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前夕,中央出臺多項促消費政策,明確提出鼓勵發展消費金融。分期購物作爲有場景的消費金融業態,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繫緊密,正扮演着拉動消費,助力消費升級的重要角色。

  樂信旗下分期樂商城數據顯示,今年雙11當天,分期樂商城第29分鐘下單破億,交易額同比去年增長200%,參與人數增長50%。熱銷商品包括:手機數碼、運動戶外、腕錶配飾以及美妝鞋服;這些品類和往年類似,但今年人均消費金額比去年增長約40%,體現出消費升級的趨勢。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分期用戶的年齡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今年雙11,95後的消費者佔比超過60%,他們已經正式接棒80、90後成爲分期消費的主力軍。

  95後成爲分期消費主力軍

  消費文化是社會變遷的真實寫照。生於匱乏年代的50、60後,有錢也“不敢花”;70、80後,無生存之憂但有生活壓力,多數人崇尚 “有多少錢花多少錢”;而90後尤其是95後,沒有生活壓力和飢餓記憶,他們的消費觀更前衛,分期消費在這羣人中非常流行。

  分期樂商城數據顯示,今年雙11,用戶人均消費金額達2700元,有六成用戶是95後。“當前年輕人的自主化、個性化消費需求旺盛,對品牌和審美的要求極高,現階段他們的收入水平難以滿足消費需求,分期購物能夠很好地滿足其成長和發展的需要。”分析人士表示。

  以95後爲代表的新一代年輕用戶,對商品的偏好也帶有鮮明的特徵。比如,不一味追逐大牌,潮牌更受歡迎,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對很多事情都不買單,但是興趣愛好除外;大部分人都崇尚“懶”,熱衷一切智能的東西,但在“美”這件事上,卻又極度認真、親力親爲……

  不過,在追求品質商品方面,幾代分期用戶表現出了共同的特徵。分期樂商城雙11銷售數據反映,iPhone是所有年齡段用戶最熱衷銷的分期單品,每賣出兩部手機就有一款iPhone。

  95後分期消費行爲趨於理性

  年輕用戶愛分期,並不像一些人認爲的“超出能力範圍的過度消費”,他們大部分人會將月供控制在400元以內,尤其是95後,選擇24期、36期等較長分期數的人數佔比更高。

  這種“理性分期”的價值觀,也體現在他們對商品的選擇上。分期樂商城調研發現,很多95後用戶分期購買iPhone,他們更多是出於對蘋果“品”的信賴,而不在於“貴”所賦予的身份價值。

  至於什麼是品質,他們也有自己的認知:品質不等於貴,也不等於性價比(性價比更多強調的是極致的價格),而是“好的東西搭配合理的價格”。

  iPhone XR的熱賣足以說明問題。iPhone XR的核心配置與iPhone XS相當,起售價卻比iPhone XS低2000多元。由於iPhoneXR的工藝遜於iPhone XS,所以不被市場看好,但在分期樂商城,iPhone XR非常熱銷。分期樂商城iPhone XR預售期日均銷量約是iPhone 8首發時的1.5倍,是iPhone XS的2倍。由此可以看出,分期用戶對於產品品質的追求是第一位,在此基礎上同樣也會考慮價格,消費決策越來越理性。

  通過分期消費的頻率、履約情況也能夠看出95後在合理適度使用分期消費工具方面已經相當成熟,很少出現盲目消費、衝動消費、過度消費等非理性的現象。

  深圳晚報記者 王新根 責編 陳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