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嘉楠,2016年大学毕业考入商务部财务司,2017年12月赴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挂职锻炼,担任双胜镇任家庵村村主任助理,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我是财务司的殷嘉楠,现在商务部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仪陇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仪陇县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东北部,是著名的“两德故里”——朱德元帅和“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是流淌着红色血液的革命老区,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商务部从1987年开始定点帮扶仪陇县,至今已有31年。去年12月经组织选派,我到仪陇县双胜镇任家庵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任家庵村

这个村子,是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242户858人,贫困户共38户137人,人均年收入仅有2870元。

村民住房

大家可能对人均年收入两千多元的贫困程度没有直观的印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们村3队有一户贫困户李清泉家,一家6口人,父母卧病在床,妻子身患残疾,还有两个学龄儿童,也就是说,全家只有他一个具有劳动能力,李清泉种田养猪帮工,辛辛苦苦一年只能赚到一万元,扣除必要的开支以后,一家6口人,一天三顿饭的伙食费只有10元钱,一个礼拜只能吃上一顿肉。

我第一次去他们家的时候,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他说,“要是以后脱贫致富了,一定顿顿都吃肉”。我当时眼泪都掉下来了,心里想着,一定好好努力,让贫困户顿顿都能吃上肉。

2018年10月17日,作者参加“我为扶贫办实事——商务青年讲堂”

这十个月以来,我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利农惠农

党群活动中心和村道亮化工程

今年我们利用部里的捐助资金新建了一个60平米的党群活动中心,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16公里村道。通过这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村民经常同我讲,“感谢党的扶贫政策”。

2建立电商服务站,通邮便民

我在村里开展的第二项工作,积极对接市场建设司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推动中国邮政电商便民服务站进村建点,把电商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电商站点的建立,对我们地处山区的老百姓意义太重大了。

过去,老百姓想要买点什么东西,都得像下面照片里一样,背着背篓走三十里山路到乡镇赶集,一个来回就是四五个小时。

村民们背着背篓去赶集

现在,只要在服务站下单,消费品就可以直接送到村里。农村对消费品的需求,可能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样,不是食品、家电等生活用品,而是农资,农药化肥种子,占到消费品下行的80%。这些东西非常重,过去靠人力一袋袋背,对村民来说是很大的负担,现在邮政可以直接送到家门口,轻松又省力。

电商服务站

同时,老百姓也可以通过电商站点,化零为整,通过县级电商平台把自己家散养土鸡土猪,以比较好的价格卖出去。

农户家养的小猪

还是以李清泉为例,他喂养的一头土猪,通过电商服务站,可以卖到3500元。可以讲,农村电商服务站的建立,打通了城乡双向流通的渠道,对我们村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实现“造血式”扶贫,产业兴农

习近平总书记讲,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为了实现村民长效增收,我在村里开展的第三项工作就是,发挥商务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造血式扶贫”。

四川是茧丝绸大省,我们村的老百姓在八九十年代都种过桑养过蚕,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今年,在各级商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桑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支持仪陇本地一家外向型茧丝绸龙头企业,在我们村连片建设500亩有机桑蚕基地。

合作建设500亩规模化集约化有机蚕桑示范基地

我们采取了返租倒包的模式同企业开展产业合作:企业在流转土地完成土地调整、桑苗栽植、配套建设后,将建设成型的桑园免费返包给农户,同时免费提供大型机械和蚕房等配套生产设备设施,农户在企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下,通过自己的劳动,摘桑叶、喂小蚕、收蚕茧,最后把蚕茧统一向企业交售获得收入。

丰收的蚕茧

通过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村民承包了桑园以后,就会有一种主人翁意识——这是我的桑园,我栽桑栽的好,喂蚕喂的好,蚕茧就收得多,就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样有效地提高村民生产积极性,村民多劳多得,劳动致富,实现“造血式扶贫”。这500亩桑蚕基地,每年可以获得400万元的收益,带动300人劳动致富,人均年增收达到一万多元。

蚕宝宝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我推动这个产业进村的时候遇到很大的困难,老百姓对产业发展缺乏信心,参与积极性不高,经常有村民问我“小殷助理,这个产业到底得不得行啊?”

召开集体讨论会

经过探索,我们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因人制宜,抓住农民的主要特点,打消村民的顾虑,吸引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农民有什么特点?

要求见效快。农民春种秋收的生活方式根深蒂固,春天播种夏天劳作秋天收获,他们很难接受培育期过长的产业,如果一个产业,长期投入劳力物力财力而不见效,那农民的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所以我们发展蚕桑产业就抓住了这一点,选择栽种最新型嫁接桑苗,一年见效,两年丰产。今年10月栽下去,明年5月份就可以长出桑叶开始喂蚕,后年5月份就可以进入丰产期,达到最大产值,每亩8000元。

资金不充裕。普通农民,尤其是贫困户,拿不出大量资金进行投入,贫困嘛,就是没有钱。所以我们在发展时,采取了企农合作的模式,各取所长,企业出资金,农民出劳力。桑蚕基地所有开支全部由企业承担,农民不需要投入一分钱,只需要付出劳动,就可以获得收入。

风险担不起。农民对市场风险、价格波动的抗击能力非常差,往往一两年价格下行,就对产业失去信心,放弃生产。所以我们采用企业统一收购+35元公斤最低保护价的方式,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保证农民能赚钱。

技术水平低。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较为传统,对现代农业的科学生产方式不了解不掌握,更别说使用大型机械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请企业专门派专业的农技人员驻村培训指导,手把手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每月举办种植讲堂为村民讲解种桑技术

通过不懈的努力,最近,桑蚕基地正式破土动工了,实际在村的200多人全部参与到了产业发展中去,老百姓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致富奔小康,顿顿吃上肉。

我驻村工作也将近一年了,在基层跟群众直接打交道,学到了一点基层工作的经验,在这里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重实效。农民很淳朴很实在,他们不会管你干部官有多大,派出单位有多牛,如果你只是站在那动动嘴皮子,老百姓理都不会理你。只有你踏踏实实给老百姓干了实事儿,他们才会认你是个好干部,愿意跟着你走。我们扶贫干部,在老百姓眼里就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我们干得好,就是国家政策好,就是共产党干得好。

第二个,能共情。农民长期在农村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只有同老百姓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劳动,才能真正融入农民,想农民所想,思农民所思,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开展工作,这样我们才能获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起到团结和引领作用。

坦率说,我在去驻村扶贫之前,心里是很忐忑的,第一次孤身一人到中国的最基层去。但是到了农村以后,咱们的“娘家人”,部里给了很大的支持,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开展工作。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快一年的驻村干部,我很庆幸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到最基层去,到群众中间去,无论过了多久,这一段时光都会深深印在我的心里。

村子田地里开满的油菜花

农村很美,农民很善良,农村生活很精彩。

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各位同事能够加入我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范舒雯(商务部研究院数据中心)

审校:张鹏、罗伟、刘燕南

商务脱贫攻坚专栏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商务部举办“我为扶贫办实事”商务青年讲堂

从“狗追跑”到“狗不叫”,这位商务部青年经历不一般!

春节快到了!这位商务部青年帮助点亮四川小山村

小平故里话脱贫

脱贫攻坚,商务部干部在行动(一)

脱贫攻坚,商务部干部在行动(二)

脱贫攻坚,商务部干部在行动(三)

脱贫攻坚,商务部干部在行动(四)

脱贫攻坚,商务部干部在行动(五)

腾讯微信平台近期改版

欢迎您将“e新商务”设为星标(置顶)

每篇精彩,不会错过!

具体步骤如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