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小

悠悠古城,百年更迭。

秦淮河畔,一座百年機場正悄悄卸下歷史使命。

而句號,恰是它時代征程的全新開始

……

當見證了中國近代變遷的機場發出時代的邀請,

你是否願意與全球青年設計師一起,

爲這座滄桑機場煥上時代新顏?

“南京大校場再生計劃——RUNWAY PARK 國際青年設計師大賽”

競賽報名階段已接近尾聲

距離本次競賽報名截止還有 ‍3

報名截止時間:2018年11月15日

作品提交截止時間:2018年12月1日

如果你是首次看到有關“南京大校場再生計劃”競賽相關信息,並對此感興趣;

如果你有了一些概念想法,但還在猶豫是否要參賽;

如果你因爲一時大意疏忽而尚未報名......

沒關係,抓住最後幾天的報名時間,別浪費你的精彩創意,帶上小夥伴一起描繪出你們心目中的大校場再生藍圖。

已經報名的參賽者,距離最後交圖還有‍19天,請合理安排時間,及時遞交參賽作品。正式收圖前我們仍會通過平臺向各位參賽者發出“提醒”。

一等獎1組,獲獎證書+獎金10萬元人民幣(稅前);

二等獎4組,獲獎證書+獎金各3萬元人民幣(稅前);

三等獎10組,獲獎證書+獎金各1萬元人民幣(稅前);

優秀獎若干組,獲獎證書。

南京大校場機場曾經是明朝的教場,是民國時期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是中國空軍從無到有到強的最有力的見證,也是衆多歷史事件發生的舞臺。如今,大校場機場已經完成了它的軍用歷史使命。

寬60米、長約2600米的機場跑道本體已於今年被列爲南京市第二批歷史建築,時代的變遷向大校場機場提出了新的城市職能,以跑道本體爲載體打造的RUNWAY PARK跑道公園將成爲南京新的城市公共空間。

今天的城市空間已不再被簡單而功能主義的連接性理念制約,而是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體驗場域。“南京大校場再生計劃——RUNWAY PARK國際青年設計師大賽”恰是以兼具歷史底蘊與發展潛力的南部新城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爲載體,關注公共空間的文化、功能及代表性特質。

競賽面向國內外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藝術設計等方向的青年設計師、藝術家和在校師生(均要求40週歲以下),徵集有創意的城市公共空間更新方案,爲日常生活的豐富與生動提供新的視角、新的舞臺和新的焦點,共同探討公共空間的核心價值——完全沉浸式的、全民共享的體驗

“南京大校場再生計劃——RUNWAY PARK國際青年設計師大賽”是一次提升公共空間品質的探索,也是一場尋找原創性與藝術創造力的征途

機場跑道作爲公共文化活動及市民日常活動公共空間,立足於城市景觀小品、構築物、城市照明(跑道本體及兩側公共空間的亮化照明)、城市標識系統等方向,要求參賽者考慮基地的歷史風貌,同時呼應所在區域的發展現狀,在跑道本體及兩側公共空間提出創意性方案,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跑道本體上僅可設置可逆、可移動的創意設計。設計題目及功能自擬。

感官享受,空間體驗。設計師總有一種魔力,能將不起眼的物件轉換成極具吸引力的藝術品。以下是針對本次競賽的參考案例。這些公共藝術裝置,或是融合了英式公園和巴洛克式園林構想,或是爲現代都市人羣解決了設備日常用電困擾,或是顛覆了公衆對傳統物件的認知......精彩的設計爲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全新體驗。 

在意大利熱那亞的2018歐洲植被展中,Enter Studio與OBR合作設計了一座名爲Locus Amoenus的裝置。裝置由超過一千隻紙風車環繞着中央露臺組成,這些風車與周圍環境相映襯,成爲獨特又美麗的風景。

▲ 設計效果圖© Enter Studio + OBR

Locus Amoenus強調了裝置與環境的關係。它的存在重新詮釋了公園綠地空間裏的常用景觀小品設計。設計師決定融合英式公園和巴洛克式園林構想,將蘆葦蕩和幻想中的羅曼蒂克自然景觀與17世紀的華麗水池相結合,打造與衆不同的景觀設計。

