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畢竟,生活已經這麼苦了,別的東西無能爲力,但至少,我還能用自己掙的錢,去裝扮一下自己的生活,去安慰一下自己疲憊的身心,爲什麼連這點權利也要被人指責說不對呢。再加上商家爲了促進消費,爲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分期付款,小額借貸,花唄等等方式,讓我們這些消費達人,能夠在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下,依然可以享受到大牌衣服,昂貴包包,限量跑鞋,精緻妝容的快感。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2篇職場文章,陪你成長哦。

作者|心恬 編輯|小博01

前段時間,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節,微信羣裏每天都在蓋樓搶紅包,戲稱正在參與幾個億的大項目。

雙11凌晨,大家調好鬧鐘,拼網速,拼手速,一頓狂摁,眼見着購物車裏幾十件東西一下子清空,長舒了一口氣。但是緊接而來的,就是銀行餘額的斷崖式下降,未來一段時間不得不節衣縮食,真是“下單一時爽,尾款火葬場”。

許多人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訂單,大部分都是在一夜之間消費幾千幾萬的,光憑這個消費額,很難想象他不過是月薪幾千的小白領而已。

再看買的東西,不過是平時很難下手的昂貴衣服、寶寶、化妝品這一類,趁着現在雙十一打折,比平時便宜一些,給自己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可以剁手得沒有那麼大負罪感。

我們這一代人,比老一輩在消費方面,似乎多了更多的豁達。雖然一邊是年至而立沒有多少存款,另一邊卻是爲了自己的購物慾,依然可以不顧後果地買買買。

再加上商家爲了促進消費,爲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分期付款,小額借貸,花唄等等方式,讓我們這些消費達人,能夠在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下,依然可以享受到大牌衣服,昂貴包包,限量跑鞋,精緻妝容的快感。

然而,在這表面光鮮亮麗的外殼下,我們爲之付出的代價,可能是每天更加拼命地加班,只爲掙更多的錢去還貸,每天喫泡麪就鹹菜,用僅剩不多的餘額維持生活。

這種“精緻窮”的現象不在少數,多少朋友圈上耀眼奪目的美好人設,背後隱藏的是窘迫的生活狀況。

但即便如此,我們仍舊很樂意過這樣一種看起來很矛盾的生活,一邊維持着表面的精緻,一邊默默地承受着來自銀行餘額不足的焦慮。

02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就提及了這個話題。

在辯論之前,觀衆的投票,幾乎是壓倒性地偏向沒有錯。看來“精緻窮”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大部分年輕人還是認可及時行樂,追求精緻“喫土”的觀念。

確實,年紀輕輕,追求精緻,無可厚非。

愛美是人的天性,對自己好一點,給自己身上多花點錢,去取悅自己,纔對得起自己平日裏在工作上受的委屈。畢竟,生活已經這麼苦了,別的東西無能爲力,但至少,我還能用自己掙的錢,去裝扮一下自己的生活,去安慰一下自己疲憊的身心,爲什麼連這點權利也要被人指責說不對呢?

再者,爲自己花錢,裝扮自己,也可以算作對自己的投資,當自己變得越來越美麗,一些潛在的機會似乎也會靠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自我的升值。就像楊超越說的:“明天的自己,是我最期盼,最想要見到的人。”

我們在拼命追求精緻時,實際上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期許和承諾,我期盼着自己明天會變得更美,期盼着自己因爲變得更美而有更好的前途,期盼着會花錢的自己能掙更多的錢。

生活多了一點盼頭,苦澀的日子也變成了巧克力味。

03

但是,我更偏向於不選擇“精緻窮”的狀態。

我算是在這個年紀的人羣裏面活得比較粗糙的女孩了。

平日裏努力工作,攢錢爲自己的未來做準備。在購物方面,我幾乎是屬於“清心寡慾”那一類。衣服總愛挑打折的買,包包過得去就行,化妝護膚的能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就夠了。對於奢侈名貴,我是自帶免疫力,鮮有興趣。

這樣的我,看起來很無趣,很沒有追求,但每當我看到每個月的銀行餘額蹭蹭上漲時,我覺得自己對父母的依賴又少了一點,離自我獨立又更進了一步。

雖然沒法獲得虛榮心的滿足,但是我的內心是安定的,我的存款給了我最大的底氣。

傅首爾說起自己幾年前,白天上班,晚上把孩子哄睡了之後,就在寫字檯邊看書寫作。今天的傅首爾是閃閃發光的,但如果沒有她把最美的那幾年,花在那張冷板凳上,沒有當時那個粗糙的她,也很難有今天閃耀的她。

沒有精緻美麗青春的她,也許是遺憾的,但是今天站在舞臺上,讓全家人過上好生活的她,卻是最美麗的留影。

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精緻,其實是在追求某種虛榮。就像詹青雲說的,我們是在爲“精緻”這個概念買單。而這個“精緻”,是被網紅和流量所定義的精緻,並非是我們內心真正喜歡的。

我選擇買這件昂貴的衣服,僅僅是因爲它是當紅明星同款,不買我就落伍了;我選擇去這家網紅奶茶店打卡,並不是這杯奶茶真的有多麼好喝,而是爲了拍張照證明我也是有品位的人

潛意識裏,我們在對精緻趨之若鶩,而對與之相反的粗糙避之不及。我們享受精緻帶來的優越感,憎惡粗糙帶來的恥辱感。

奢侈的衣裝,炫耀的照片,除了在當下獲得一片點贊和別人的羨慕,似乎並沒有再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價值了。

而爲了這所謂的“精緻”,透支未來,帶來生活的窘迫,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是需要我們咬着牙一點一點去承擔這個後果的。

如此看來,“精緻窮”是否有些得不償失?

04

“精緻窮”說到底,不過是個人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無所謂對錯。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在二者之間,尋求一種更好的平衡呢?

生活確實對我們不友善,我們也確實需要一些方式來撫慰自己。適度的放縱,偶爾的買買買,偶爾來一杯純手工咖啡,偶爾來一次精緻的西餐,確是慰藉,但是不應該讓它成爲常態。我們沒有能力一直喫西餐,就要學會接受經常喫饅頭的平凡生活,這確實需要定力,但也是對我們的一種磨鍊和考驗。熬過了苦,後面的甜才更有滋味。

其實關鍵是我們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就像黃執中說的,我們要既能品嚐精緻,又能擁抱粗糙。而當我們擁抱了粗糙,也就擁抱了我們自己。蔡康永說:“你得定義你自己的精緻,然後你一旦定義好了,就往那個目標邁進,剩下別人強塞給你的標準,姑且聽之,不要受控於它。”

黃執中給自己定義的,是不會因爲經濟困窘而崩塌的精緻,可以是書本,可以是詩篇,可以是幽默,可以是老紳士的涵養。

這種內在的精緻,來得更加持久,更加牢固,也更爲人所敬仰。

在消費主義橫行的社會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是我們一直都在實踐中學習的人生課程。擺正自己的心態,不糾結於精緻還是粗糙,最重要的是遵循自己的內心,與自己和解,去擁抱生活本質,去追求進步。

相信有一天,我們不再糾結於精緻窮對不對,而是成爲更強大的自我,既精緻又富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