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原因很簡單,在每次試驗的時候,原子彈的當量都不算太大,並且都是在無人區進行試驗的,而且全部是在地表或地下不算太深的地方進行的,並不會對地球的核心產生什麼影響,人類也不可能因此全部滅絕,而且現有的核能技術足夠成熟與安全,並且世界各有核國家正因爲有核武器的相互制約,說也不敢率先使用大規模核武器,所以也就避免了世界範圍內的大規模戰爭的爆發。伴隨着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在1945年,美國終於率先利用核能研發出了足可以毀滅整個地球的終極武器—原子彈。

春節這段時間,電影《流浪地球》可謂是大紅大紫,引爆了整個網絡。其中最大的設定就是人類建造了上萬個推進站,以核聚變爲燃料,生生的推動着地球逃離太陽系。而衆所周知,核能,和其他的先進技術一樣,最早也被用在了戰爭之上。縱觀整個人類史,絕大多數戰爭,帶給人們的,只能是死亡與苦難。伴隨着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在1945年,美國終於率先利用核能研發出了足可以毀滅整個地球的終極武器—原子彈。

一顆普通當量的原子彈,爆炸後所產生的衝擊波,足以將方圓百公里內的一切建築夷爲平地,雖然科學家們同樣非常討厭這種滅絕性的武器,可是爲了不讓心存歹意之人率先擁有它,他們只能加倍努力。因此,從十九世紀開始,各國科學家們對核能及原子彈的研究就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時間來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這個國家因軍國主義的思想滿意,已經幾乎喪失了人類的本性,他們在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燒殺搶掠,但最後他們終於爲自己的瘋狂行爲付出了代價,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美國研發的第一批原子彈。其中兩顆名叫“大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分別落到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他們落地的那一瞬間,廣島和長崎瞬間就是一片火海,幾乎所有建築都毀於一旦,近40萬人因此喪命。

而正是這兩顆原子彈的爆炸,讓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了原子彈的恐怖之處。爲了能不受制於人,世界各個大國都在想方設法的推進核能技術,從而能研製出自己的原子彈及氫彈,並以此來震懾其他國家。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從二戰結束開始到如今,原子彈的數量不斷增加,光是俄羅斯和美國的原子彈加起來就足以讓地球毀滅不止一次。那麼到底多少顆原子彈就可以毀滅地球呢?地球上現有的核武器真的不夠讓人類安全嗎?其實如今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錯誤的。

到現在爲止,唯一受過原子彈打擊的國家就只有日本了,但是我們光從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程度上可以看出這顆原子彈的威力了,而當時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彈只有20萬噸的當量,而到了如今,那些幾十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早就已經被時代的發展淘汰了。

現在的原子彈都是戰略性的核武器,它的容量早就已經達到了百萬噸,有的甚至超過了兩千萬噸,要是這樣的戰略性核武器在一個繁華的城市發生爆炸,那麼它的威力可想而知。於是近些年來就有很多人都說,千顆戰略性核武器就足夠把地球給毀滅。

其實這句話並不準確,在原子彈誕生的時候,世界各國都對這個毀滅性的武器進行過無數的核試驗,這種核試驗都已經達到了兩千多次,按照人們說的一千枚原子彈就可以把地球毀滅掉,那爆炸過兩千次了,地球不是早毀滅了嗎?其實原因很簡單,在每次試驗的時候,原子彈的當量都不算太大,並且都是在無人區進行試驗的,而且全部是在地表或地下不算太深的地方進行的,並不會對地球的核心產生什麼影響,人類也不可能因此全部滅絕,而且現有的核能技術足夠成熟與安全,並且世界各有核國家正因爲有核武器的相互制約,說也不敢率先使用大規模核武器,所以也就避免了世界範圍內的大規模戰爭的爆發。相對的,我們的世界因此還變得更加的安全了。

當然,如果萬一爆發了核戰爭,地球雖然不會因此毀滅,但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類和其他物種而言,結局就只有滅亡了,如果大量的核武器一起爆炸,那麼地球就會發生難以想象的大地震,海嘯也因此會席捲而來,而這樣的結果就必定是新一輪的物種滅絕,就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的武器只能是石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