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高片酬從本質上反映出的是供需不平衡。今年以來,廣電總局對影視圈不良作風的整治力度不斷加強。不過,有製片人告訴《證券日報》媒體記者,有明星明確提出不降薪,要求對損失換一種方式補償。不過,也有上市公司董祕否認這一說法,認爲違規操作不現實。

尤其是自己高薪酬和低劣演技不成正比的時候,這時有粉絲說:別人人氣高,所以高薪酬、主角的扮演、接各種大V廣告的實至名歸!

是憑什麼人氣高?顏值

然而,顏值高就能喫飯?顏值似乎成了一種實力的代表,所以就無形中默認了很多觀念,顏值越高實力越強的錯覺。

或許很多人說,我們是生活水平好了,所以溫飽過後會有精神層次上面的需求,會主動欣賞一些美好的事物,甚至是追尋。

相對70、80年代,如今我們溫飽確實不成問題了。但是小編知道一句話就是:文化是我們的軟實力。如果說沒有優質文化的輸出,整天沉溺在欣賞虛假的東西上面,汲取沒有營養的內容,那麼我們也只是一具沒有思考能力的動物,被強制灌輸東西。

直到有一天手裏沒有錢了,你還追得起明星嗎?如果你每天面對的是殘酷的現實不是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無所依靠,身無錢財。你說我想還想追星,看一些沒有營養的劇,發現自己什麼收穫都沒有,明星錢袋子賺得鼓鼓的。

自己累成狗,沒有人報道,沒有人關注,明星就是稍微有磕碰,都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明星憑什麼能夠摘取高工資?美好的事物人人都向往,但是對於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來說,看到虛無縹緲的美好則是激動、興奮、甚至於夢想自己能夠和明星近距離接觸,來一段唯美的戀情。

所以,粉絲經濟開始干擾市場的秩序,她們以異乎常人的熱情投入到她/他們傾慕或崇拜的特定個人(明星、名流)、電視節目、流行團體、影視作品等。

小編曾經知道某女星多次摳圖,用了20多個替身,就連陳道明都多次曾嚮導演提出:這個替身演的比明星本人要好,把這個明星替換了吧。

某明星演技拙劣,表情呆滯(因爲過度整容),且從整個劇從頭到尾都是自己的秀場,尤其是最近的《創業時代》,這部劇這都什麼年代了,還在上演雙方爭奪“短信有語音功能”的版權爭奪不可開交。

由於強大的粉絲經濟功能,將一些明星推上了娛樂的高端,同時不管是喫喝拉撒,都成爲大家津津樂道的地方。由於強大的粉絲經濟功能,很多優質的作品,由於注重自己的內容的優質,或者演員注重自己的演技修煉一直都是不溫不火。

更多的人看到的是一些虛無縹緲的美好,瘋狂的追捧自己喜愛的明星,不惜重金爲明星買專輯,買熱搜。比如某明星,最近靠自己的粉絲追上了美國歌曲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媒也是評論不公平,明明歌曲不怎麼樣卻助推到了第一名,這讓好的作品很難呈現出來。還有粉絲站出來辯稱:我們願意,作爲他的粉絲,證明他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小編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致內容:

一個美國很火的明星,走到一個女人面前。這個女人正在忙自己手上的活,並沒有向身旁的人找他要簽名,拍照,打招呼等。而這位明星被這個安靜的女人吸引住了,就問她:“我是一個明星,爲什麼你不想走近我,你不知道我的名氣?”

女人淡定的說:“我認識你,不過對於我來說,你只是個平凡的人,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