。其他同鄉長期跟隨他的很少,即使有,也都是無名小卒。
這倒不是陳大慶對家鄉沒情感。
陳大慶當軍長後,好幾次匯款給江西崇義縣老家去做一些公益事,如匯款修建大江普育學校、造崇義北門大橋等。但是,這些錢卻被地方劣綽貪污挪用,揮霍一空。他知道後,非常生氣,以後對家鄉宗族之事態度大變,鄉情觀念十分淡薄,與家鄉人來往減少,最後幾乎不來往,崇義縣縣長好幾次帶人來拜訪陳大慶將軍,都喫了他的閉門羹。
這樣的陳大慶在國民黨中簡直是另類,但是他的官卻繼續升。1943年,他成爲集團軍副總司令,次年又升爲集團軍中將總司令,兼蘇、魯,轅、皖邊副總司令及邊區黨政分會祕書長,集黨、政、軍諸務於一身;1948年冬,調任京滬杭警備副司令兼任京滬警備司令,協助湯恩伯堅守上海。
陳大慶爲什麼升遷這麼快?關鍵是湯恩伯的提攜。可以說,陳大慶的榮辱,與湯恩伯僅僅相連。
1949年夏,上海失守後,他與湯恩伯一起逃到了臺灣。湯恩伯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在抗戰時在河南逃跑,致使中原丟失;這次又逃跑,再丟失上海,終於引起衆怒。
蔣介石召開作戰檢討會議。第37軍軍長羅澤闓帶頭開炮:“湯恩伯身爲統帥,在上海撤退時,帶頭逃跑,將部隊遺棄,像這樣的行爲,將何以對部下?更何以對黨國?”
從此,湯恩伯聲狼藉,一蹶不振。
而跟隨他多年的陳大慶也很快就棄他而去,迅速改換門庭,而投了蔣經國。
陳大慶爲何背棄湯恩伯?
不是看到他失勢,而是在上海解放前夕,湯恩伯舉報了他的恩師陳儀,導致陳儀被蔣介石殺害。
湯恩伯本是窮小子,曾經東渡日本求學,誰知一腳踏進校門,就沒了學費和伙食費,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國。陳儀知道,慷慨掏錢,支助他完成學業,還把侄女嫁給他。此令湯恩伯感激流涕,從改名叫“恩伯”,認陳儀爲乾爹。在上海解放前夕,陳儀寫信給湯恩伯,勸他起義投奔光明,誰知湯恩伯回了一個“大義滅親”,向蔣介石舉報。結果,陳儀因此被逮捕後被殺害。
湯恩伯此“大義滅親”之舉,其實是忘恩負義,事後遭到很多人譴責,其中也包括陳大慶。
就這樣,受惠湯恩伯多年的陳大慶也因爲恩師背叛恩師而就此背棄了湯恩伯。
陳大慶投奔蔣經國後,蔣經國親自介紹親信胡偉克之妹胡次瑩與他爲妻,從此,陳大慶在臺灣政壇青雲直上,官至一級上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