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園盆景園是海派盆景的發源地。2017年,盆景園在改建之後試開園。但相信很多遊客朋友還沒有系統遊覽過盆景園,上海植物園爲大家奉上游覽攻略。

路線一:精華遊覽路線

途徑景點:《錦繡河山》、《松鶴延年》、《松掩霞石》、《百步雲梯》、《蒼松迎客》、《歲寒三友》、《四季園》、《鐵骨錚錚》、盆景博物館等。

適用人羣: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裏迅速瀏覽盆景園內的精華盆景遊客。

《錦繡河山》

《松鶴延年》

《松掩霞石》

路線二:深度遊覽路線

途徑景點:《錦繡河山》、《松鶴延年》、《松掩霞石》、《四季園》、《鐵骨錚錚》、山石盆景館、盆景博物館、《枯榮相濟》、《百步雲梯》、《蒼松迎客》、《歲寒三友》等。

適用人羣:希望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瞭解盆景園內的盆景及文化。

《蒼松迎客》

山石盆景1

山石盆景2

歲寒三友

盆景園的前世今生

早在抗日戰爭前,虹口區花園路上就有十二家日本僑民開設的園藝場,專門生產經營從日本進口的花卉、盆景。據已故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殷子敏回憶,當時他隨父殷祥林在自家開設的祥順農場工作,經常騎自行車去這些日本人開設的園藝場送貨。1949年後,人民政府接管了這批盆景,並將它們集中於龍華苗圃。

1954 年,上海在人民公園舉辦首屆菊花展覽,盛況空前。上海市政府決定將這次展覽的門票收入用於收購盆景,於是派員赴各盆景產地蒐集盆景佳作。有些昔日達官貴人家遺存的盆景也被收購,源源不斷地運抵上海。

據老職工回憶,經常整船的盆景從水路抵達張家塘上岸。通派二彎半的羅漢松、揚派雲片式的黃楊、徽派的龍游梅、川派的各種式樣的銀杏……包羅萬象,爲龍華苗圃盆景收藏打下了豐富基礎。

1954年始建龍華苗圃時,正趕上公私合營的熱潮,上世紀知名園藝家黃德鄰老先生的私家花園——黃家花園中的許多盆景也移到了龍華苗圃。後來的動盪年代,因爲老領導和老同志的極力保護,盆景受損不大。

1974年龍華苗圃改建爲上海植物園盆景園,1978年建成並向公衆開放。

2016年3月,上海植物園盆景園重新改建和規劃,並在一年後向公衆試開放。

盆景園除了供觀賞遊覽外,園內盆景還承擔了上海重大活動的室內佈置任務。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上海時,就在其下榻的套房內放置了一盆樹幹深裂、蒼勁古拙、形態奇特的錦松盆景,尼克松誤以爲是一件工藝品,後得知是有生命的盆景時嘖嘖稱奇。

道法自然

一株百年五針松,一大一小,一前一後,軀幹斑駁嶙峋,蒼勁古樸,枝片層疊有序,松下是幾隻仙鶴悠然自得。上海植物園盆景園入口處的這盆《松鶴延年》大盆景,儼然是盆景園的一張名片,不僅遊客們紛紛與之合影,它也吸引了不少名人在此駐足,它還在1985年見證了時任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市長德拉波和上海市長汪道涵簽署兩市發展友好關係協議。

步入園內,一盆盆海派盆景便映入眼簾。盆景藝術大師邵海忠說,海派盆景以“師法自然、蒼古入畫、屈伸自如、剛柔相濟”的獨特藝術風格,與嶺南派、揚派、蘇派、川派並稱中國盆景藝術五大流派。上海植物園是珍藏、研究海派盆景的基地,精品佳作薈萃,其中的松柏類盆景,是無可爭議的國內之最。

“道法自然”,植物園盆景園出口處匾額上的四個大字,可謂是概括出了海派盆景的精髓。

中國的盆景,講究一個詩情畫意。邵海忠認爲,“詩情畫意”是盆景的最高境界。盆景園中有一盆黃山迎客松,名爲《閒尋舊蹤跡》,便是取自周邦彥詞作《蘭陵王·柳》中的“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園中還有一盆明朝傳下來的古柏《枯榮相濟》,軀幹拙頑枯雅,而枝條皮層滋潤油亮,上翠下枯,顯示出古柏的老勁雄放。

盆景活了上百年,一枝一葉都承載着歷史。此外,裝盆景的不少盆子都是古盆,隨着盆景一直傳承了下來,“遊客不小心打碎一個盆,可能就是打碎了一件古董。”盆景園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娟呼籲,請大家愛護盆景,文明遊園。

圖片:上海植物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