▲ 裝置全貌© Enter Studio + OBR

Locus Amoenus由綠地、風車花園和露臺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綠地,它承載了整個裝置,是裝置整體的關鍵要素。

第二部分是風車花園,由1100個垂直元素組成,白色風車的高度從60釐米到250釐米,按照20x20釐米網格的正交網格排列。數千只風車如同花朵般環繞在人造景觀之中,形成美麗壯觀的風車花園。

▲ 形體生成概念© Enter Studio + OBR

第三部分是露臺,由一個在中心空曠的圓形木製平臺組成,與地面間隔45釐米,可供遊客使用。圓形的木質露臺與水槽和位於中央的馬蹄蓮喚起了巴洛克式的園林景象。露臺既可作爲凸起的走道,也可作爲沿周邊的座位。

▲ 平面圖© Enter Studio + OBR

Locoen Amoenus是一系列設計行爲的結果。綠地作爲與背景對話的起點。在綠色背景上施加20cm的正交網格,從而定義了風車花園。最後,通過減法,花園的中心定義了露臺。

設計師旨在用該裝置營造共享空間,讓來訪者與裝置,以及來訪者與來訪者之間產生有趣的互動,打破了人與裝置之間的尷尬對視,進一步強調了裝置所營造的社交環境。

▲ 裝置使用情景© Enter Studio + OBR

如何改善我們的城市生存環境,是我們日益關心的一個問題。儘管我們每個人角色不同,但作爲城市公民的一員,我們有必要共同思考並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模式。作爲一家年輕的設計公司,Enorme Studio專注於城市公共空間和使用參與性設計。在馬德里Plaza Santa María Soledad Torres Acosta廣場中,Enorme Studio和MINI共同完成了一項關注可再生能源的裝置設計。

▲ Mountain on the Moon裝置全貌©Enorme Studio

Mountain on the Moon空間裝置以公共會面功能服務於城市居民。同時,裝置內部配備了USB充電口和太陽能發電板,居民們可以在此爲自己的設備充電。這一創意設計將有望爲居民緩解日常的電子設備電力需求壓力。

▲ 裝置內部空間©Enorme Studio

▲ 裝置與周圍環境

©

Enorme Studio

裝置內的活動將以探討未來城市設計爲中心展開,如城市建築小品設計,交互式城市空間設計,公共活動實驗空間,以及各種形式的未來城市辯論。所有活動都將圍繞城市設計,並以跨學科和跨時代的協作方式進行討論。

▲ 幾種排布形式©Enorme Studio

裝置展示了一種可移動、易接近的設計師工作室平臺,凸顯了設計師與城市居民協作完成城市設計的核心理念。這一系列努力都展示了MINI致力於改善城市生活,合理使用城市資源的決心,完美契合其“創造性的空間利用”的品牌宗旨。

▲ Mountain on the moon夜間效果©Enorme Studio

一個在幾何上完全對稱的形式可以製作舒適的椅子嗎?

▲ Spun Chair© Heatherwick Studio

英國設計師Thomas Heatherwick設計了一款不像正常椅子的椅子Spun Chair,它的外形宛如陀螺,靜置時卻像一座雕塑。Spun來自對日常物件(陀螺)的幾何簡化,通過全尺寸測試件開發,Spun符合人體工程學,它的座椅,靠背和手臂都是相同的輪廓。使用者可以從椅子一側搖動到另一側,甚至可以完整地旋轉。

▲ 裝置使用效果© Heatherwick Studio

最初的Spun Chair由金屬手工打造而成,也因此每一張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製作。塑料版本Spun Chair由 Magis公司製作,它採用聚乙烯製成,內部中空。兩個版本最大的不同,便是塑料版Spun Chair有了獨特的線條。這些靈感來自黑膠唱片溝槽的紋路,不僅讓椅子外觀更美,而且還能防止使用者從椅子上滑落。

