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金融官網:www.zmjinrong.com 公衆號:tanko_zhou

版權:來源 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 作者 徐苑蕾 編輯 陳澗,設計 甄開心 編輯助理 蘇欣然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作者

運營11年、常年在廣州影城十名位置徘徊的廣州UME停業,背後是今年前10個月內數百家影院倒閉或停業整頓,在越來越多電影衝進10億票房俱樂部時,爲何影院的日子反而不好過了?

立冬剛過,但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入冬多時。

國慶期間,國內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高呼了兩年的600億“小目標”近在咫尺,然而隨着其後大盤的整體下滑,“小目標”或許只能成爲行業人士心中的海市蜃樓。

票房頹勢背後,伴隨着院線和影院的蕭條光景。

萬達、中影、金逸、文投控股等多家院線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萎縮。單體影院由於成本高企、經營不善,陸續跑步進入“倒閉潮”的隊伍。

明星偷稅漏稅風波剛剛塵埃落定,但影視圈依然風聲鶴唳,院線和影院的這個寒冬,又要持續多久?

倒閉、整改不斷

10月26日22點20分,放映完當天的最後一部電影,廣州UME影城結束了長達11年的營業。

論地理位置,作爲老牌影投公司UME在廣州的唯一一家影城,UME身處商業旺地,人流量可觀。論票房成績,這家影城常年排名在廣州所有影城的第10名左右,而廣州影城數量多達180餘家。

人們都覺得,UME影城沒有倒閉的理由。而UME給出的解釋,僅限於影城入口的一紙公告:與商場的租約期已滿。

▲廣州UME影城的停業公告。

廣州UME影城並不是個案。數據顯示,2017年退出市場的影院在245 家以上;而根據拓普電影智庫數據,今年前10個月倒閉或停業整改的影院已接近300家。

在全國各地,一些影院正在悄無聲息地停業、改造或者被轉讓。而能生存下來的影院,則面臨着更嚴峻的挑戰與危機。事實上,即便是國內的院線巨頭,日子也不好過。

▲前幾年影院和銀幕增長趨勢已放緩,圖片來自智研諮詢。

以萬達電影(002739.SZ)、中國電影(即中國電影集團,600977.SH)爲例,兩家公司的營收均出現增速放緩的趨勢。

最新財報顯示,前三季度萬達電影營收109.05億元,同比增長7.06%,對比去年同期20.72%的增長率,增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而中國電影營收69.22億元,同比增長3.62%,去年前三季度則同比增長8.02%。

此外,金逸影視(002905.SZ)、文投控股(600715.SZ)兩家公司的營收及扣非淨利潤更是出現萎縮。今年前三季度,金逸影視營收15.56億元,同比下滑5.12%,扣非淨利潤爲1.05億元,同比下滑17.13%。同一時期,文投控股營收14.79億元,同比下滑11.51%,扣非淨利潤僅爲0.2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93.46%。

在陰陽合同、偷稅漏稅等事件過後,影視圈早已一片風聲鶴唳。而處於電影產業鏈下游的院線和影院,難免不得獨善其身。2018年的冬天,對於它們來說,顯得異常寒冷。

什麼壓垮了影院?

那麼,什麼是壓垮UME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成本端,影院的建築、人員、租金等成本的不斷上升,讓影院猶如背上了千斤重擔。

北京某影投負責人曾表示,2010年前後,租金佔淨票房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0%左右,但因爲商場的發展速度遠遠比不上影院的擴張速度,因此一個好的地段常常會有多家影院在競爭,租金自然水漲船高。

“現在租金比重佔20%以上已經十分常見,有的甚至已經到了50%。”

廣州UME影城的停業,正是由於在續約時商場要求漲租。據娛樂資本論報道,一位曾經與商場接觸過的影投公司負責人透露,“一年的租金算下來,即使做到兩三千萬的票房都不能盈利”,“基本上給業主打工了”。

而在收入端,影院最爲依賴的票房收入增長漸顯疲態。業界普遍認爲背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內容側質量的不足。

