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相互碰撞中,便利店的運營也成爲了較爲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以後的發展中,要怎樣實現更迭,怎樣資本回血,怎樣提升效率,都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年輕人都喜歡線上,而線上銷售和線下實體完全就是兩碼事,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5G的進步,優秀的連鎖便利店也通過線上技術獲得了管理和運營效率的提高。

在2018年至2019年,隨着新零售的興起和發展,便利店的地位略顯尷尬。

131便利店,鄰家等相繼因爲資金問題而“爆雷”關門,從去年中國連鎖協會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景氣指數”中可以看到,便利店行業總體呈現出了“降溫”的趨勢,在一系列的事故背後,隱藏着行業內整個供血能力不足的狀況

與此同時,在國內實體零售行業遭遇到風波的寒冬時期,便利店在政策的支持和資本的推動下,成爲了新的風口。

好鄰居等本土品牌便利店迅速完成了迭代和升級,便利蜂,蘇寧小店等心品牌也加速了市場的競爭。

便利店之與中國人的懷舊情結

在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相互碰撞中,便利店的運營也成爲了較爲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以後的發展中,要怎樣實現更迭,怎樣資本回血,怎樣提升效率,都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

說到便利店,不得不提出的是中國人的“懷舊情節”,大超市人多需要排隊,小商品產品的匱乏性,也使得便利店成爲了人們的“歸宿”。在商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便利店的溫馨佈置和裝修總能讓人找到家的感覺,也是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環節。

1992年10月,7-Eleven作爲第一家大陸的門店在深圳正式開業,連鎖便利購物商店也出現在了中國內地。同時因爲地理方面的原因,中國距離日本較近,所以很多的日資和臺資便利店進駐中國大陸,而上海作爲經濟繁榮的中心,也發展較爲迅速。

直到2001年,上海的便利店已經增長到了2000多家以上,而在五年之內,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4000多家,提升了200%。而在上海的發展如火如荼的情況下,北京還正在處於探索期。

在2003年,法國的品牌倍順好鄰居退出了北京,由香港資方港家控股。2004年,7-Eleven在北京開設了門店,隨着奧運會的臨近,城市化的進程,“餐飲+零售”的模式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兩家連鎖店的相繼關閉

然而,2018年,因背後出資方資金鍊的斷裂,鄰家便利店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一夜之間關閉了168家門店,快速發展並且快速消亡;2018年9月,因投資方春曉出現問題,131家創始人失聯;11月中旬,北京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全時便利店傳出了不供貨的傳聞,並迅速要求出售。

在此之前,“小而美”便利店卻進入到高潮,從2017年至今,便利店的融資就超過了70起,至少有100億資金湧入,在古城西安,每一天,131,today等品牌也都獲得了不同程度上的融資,好鄰居等品牌更是獲得了資本的加碼。

對於很多人來說,便利店行業最大的痛點在於供貨渠道的把控,運營效率過低,庫存率過高都會導致便利店降低毛利。也就是說,只要是便利店上層資金出現了問題,那麼很多的企業只能選擇關閉門店來選擇降低損失

也許正因爲如此,便利店每一年都有1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也很容易被資本拋棄。

“便利店+O2O平臺”的合作能都創新

在對新零售的研究探討中,便利店也在進行新一輪的技術加碼。

1987年,沃爾瑪成功發射全球第一個商用衛星,對全球4000多家門店進行統一的管理,這樣的理念和技術在當時已經非常的先進和具有優勢了。

然而,隨着POS機的進駐,便利店除了支付方式在發生着變化之外,其他的數字化技術幾乎沒有任何的突破,很多的傳統零售業都在尋求着新的發展點。

隨着電子商務市場的逐漸下沉,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追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發展,很多的商家都想通過電商項目提升銷量,擴大市場,但是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好鄰居選擇了京東,喜士多選擇了天貓,便利店也一度成爲了電商的包裹自提點。

對於消費者來說,年輕人都喜歡線上,而線上銷售和線下實體完全就是兩碼事,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5G的進步,優秀的連鎖便利店也通過線上技術獲得了管理和運營效率的提高。比如說好鄰居曾經花費一年多的時間打造的ERP系統,可以實現店鋪之間的轉換,也是可以和很多商家合作的前提。

便利店合作互聯網是一個大勢所趨,隨着美團,餓了麼等的發展壯大,便利店也成爲了平臺重要的流量入口,而便利店品牌入駐本地服務類的平臺,更多的也是完成其線上化銷售的一個途徑。

然而,在專業人士看來,便利店入駐O2O平臺並沒有提高其整體單量,便利店大部分還是依靠消費者的到店交易。

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很多,需求也沒有改變,便利店和O2O合作買還要將客戶的重要信息和庫存信息共享給O2O,而外賣送家比親自上門會更爲便利,所以O2O的出現,更多程度上是加劇了便利店的競爭局面。

在鄰家169家門店關閉之後,物美和部分鄰家人員組成了北京臨鮮連鎖便利公司,一起接受原來鄰家的70多家店鋪,正式掛牌“多點便利店”,在之前,物美在便利店領域就有相關的佈局了。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便利店報告》中國的數據,在去年一年,便利店的運營成本快速上升,房租上漲18%,人工成本提高了12%,很多的便利店想要通過技術來提高效率,來管控一部分成本問題。

其實,不管是新零售還是傳統行業,本質上都是一個交易的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怎樣方便,怎樣效率,怎樣來,而對於門店來說,好的服務和體驗也是增加其利潤的砝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