▲ 金屬版本

◀  塑料版本

▲ 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 產品雛形© Heatherwick Studio

▲ Spun Chair© Heatherwick Studio

Spun Chair既具備了傳統座椅的基本乘坐功能,又顛覆了人們對於椅子的想象。它給每一個使用者帶來360°可旋轉的娛樂趣味,無論室內、室外,皆可自在玩耍。

▲ 產品宣傳短片截取© Heatherwick Studio

以石爲山,以沙代水。

方寸間展現禪宗人生哲學。

▲ Around About裝置© Talmon Biran

在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國際花園節上,來自特拉維夫的Talmon Biran建築工作室創作了作品“Around-About”,該景觀其實是一個“旱景”裝置,靈感來自於日本的禪宗園林。在一片巨大的灰色沙礫池裏,三個大轉盤放置在那裏,它們的外形參考了農用機械的設計,底部的橫杆上有許多小的尖頭,當轉盤轉動的時候可以在沙地上劃出一個個圓形。

▲ Around About裝置全貌© Talmon Biran

該裝置由人手工驅動,整個花園的佈局隨着幾個轉盤的轉動而不斷改變着,相比於以往只能在外面觀看,這次遊客們可以到禪宗花園裏面去親身體驗,爲遊客們提供了不一樣的體驗。

▲ 使用情景© Talmon Biran

▲ 創作工具© Talmon Biran

“Around-About”探索了有序和無序之間的相互關係,在這裏,整個花園既是周圍環境的一部分,同時也和周圍的環境和諧共存。當遊客們離開轉盤時,他們的腳印會打亂原來有序的沙礫佈局,但當他們走到轉盤那裏,並推動轉盤的時候,地上的沙礫又會恢復到原本有序安靜的狀態。

▲ 設計效果圖© Talmon Biran

儘管剛開始時,人們對該設計方案的有序性產生了質疑,但最後整個花園的設計非常和諧,每個景觀的配置與安放都十分精確,就像一個完整的機械,每個組件之間都有着一定的聯繫,各個組件相互協作,共同組成一個整體。

▲ 平面圖© Talmon Biran

▲ 使用示意圖© Talmon Biran

- 南京大校場再生計劃 -

RUNWAY PARK 國際青年設計師大賽

↓↓↓  點擊圖片查看競賽信息

報名截止時間:2018年11月15日

作品提交截止時間:2018年12月1日

- 競賽要求 -

1.  設計原則

1)設計須爲參賽者原創;

2)方案應結合南京南部新城大校場機場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同時兼具創意性與趣味性;

3)方案應註明材料、建造形式與建造工藝,同時提供後期使用或運營的建議;

4)設計應充分考量多元化人羣的需求,提供適宜於南京市民及外來遊客活動的城市空間。

2.  設計形式

設計類型多樣,以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爲載體,從城市景觀小品、構築物、城市照明(跑道本體及兩側公共空間的亮化照明)、城市標識系統等方向,參賽者可以創作一個獨立作品或一個系列作品參賽,不接受多個作品參賽。系列作品是指同一主題下的系列創作,不鼓勵生產型導向的重複拼湊。

- 獎項設置 -

一等獎1組,獲獎證書+獎金10萬元人民幣(稅前)

二等獎4組,獲獎證書+獎金各3萬元人民幣(稅前)

三等獎10組,獲獎證書+獎金各1萬元人民幣(稅前)

優秀獎若干組,獲獎證書

- 報名與作品提交 -

1. 國內外青年設計師以及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均要求40週歲以下)自由報名,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參賽,每組成員不超過5人,並確定1名組長。

2. 登陸網址

https://runwaypark_renewal.chinabuildingcentre.com,點擊“在線註冊”報名並填寫詳細信息。也可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官網報名。

3. 參賽者一律將作品(包括圖紙及相關文件)提交至[email protected],郵件主題請以“作品提交+參賽作品標題”爲格式。競賽組委會不接收任何紙質版作品。

- 組織機構 -

主辦單位:南京市規劃局

南京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

承辦單位:CBC建築中心

技術支持單位: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

- 聯繫方式 -

中國大陸地區: 010-56077246;

劉 晶 +86 18600687662;[email protected]

畢麟茜 +86 18511537509;[email protected]

國際及中國港澳臺地區:

Phoebe +86 18511537506;[email protected]

Julie +86 15501269022;[email protected]

競賽郵箱:[email protected]

競賽官網:https://runwaypark_renewal.chinabuildingcentre.com

>>點擊圖片瞭解更多

向左滑動圖片

項目合作

畢麟茜:18511537509

設計合作

楊純紅:18600687010

媒體合作

徐曉彤:15153161207

關注我們

FOLLOW US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