有影院經理告訴無冕財經,暑期檔後電影市場一片頹勢。國產片方面,國慶檔被寄予厚望的《李茶的姑媽》、《影》等影片沒有壓倒性的票房號召力;進口片方面,除了《復仇者聯盟3》、《侏羅紀世界2》、《頭號玩家》外,亦沒有太多足夠硬的超級大片。

“大盤一再探底,整體來說,還是影片質量撐不起市場。”前述人士總結道。

同時,近幾年來,影院與屏幕數量迅速擴張,其增長速度甚至遠超票房增速,隨着人口紅利的封頂,影院行業進入存量市場的競爭。

▲2017年影院市場增長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影院增至9724家,同比增長14%;銀幕數量爲56200塊,同比增長18%。而且根據北美的電影市場情況進行推算,中國的銀幕數在未來兩年可能將超過6萬塊。

然而,上座率和觀影人次卻並沒有隨着銀幕數的井噴而迅速提高。尤其在銀幕擴張後期,院線主要進軍四五線城市,但這些地域的觀衆數量增長非常有限。在2018年,全國平均上座率從2015年高點時的15%下滑至13%。

營收乏力,成本高企,入不敷出的影院將最快走向倒閉或被併購的邊緣。

出路在何方?

影院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已是不爭的事實,爲了“過冬”,院線和影院都在尋求業績的突破口。

一方面,減少票房依賴,調整營收結構,成爲一個重要方向。實際上,包括萬達、金逸在內的院線都在積極圍繞廣告、賣品等多元化的創收業務佈局。

以萬達電影爲例,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構成中,雖然48.36億元的票房收入依然佔據營收的大頭,但影院廣告收入和商品銷售已上漲至12.56億元和9.98億元,佔收入的比例再創新高,分別爲17%與13.5%。

值得一提的是,萬達電影上半年票房收入的毛利率開始出現下滑,降至14.46%;而廣告收入的毛利率則增長至68.3%,商品銷售的毛利率則增長至60.8%,遠遠高於票房收入的毛利率。這意味着,對於院線和影院來說,廣告和賣品極有可能成爲比票房更賺錢的生意。

▲萬達電影業績及營收構成情況。

同時,有業內人士表示,影院想要“開源”提高收入,還需要利用好非黃金時段的空置時間,找到能填補閒置資源的受衆人羣。“影院可以從內容上做區分,即先是選好一個地方,再經營好周邊用戶,明白他們的觀影訴求,對準他們的口味放不同類型的影片。”

另一方面,諸如金逸、大地等院線逐漸在產業鏈上游發力,通過佈局全產業鏈、搭建產業化運營平臺來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

以金逸影視爲例,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金逸聯合發行影片有2部,聯合出品的影片共7部,其中聯合出品的項目包括春節檔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熊出沒·變形記》以及暑期檔的《邪不壓正》、《西紅市首富》、《愛情公寓》等。

此外,在資本運作上,爲了應對競爭,行業玩家也已經紛紛出手。今年年初,大地影院對外宣佈,將以33.87億元的價格全面收購橙天嘉禾旗下所有的中國大陸地區影城。繼浙江時代、幸福藍海後,橫店影視、金逸影視也陸續在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

根據藝恩數據,2017年全國共有48條院線,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在全國的票房佔比爲12.92%,與其後的大地、上海聯和、中影南方新幹線等三家院線相加的票房佔比,亦僅爲37.1%。而美國的前四大院線和歐洲前兩大院線的票房佔比分別爲61%與50%。

“未來一兩年,國內影院將迎來新一輪市場大洗牌”,有業內人士預測。

優勝劣汰,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院線與影院的集中化將成爲趨勢。小規模、少影廳、非標準、收益差的影院將越來越喪失生存空間,最後走向倒閉或者被併購。

爲防失聯,請掃碼關注備用號:密金融!

【版權聲明:本平臺致力於尋找金融行業至關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識,促進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或附上稿費。聯繫方式:13751745460 微信號:zmjinrong】

@正版圖書,低至六折!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密融書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