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城市建設的軌跡,記錄着一座城市的發展歷程,也承載着城市精神。

清晨日暮,行走在街頭巷尾,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愜意的畫面:道路四通八達,街頭繁花似錦,天空蔚藍如洗,空氣清新怡人,水面碧波盪漾……記載着非凡“城跡”的壯美畫卷,傳遞着民生至上的溫度,體現着生態優先的態度。

在風起雲湧的新時代,在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進程中,如何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嚮往?28日召開的全市城市建設工作會議,再一次吹響了前進的號角,長春城市建設又開始了新的出發。

2020年,我市將以高質量發展爲目標,圍繞“一主、六雙”產業空間佈局,以“四大板塊”建設爲主線,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標準管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2020年,我市將以民生的情懷、科學的態度和發展的視野,重點實施七大重點工程,不斷開啓精品之旅,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把長春建設成生態宜居、環境優美、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千帆競發東風勁,正是揚帆遠航時。站在新的起點,一個體量更大、功能更全、輻射更強的長春,正向世人展現着無窮的魅力。城美人美,明珠耀眼,長春高質量發展的瑰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突出規劃龍頭作用,構建現代化都市圈空間格局;統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今年,我市城市建設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標準管理,重點實施七大工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努力把長春建設成生態宜居、環境優美、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突出規劃引領構建都市圈空間格局

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的規劃,將爲長春拉開城市框架,爲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今年,我市將緊緊圍繞構建“四大板塊”,在“多規合一”、城市設計和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三項國家試點經驗基礎上,加快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深化歷史文化街區改造規劃,抓緊研究制定半小時都市圈核心區規劃、一小時都市圈城市羣規劃和兩小時都市圈經濟帶規劃;研究編制綜合立體交通網、供熱、“十四五”住房發展、第四輪軌道交通規劃等專項規劃,爲城市建設提供規劃保障,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同時,將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結合建設長春國際汽車城、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長春國際影都、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重點打造“一點”,即以南部新城“四塔一中心”爲重點,建設城市新地標;“兩線”,即以新凱河爲依託,建設城市西部發展新軸線,以吉林大路爲重點,高質量建設城市迎賓大路;“三片”,即打造紅旗綠色智能汽車小鎮、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長春新區創新發展核心區;“五區”,即打造西客站城市客廳、長春站周邊歷史文化街區、吉大新校區擴建、空港國際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長春機車廠老廠區,形成城市新功能、新形象、新文化、新品位。

優化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

今年,我市將加快實施一批關係民生、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重點項目,增強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能力。

全力推進路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撫長高速人民大街出口改移、“兩橫三縱”快速路收尾、東部快速路南延長線、惠工路機場大道、西安橋翻建等重大路橋工程;完成人民大街、吉林大路、民康路、東風大路提升改造;推進建業大街南延長線、開運街南延長線等產業配套工程;加快南部新城路網、保障房路網等建設,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完成“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國家驗收,對吉林大路等主要街路公交站亭、站牌進行改造,推進北湖科技開發區、騰飛大路公交首末站建設;續建經濟圈環線一期、長伊公路、石頭口門繞越線等項目,開工建設長春至雙陽公路;改造農村公路“老舊路”2000公里,實現“每個村都有一條主幹道”通暢的目標。

全力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加快第三輪軌道交通建設,全面實施軌道交通5、6、7號線及2號線東延、4號線南延工程建設;推動3號線南延、9號線一期前期準備。加快2號線西延、3號線東延工程建設,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構建城市骨幹軌道交通網絡。

我市將全力提升城市品質。突出“園林城”建設,推進重點街路、重點區域亮化提升、“拆圍透綠”;新建改造提升50處街路綠地,推進綠地景觀恢復工程和綠地綠化等項目建設,計劃新增綠地210公頃,完成動物園搬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突出“雕塑城”建設,辦好第二十一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展和第六屆中國長春世界雕塑大會,做好長春世界雕塑園升級改造,增強城市個性魅力。

全力抓好城市要素保障。新建、改造水、氣、熱地下管網170公里;實施石頭口門北泵房及原水二期管線改造工程,推動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新增供熱能力300蒸噸;繼續開展燃氣安全綜合治理,對居民燃氣設施升級改造;推進排水廠站網一體化,整治城區排水管網錯接插接等問題,改造老舊管網;新建東排洪溝污水管線及提升泵站,分流改造東南污水處理廠上游區域排水管網;更新公交車輛300臺,其中新能源車輛不低於100臺;提升防震減災公共服務水平和應急能力;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加強城市治理提升城市環境質量

