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外國記者鏡頭下的駐守在上海前線抵擋日寇的中國士兵。
從他們的德式鋼盔可以看出這是一支當時絕對可以說得上裝備精良的部隊,士兵使用的是漢陽造步槍,發射老式的7.92×57mm圓頭彈。胸前掛着兩枚長柄手榴彈,就是仿製德國M24手榴彈的仿製品。腰間還有德式水壺和搪瓷水杯。
當時
很多描寫抗戰的影視劇都將中國軍隊打扮成身穿呢料軍服,配備德國鋼盔,手持中正式步槍(毛瑟M24)的形象,其實歷史上的中國軍隊遠沒有那樣裝備精良。照片中的粗布軍服,鋼盔無法配齊,漢陽造步槍纔是真實情況。
一挺FN Mle 30輕機槍,這種機槍就是著名的勃朗寧自動步槍(BAR),與BAR相比增加了小握把,槍管後部增加了螺旋散熱片。中國在1933年向FN公司訂購5000挺,至1937年已經進口了9148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又訂購了8000挺,至1939年5月,通過滇緬公路一共運往內地7412挺FN Mle 30輕機槍。這種機槍使用的是7.92×57mm尖頭彈,與漢陽造步槍並不通用。
中國士兵就是這樣的簡陋裝備,注意他穿了一雙繫帶的布鞋,這是中國軍隊當時根據自己的情況配發的。能夠穿上這樣的布鞋已經很好了,當時絕大多數士兵都穿的是草鞋甚至是光着腳。像影視劇中人人穿皮鞋的情況,大概只有極少數的部隊才能達到。
之所以說這是一支精銳部隊,不僅僅是從鋼盔、布鞋看出,還有他們鼓鼓囊囊的子彈袋。能夠保證充足的彈藥供應,也是當時中國精銳部隊的重要標誌之一。另外,他們配備了德式水壺、搪瓷水杯,這都是普通部隊所沒有的。面對外國記者的鏡頭,這位中國士兵有些害羞,正是這些淳樸的中國基層官兵,纔是正面戰場的無名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