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读红楼群,第20期活动,文章汇总

“共读红楼”第20期,很高兴看到大家又有了新体会。对于《红楼梦》,大家真是读得用心,诠释角度也别致。现汇总本期文章如下: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之十一黛玉爱情

作者:滋建

《红楼梦》是以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可以说,黛玉和宝玉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他们实在太有缘了。

首先是有神缘。宝玉是神瑛侍者,他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使这绛珠仙草始得久延岁月,由此结下了绛珠仙草泪尽报恩的神缘,展开了游历人间的爱情故事。

其次是有亲缘。黛玉的母亲贾敏是宝玉父亲贾政的亲妹妹,宝黛二人是姑舅亲的表兄妹。不难想象,贾赦、贾政和自己的亲妹妹贾敏的感情应该是很好的。这种血脉相连的姑舅亲延续到黛玉和宝玉,她们之间天然就会有一种亲近感。 再次是有眼缘。“人对眼法”。宝玉初见黛玉,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黛玉呢,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第四是有情缘。宝玉比黛玉大一岁,两人年龄相仿。贾敏去世,黛玉被史老太君接到荣国府,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两人互生情缘是自然而然的。

最后是有心缘。黛玉和宝玉共同长大,相知相爱。宝玉待黛玉与众不同,情深意切,一再表白。黛玉也了解宝玉、理解宝玉,从不说让宝玉厌烦的“混账话”。她们的心灵高度融合,精神高度契合,她们之间无可替代。

很多人读过《红楼梦》后得出的结论是支持宝玉和宝钗相爱,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宝钗明白事理,而黛玉又孤苦伶仃,这是多么令人可笑和可叹的结论。这种结论说明很多人没有读懂《红楼梦》,甚至说明一些人尚未明了爱情可贵之所在。

爱情的可贵就是心心相印,心灵相通,就是在精神世界里高度契合呀,离开了这种契合,恐怕爱情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宝玉才会有“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爱情信念,也才会有“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由衷感叹!

关于出家

作者:老Q子

在《红楼梦》里,有多处关于对出家的描述。对于作者的趋向性而言,对出家是持有一种看法的。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和惜春的判词里,就能看出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出家此类的动作,也是有防备和排斥的。有一回贾宝玉悟禅,兴奋得不得了,却被林黛玉责问:至贵为宝,至坚为玉,你悟到什么?给压了回去。

但是,仅管人们提防,排斥,却预料不到世态变迁,出家就成了最终的选择。

《红楼梦》开篇,甄士隐痛失爱女,又贫困遼倒,渐渐露出末日的光景,选择了出家。

结尾处,贾宝玉经历情殇,家景劫难,也走了出家的路。中间又有妙玉,惜春,柳湘莲和几位丫环,等等。

同样是出家,却有多种形式,也就是说,各有各的不同。

甄士隐和贾宝玉的出家,有点相似。但是叫我说来,他们的出家,倒不如确切地叫作成仙。他们一旦出家,就给人一种虚玄的感觉,居无定所,连走路都不留痕迹,干脆摆脱了肉身的约束了。

贾宝玉的出家或者成仙是有定额指标的,一旦时间时机成熟,人家就自然走了。甄士隐比较起来还算有点难,最起码得有一回面试,不过还好,老先生解了一首《好了歌》顺利通过了。这是一种出家类型。

像妙玉和惜春她们的出家,就很世俗。包括柳湘莲和其他出家人。这很正常,一般人间的出家类型,多半是这种形制。

还有一种出家,像民国公子李叔同,因为博学深悟,终成一代宗师。

有个有趣的问题,贾宝玉和甄士隐从了佛,却成了仙,而贾敬整天和一伙道士胡混炼丹,除了没修成仙反被丹药给毒死了。

我读《红楼梦》时,常常困惑佛道间的区别。你看,那一僧一道,走到那儿都形影不离,就像一对师兄弟。

还有那几层天界。最早是女娲补天的一界;西方灵河岸边那一界;警幻掛号这一界。似乎不在一个层面,但又有道可通。

中华文化,包括宗教,是个非常弘大的体系。它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文化融合,形成的多元,深厚和复杂性。

从种种出家形式看,我们宗教里揉和了儒佛道的文化思想。

我就借着出家这个话题,作一把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尝试着解读其中重重的迷团。也不知可行与否?