幸福的城市不應僅有鋼筋水泥叢林,還應綠樹成蔭、天藍地淨、鳥語花香

今年,我市將強化污染防治攻堅。堅決打好藍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溼地保衛戰。嚴格秸稈禁燒管控,深化控煤、控氣、控塵、控車、控燒等“五控”治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系統治理農業農村面源污染,不斷增強羣衆生態環境獲得感、滿意度。

強化市容市貌治理。以“走遍長春”專項行動爲載體,深入開展清除城市垃圾、清除裸露地面、清除露天燒烤、清除工地揚塵“四清”行動,從嚴打擊露天燒烤、佔道建設、佔道經營等違法行爲;強化工地標準化管理,嚴格控制施工揚塵;全面治理毀綠種菜行爲,四環內具備條件的裸露地面能綠盡綠;加強廣告牌匾規範管理,打造人民大街等10條示範街路和站前區域等3個示範區,在全市評選500個“最美門面櫥窗設計”;鞏固提升城建領域亂象整治成果,整治鐵路、公路沿線和16個城市出入口周邊區域環境,拆除違法建設50萬平方米,開展公交汽車、出租汽車兩個行業服務質量和市民滿意度“雙提升”行動,塑造機場、火車站和客運站等城市窗口形象。

強化環境衛生管理。加大道路除塵降塵力度,全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主次街路機械化清掃率繼續保持100%。鞏固完善“垃圾不落地”成果,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實施清雪工作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清雪作業質量和時效。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水平,114個鄉鎮全部建成生活垃圾轉運站。

強化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全面啓動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建設,出臺《長春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積極引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進駐園區。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片區建設,實現公共機構、封閉式物業小區等分類主體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

強化交通擁堵治理。編制發佈《長春市城市交通發展白皮書》,深化交通綜合管理體制,推進智慧交通平臺建設,加強停車管理,規範靜態交通秩序。實施惠民工程提升羣衆幸福指數

最好的感受是“幸福”,最美的風景是“宜居”

今年,我市將啓動實施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編制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和導則,改造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治理小區環境,修繕居民房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年底前完成已進入國家項目庫的55個老舊小區,共590棟、39179戶、268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啓動實施7個試點小區改造工作,積極解決羣衆住房困難問題。以“兩不愁三保障”爲目標,聚焦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如期高質量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按照“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要求,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抓好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多渠道籌集租賃住房房源1.5萬套。改造棚戶區5000戶,完成“夾餡”棚戶區、伊通河棚戶區改造收尾工作。推進濱河東區危房改造。不斷深化改革激發城市發展活力

一座城市,勇於創新,纔是希望的熱土;敢於變革,就有光明的未來

今年,我市將深化建築業“放管服”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科學編制《建築業發展規劃》,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扶持我市建築業發展。加快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全市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佔新建面積比例達到20%以上。

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健全完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體系改革,探索推進集體土地就地入市,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監管等,盤活農村土地資源。

我市將深化用地供給改革。研究制定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現代服務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的用地政策。推進實施土地出讓底價、閒置土地處置、重點項目與資金平衡、土地徵收利益調整等改革,提高土地“顯化”價值。

深化公交行業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實施特許經營,深化國有公交企業改革,引導民營公交企業整合重組,建立財政補貼補償和票制票價調整機制,科學規劃公交線網,加快推進場站樞紐建設,形成國有主導、民營參與、特許經營、科學補貼的運營體制,提高公共交通設施和綜合服務水平,打造公交優先發展新格局。

我市將深化供熱體制改革。強化供熱行業信用等級考評,整合供熱企業,提升供熱質量,降低供熱投訴率,提高人民羣衆滿意度。強化項目保障努力破解徵拆難題

徵地拆遷,是項目大提速、環境大改善、民生大保障、區域大發展的“先手棋”

我市將成立專班,建立市、區兩級徵收工作專班,制訂重點工程徵收任務清單,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全力推進。

同時,突出重點,以重大產業項目、軌道交通、伊通河綜合治理、東部快速路南延長線等30個項目爲重點,集中力量推進徵收工作。配合省裏完成長春至太平川、煙筒山至長春、長春至拉林河項目徵地拆遷任務,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我市還將加快出臺《長春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建立房屋徵收機構評估誠信體系,推行“黑名單”制度,着力打造“陽光徵收”平臺,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積極應對疫情保障城建工程建設

疫情雖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輸入型風險依然很大,決不可掉以輕心

我市將嚴格依照國家和省、市對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不留空檔、不留死角,緊盯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強化措施、細化責任,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城建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建設任務,達到投資強度。

我市將牢牢把握安全發展底線,加強城建領域安全生產,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對建築施工、交通運輸、房屋安全、市政公用設施、公園遊樂設施、危化物處置等實行嚴格監管。要壓實屬地、行業質量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確保安全工作落實落地,堅決防範和遏制重大事故,爲全市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長春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