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當西北風颳起來的時候,就是大閘蟹最美味的時刻了!於是我們便順應天時的自然之理,開啓唯美食不可辜負之旅。喫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讚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說到蘇州的蟹不得不提蘇州特產“陽澄湖大閘蟹”了!

1、如何挑蟹

  陽澄湖大閘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有四大特徵:青背、黃毛、金爪、白肚。

  挑選時應該注意:

一看蟹殼:殼背呈黑綠色,帶有亮光,都爲肉厚壯實;殼背呈黃色,大多較瘦弱;

二看肚臍:肚臍突出來,一般都膏肥脂滿,凹進去,大多膘體不足;

三看蟹腿:用手捏一下小腿終端,如果很硬實就是好的,很軟說明剛脫皮不久,沒有肉;

四看活力:將螃蟹翻轉過來,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螫足彈轉翻回的,活力強,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時間不能長。

五看雌雄:公蟹的肚臍是尖的,母蟹的肚臍是圓的。

2、如何燒製

  清代美食家張岱曾說:“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全者,無他,乃蟹。”寫在烹製上,只需清蒸或清水煮熟即可。冷水下鍋,把蟹腹部朝天,放幾片紫蘇葉同蒸15至20分鐘,以散蟹的寒氣。或者也可以把水燒開,將蟹腹部朝天放入煮7分鐘即可。

  喫大閘蟹最佳方法是先喫鉗、爪,不要過早揭開蟹蓋使熱氣散發。喫蟹爪時,最好掰開兩處關節,將腿裏的肉吸出來。蟹鉗的殼比較厚,可以鉗裂,再用小籤挑着喫。最後掀開蟹殼,去蟹腮、蟹心、蟹胃、和蟹腸,將蟹身往兩邊掰。母蟹喫蟹黃,公蟹喫蟹膏。喫蟹時,蘸一些薑末醋汁,可以去掉螃蟹的寒氣。

3、《風味人間》中的大閘蟹

  最近又一檔美食探索紀錄片火了蘇州的大閘蟹,就是曾擔任《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團隊帶來的《風味人間》節目,首集“山海之間”上線贏得不少喫貨捧場。對此網友可謂“愛恨交織”,禿黃油拌飯成了觀衆淪陷“重災區”。

  一碗地道的禿黃油,是不摻雜蟹肉進去的。它講究粉酥油潤入口先鮮後香再濃。相比蟹肉、蟹黃、蟹膏混合而成的蟹粉,禿黃油只取螃蟹的蟹膏、蟹黃,因此更加純粹和費工。正是因爲純粹和費工,因此“貴重”是禿黃油的代名詞。三斤大閘蟹拆不出一兩蟹黃蟹膏,自古就只是富裕階層的享樂。作爲瀕臨失傳的蘇州古譜菜,即使在原產地,禿黃油也並非常見,堪稱高級裏的高級。據美食專家介紹,禿黃油近年來聲名鵲起,但這種依靠濃厚的油脂密封住蟹膏和蟹黃的鮮美,進而成功的菜餚,即使在原產地蘇州和上海,也不是常見菜。只有在新鮮出奇的宴席上,纔會在最後高潮,亮出一滿盆金光閃閃的禿黃油,再端上若干碗用黃菊花點綴的“菊花精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