紫娟与黛玉之情谊

作者:平儿理妆

紫娟与黛玉名是主仆,实际乃姐妹与知己,黛玉对紫娟也是以心换心,内心尊重,从没有拿主子的款,平和对待,没有阶级等级。

紫娟对黛玉忠心耿耿,尤其是看到宝黛真心相爱,灵魂相通,生死与共的感情,开始两人委婉试探,黛玉内心缠绵,病情反复,紫娟忧心如焚,不怕贾府高层责罚,先是以黛玉要回苏州为由,冒险试探莽玉,宝玉为此痴傻犯病,说出要活一处活着,死了一起化烟的生死誓言,引起贾府众人关注,老祖宗都急哭了,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来。

几乎所有人都对于宝黛感情明了了,只有热衷金玉良缘的薛姨妈和王夫人等还在装糊涂。一次薛姨妈试探加玩笑说出主意要把黛玉许配宝玉,紫娟笑怼薛姨妈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姨妈只好插浑打科说紫娟盼着姑娘出了阁,自己好寻个小女婿岔过去。

很多次紫娟对黛玉借机劝慰,处事如此有头脑,伶俐智慧的紫娟,深得黛玉之心。黛玉在错综复杂的贾府,有贾母疼爱,宝玉灵魂相依,紫娟亲如姐妹,她的人生可谓悲凉之外,心有温暖。

黛玉是个幸运的女孩

作者:凤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的巨著,书中大部分人都是悲剧人物。

大观园的女孩们大都貌美如花,却也大都早早花叶凋零。尤其是神仙似的林妹妹,多愁善感又浪漫纯真,却在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里“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身边没有亲人,没有爱人,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惨淡!年纪轻轻,便做了北邙之女。

但细究,我感觉她却也是个幸运的女子。

第一,黛玉具有稀世之貌以惊鸟落花的同时,还兼有旷世的才情,“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的海棠诗表明了她高洁的品质,“魁夺菊花诗”说明了在人才济济的大观园里,她也是翘楚。试想美貌与智慧并存是多少女孩求之不得的事啊!而她恰恰就是,何其幸哉!

第二,出身高贵,父亲是探花,母亲是侯门千金,所以尽管是寄人篱下,她也会发出“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声音。

第三,备受宠爱,虽父母早逝,但来到贾府后,贾母给了她同宝玉一样的宠爱,贾母珍爱的外孙女,谁敢小觑!所以下人们吹气都怕吹倒了林姑娘。而像凤姐这样的聪明人,更会为了讨好贾母而对黛玉关爱有加。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拥有宝玉的爱。一个衔玉而生的翩翩佳公子,有显赫的家世,有温柔的我性情。有好吃的,好玩的,总想着她,心心念念,睡里梦里。秋雨夜冒雨探望,托晴雯赠帕传情。为了她痴傻,为了她生病,最后为了她而出家。宝玉给她的不仅仅是青梅竹马的陪伴,更是把一生的我深情给了她。

所以我说黛玉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虽然她生命短暂,但比起那些在青春的大好年华,就心如死灰,到了80才下葬的人,幸福太多!

最大的成全是放你自由

作者:陌游常乐

在家里宝玉一直都是无拘无束的,虽然没有横行霸道的样子,但是也算是无法无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老太太和太太都是准备对他放养的,但是有一个人就是那么讨厌,每次见到宝玉都没有好脸色和好话语,实在看不顺眼的时候还要打一顿,这个不是别人正是贾政,所以宝玉一看见父亲贾政就像是老鼠看见了猫,这样看来在贾府最束缚宝玉的人就是他了,但是最巧的事情也就在这里,他给了宝玉这一生最大的自由。

贾政本来一心想着读书正式考上官位,但是却可以蒙圣恩可以直接入仕作官,也许是怕落榜,也许是家族的要求,最后他放弃了考试的机会选择了后着,为此贾政心中始终都留有一个遗憾。为了完成这个愿望,他便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贾环又是个不争气,他便严格要求宝玉,所以常常对他严加管束。爱之深,责之切。父爱有时候就是严厉的,他想你成才但是他不懂得如何表达。不管怎样,贾政都是当家人,没有他的默许,宝玉不可能过得如此自在。就算怕贾母,贾政也一定有方法逼宝玉好好上学的。但是家里人都已将太宠他了,所以他必须严厉一些才能不使宝玉有持无恐,才能让他学好不至于学坏。只要宝玉不至于太出格他也不会怎样收拾他的。如果没有他的默许和成全,宝玉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出家的。

贾政一生也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而且他也有过同样的青春年少,他也许没有经历过宝玉所有的情感,但是他也是性情中人生生被现实逼迫成了古板的人,因为了解所以不愿再将同样的人生强迫给自己的孩子,这辈子有父子缘分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贾府已经束缚了他19年了,该是放他自由的时候了,无论以后会有什么的人生际遇都随他吧!

