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高桂菊)“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让我们如沐春风,更激励着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山东广育堂国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新磊向记者介绍了这家有着440年历史的制药企业如何在对传统中医药炮制技术挖掘和传承的同时,加大高科技创新研发,让“百年老店”重新焕发活力。

挖掘v,440年老字号炫丽归来

“济宁州,太白楼,城里城外买卖稠。一天门,南门口,吃喝穿戴样样有。老运河,长又长,抓中药,广育堂……”,这首清朝时期民谣里的“广育堂”,这首清朝时期民谣里的“广育堂”,就是广育堂国药的前身。随后,广育堂历经明、清、民国一脉相承,1956年广育堂改名为济宁中药厂,成公私合营企业,虽然小有建树但是整体情况是每况愈下。

2003年,有着中医药情结的杜新磊走马上任接过了濒临破产的广育堂。面对着企业的负债以及拖欠职工工资等多重困境,杜新磊多方筹措资金对厂区环境、公共设施、生产设备、检验仪器进行升级改造,逐渐恢复企业生产;另一方面,杜新磊还组建老字号广育堂复兴小组,着手进行品牌保护,申报注册“广育堂”商标。正是全体职工的坚守和拼搏,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企业GMP认证。自此,广育堂开启了老字号品牌复兴之路。

“前段时间,由广育堂国药生产的6个新中药品种再次入选2018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前,共有53个广育堂中药品种进入国家目录,而这只是广育堂辉煌历史的一部分。”杜新磊向记者介绍,经过多年整理和挖掘,广育堂国药独有的“中药材古法制作技艺”和“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炮制中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小儿牛黄清心散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广育堂带着独门秘笈“古法制作技艺”,解决了不少西医无法根治的疑难杂症,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历经440年的老字号品牌正在炫丽归来。

创新,助推老字号品牌再发展

“随着西方医疗技术在中国的兴起和流传,老字号所特有的秘方和制作工艺如要想流传下来继续发挥作用,必须进行大胆的创新。”杜新磊绍说。

在杜新磊的带领下,广育堂全方面开展品牌保护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广育堂明清、民国时期传承的1180个古方进行整理,并建立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恢复了二仙膏古作坊,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不仅还原古老的炮制技艺,同时还联合高校,培养一批批中药炮制人才,使流传百年的炮制技艺传承下去。

2010年,广育堂投资2.5亿元建成广育堂工业园 ,建筑面积达7万平米, GMP生产车间4.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320台套,国内一流装备水平的生产线12条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形成年生产能力30亿元的规模。为使古方籍重新焕发生机,广育堂还加大创新研发力度,2013年以来,广育堂成立中药古方创新公司,并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对广育堂1180个古方进行研究开发,制定新的广育堂配本,同时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截至目前,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国家中药保护4项。

创新,也让中药老字号广育堂拉近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2017年,二仙膏抗肿瘤、提升免疫力临床试验会议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召开,这一重大研究的开展不仅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更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赢得了世人的认可。2018年5月,二仙膏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成为全国七个中药炮制类的振兴工艺之一。

做大做强老字号国药品牌

在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下,广育堂国药立足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据杜新磊介绍,目前广育堂正在新建两条3390平方米的二仙膏口服液智能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未来投入使用后将提高生产效率6倍,能源消耗降低50%,人工节省70%,产品质量达到零差错率。

历经440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卓越发展。杜新磊表示,未来,广育堂国药将着手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并按照规划,企业将在国内建立300家广育堂中医馆,建设广育堂二仙膏商城网上旗舰店,把“广育堂”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带动济宁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