宝玉想要出家的心是早就有了,只是对红尘还有眷恋,所以就一直都没有去实现,在黛玉去世、袭人嫁人,见到家族的衰落和所有人事的悲剧,宝玉便看清了人世间的种种,此后便决定远渡红尘出家了。第一次应该是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宝钗给他讲解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自觉有意思便上了心,后来还写了几句偈语,只是黛玉不想宝玉为了这些徒增烦恼,便用几句佛语将宝玉开解了。此后有一次宝玉和黛玉闹别扭,后来宝玉意识到自己错了就来向黛玉赔礼道歉,后来讲着讲着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这些不经头脑的话虽然可笑,但是也动人,黛玉是宝玉对整个红尘的眷恋,若是黛玉不在了,宝玉也不会再爱了。

这里也不着痕迹的表明了宝玉以后会出家。还有一次就是袭人和晴雯吵架,黛玉过来说和,宝玉就又说了一次。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宝玉出家的想法早就有了,但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轻易就做到的,便在考上功名后,才与父亲说明道别。

宝玉一直都不太懂的父亲的爱,也许也是在他真正开始管家,承担起家庭责任的时候他才懂得的。整个尘世除了对父亲的对不起他已没有太多的遗憾了。新生的孩子会是贾府新的希望,有他做样子,爷爷必然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适合他的,不需要他有太多的成就,只希望他可以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如果他有幸来到这个世界的话。宝玉最后与父亲的跪别,是对父亲的抱歉,也是对父亲的感谢,谢谢他的理解和成全。尘世浮生一场梦。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一种爱叫刻骨铭心,有一种痛叫痛彻心扉

作者:冷月葬花魂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用这一句词形容红楼里的爱情我认为再合适不过了。爱得深沉爱的凄婉更爱的刻骨铭心。不问前程如何,但求落幕无悔。相爱的人做到了,他们的爱情也就无悔了。在四大名著里,《红楼梦》是唯一一部具有言情色彩举世闻名的古典巨作。

而读者们往往通过它看到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衰荣辱,社会的风貌以及人情世故。却忽视了它所包含的至纯至善的爱情。这无疑是最美最圣洁的的情感,这与当代社会我们追的所谓的那些言情剧是无法相比拟的。现在所谓的爱情包含了金钱,荣誉以及不能冲破的现实障碍,人们早已忘乎爱情的本源、爱情的真谛。最近,我才发掘红楼里的那些爱情不正是最美的吗?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相爱一场。却不说一句“我爱你!”他们可以抛开世俗的观念。义无反顾的爱着对方。在他们的爱情观里没有所谓的择偶准则没有所谓的金钱利欲,更没有掺杂半分的虚伪情感。哪怕到了最后仍以悲剧收场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爱情确是可歌可泣的。他们爱过,爱得刻骨铭心,他们痛过,痛的痛彻心扉。

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为了前生的灌溉之恩,却要用今生的所有眼泪去偿还,这是何等的重情重义啊!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只要我爱着你无论天涯海角我都愿生死相随,只要我着爱你管他什么万水千山管他什么道路艰险,都无法阻挡我追随你的脚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的爱情低过了万水千山,爱之深沉,痛之凄美。好比久旱里的一滴甘露滋养人们枯燥的心灵。

我愿尽我所有,只为换取你嫣然一笑的瞬间:

贾蔷送龄官雀儿为的是博她一笑,谁承想引出她这么多的愤慨“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个牢坑里,学这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个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好不好’”贾蔷听后,也不觉懊悔起来。且不说这雀儿如何,但只见贾蔷的这一片心意,也让我们看见了他对龄官纯美的爱恋,而龄官同样也痴心的爱着他,痴迷的在蔷薇架下刻画着她最思念的心上人。没有所谓的甜言蜜语,也并非门当户对,更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但两情相悦的人终究还是相爱了。由此可见,龄官的病相思多余顽疾。由于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故事丢失了我们不得而知他们的爱情将以何种境况收场。从世俗的观念来看,龄官是一个惹人非议的小戏子,没有人身自由,所以推测不可能嫁人为正妻且龄官又多愁多病,结局也许是凄惨的。但爱情却是唯美的。因为爱过,所以会思恋,因为爱过,所以不能不相见,因为爱过,所以痛彻心扉。

你可以不爱我,但无法阻挡我全身心的去爱着你:

尤三姐向柳湘莲哭道“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相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你可以误会我不认可我,你可以心里没有我,但你不能阻挡我爱着你。就是因为这份执着,才让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如此凝重回味无穷,我们一边忙着心疼尤三姐,一边却又不忘责备柳湘莲的无情。其实,他又何曾无情过,只不过是被世的污秽蒙蔽了双眼罢了。当他大彻大悟的时分,也是他该斩断情缘,遁入空门的时分。为的是爱他的人已不在,他爱的人不再有的悲痛,也为的是看破红尘的无奈。时间再也没有一个如此痴心于他的女子了,也再也没有值得他去爱的女子了。留下的是绵绵不绝的痛楚和惋惜。爱的刻骨铭心,痛的却痛彻心扉。 爱情是不需要掺杂任何杂质的,爱情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只有那些不考虑其他因素义无反顾的去爱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为什么去爱?为什么会痛?

暮春的柳絮词

作者:fish

桃花谢了,柳花满天飞。 黛玉起了桃花诗社,却还没好好集会一次。 春光快辜负了呢。这天,蘅芜院内,湘云百无聊赖,托着腮帮望向月窗外。那白花花是什么?随意飘舞⋯⋯原来是柳絮,它也无聊啊!何妨以词和它,也不枉它和自己一般心境。

于是,湘云写下一小令:

如梦令

岂是绣绒才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湘云眼里,春天是香喷喷的,谁让她是个惯会享受的人呢!这春天老使手段,往空气里喷花香,卷起花丝、叶儿,织成帘幕,让鸟儿头晕,让人也昏昏欲醉。

大家可要好好享受春光呀,别着了它的道,轻易放走它呀!

湘云邀上宝钗,来找春天里爱睡觉的黛玉了。说到诗词,黛玉可喜欢了,觉也不睡了,一扫颓靡,一边吩咐准备诗会果点,一边打发人请诗会成员。

姐妹们都到了,连四处游荡的宝玉也逮着了,潇湘馆热闹了起来。

慧心紫鹃点起了梦甜香,众人静下心来,开始构思写词了。

今天主题是柳絮,湘云才将它写得顽皮随性,众人的又是怎样的呢?

诗才敏捷的黛玉最先写完,来看她的: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基调仍是悲。她的笔下,春天本也是红艳艳、香甜甜的,只可惜,这决绝的小姐看到了岁月无常、韶华易逝,以心境入景。柳花命无依,愁绪长如丝,既然终逝去,风流总是空。既然终是空,何妨堕姿态,不惧残破败!是啊,既然一切是空,何妨放开一搏,连失败也是骄傲的呢! 可惜啊,众人只看到她的悲,哪解她向死而生的姿态呢?!

宝琴也写得快,只见她的:

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宝琴游历四方,博古通今,她的词里,柳絮是有故事的柳絮。它来自汉苑,也飘过隋堤,它潇潇洒洒,落笔为终,春有尽头。不管是皇庭官家,还是百姓庭院,谁逃得了这东风催离的命运?!

宝琴似应比宝钗更适于做黛玉的老师闺蜜呢,黛玉悲是深的,宝琴是广的,黛玉悲是绝烈的,宝琴是平静的,"明月梅花一梦",平静却有大悲痛。

探春这丫头一向爽利,今天却有点犹豫,只因这题目戳中心内隐忧。思忖半天,还是写来,时间不够,只成半阙。

宝玉写诗磨叽,总觉这样写也好,那样也不错,难以取舍间,香已烬了。得,输了就输了吧,再看她们的。 正好,三妹妹的未写完,有了头,续尾还不容易吗?宝玉写得后半阙。

南柯子(贾探春上阕,贾宝玉下阕)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二位,都是豪爽人,连分离也去了悲意,酿了酒味。探春说,分离就是分离,女孩子长大不就是为了离家吗?再不舍又怎样,何须羁绊,浓墨聚笔端,终有泼洒时刻,不如尽兴挥毫,任它。宝玉更任性,缘起缘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生灭规律,与其哀悼它的灭,不如坦然接受;也无须等待它重生或回头,因为,纵是再见,也已物是人非。

宝钗很早就写完了,但她还是那样沉着,看完了别人的,才亮自己的。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黛玉宝琴等人眼里,柳絮苍凉退场,宝钗却看它舞得起劲,东风也不恶,助它插翅,直上云霄。

此词表达了宝钗的自信。这自信来自她的底蕴,也来自她的家庭,皇商子弟,既圆融也坚韧,为求最大利,可以排万险。

她眼中,天下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祸兮福兮,福兮祸兮,一切都是时机,一切都可为自己所控、所用。时势造英雄,时机定成功,为什么大家一味颓废,伤春悲秋,不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把握好时机呢?

人,得剔除多少没用的情绪悲欢,才能活好这烟火人生啊!

宝钗的词令众人拍案叫绝,蘅芜君果然境界不凡。湘云别致开场,黛玉宝琴沉溺悲伤,探春宝玉装不在乎,直到宝钗这里,才是真正的强者心胸--逆境也坦然,终不改初衷,任他缘分来去。

又或许是宝钗,终不忍见众人离分,大厦将倾,起而发强音,抗争这冥冥中的注定。

众人又怎会不懂?没人异议,大家一片赞声。 他们也会感谢宝钗吧,她及时止住了悲音,让众人又见希望,哪怕是缥缈的。

暮春的潇湘馆,静静见证悲欢,任时光转了流年,人们那点野心,那点认命,那点幻灭,终是不变的,生生灭灭,来来去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