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夏能够在诸多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外交政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题/《清平乐》中的西夏:为什么它能够贯穿两宋。

  • 题/《清平乐》中的西夏:为什么它能够贯穿两宋?而且还叼的不行?

  • 文/有疾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摘要: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西夏的突然反叛让整个宋朝上下震惊,宋仁宗调集兵力,将领换了一茬又一茬,却屡次大败而归。 不过《清平乐》主要是聚焦于宋仁宗的电视剧,对于西夏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只是通过范仲淹、韩琦、狄青等人在边境的对话与行动来勾勒出宋、夏边境的不安生。 那么西夏又是凭借着什么能够稳稳地割据一方,并且延续两宋,直到成吉思汗时期才被灭亡的呢? (《清平乐》海报)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西夏的建立者本身是羌人的一支,被称为“党项羌”。他们原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上,身旁就是当时强大的吐蕃。因为吐蕃太过于强大,所以党项羌就与另一支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一起对抗吐蕃。 吐谷浑被灭之后,党项羌就请求依附唐朝,被安置在今四川省阿坝州的松潘草地上。后来又是被吐蕃撵着打了一路,最终落脚在今甘肃一带。 之后因为平定黄巢之乱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在五代的时候,他们不断向占据中原的政权效忠,简单来说就是谁占据中原他就效忠谁,但实际上过的是割据一方的生活。 (李元昊) 直到北宋建立,大势已成的李元昊直接和宋朝撕破脸皮,自立为帝。并且在多次大战中打败宋朝。 这就是《清平乐》中宋朝与西夏之间的背景故事。 原因当然得先说西夏的地理条件。古代战争对于地形地势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你的国家四周都是山脉的话,那么别人的补给线就会无限拉长,想要攻破就得费一番力气。西夏恰巧就是这样的地形。 (西夏地形) 从上图就可以看出来,西夏虽然被夹在中间,但是依旧凭借着天险将宋朝、吐蕃等政权拦在外面。坐拥贺兰山、六盘山等天险,除非西夏犯傻,不然想要攻破西夏不死也得被扒掉一层皮。 当然,单是有天然屏障并不能保证西夏将近二百年的统治。它要战斗,所以需要马匹以及丰美的水草;它要让自己的臣民吃饱,所以得有肥沃的土壤。 而河套地区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可以说西夏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西夏并没有将河套平原全部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但是这一部分的“塞上江南”也能保障他们部分生产生活需要。 (西夏疆域图)

灵活的外交政策

西夏能够在诸多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外交政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不然一个不小心引来四面围攻,就算是大罗神仙也挡不住灭国的厄运。 (西夏四周的势力示意图) 西夏在应对不同势力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不过大致上分为两种。 首先西夏对于和自己临近的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势力采取的是怀柔与招抚的方式。毕竟西夏面对辽国或金国,还有宋朝的轮番攻击有些力不从心。它必定不希望自己的后院起火,引来一众的强敌。所以能不动兵就不动兵。 面对辽国、金国和宋朝这样比较大的势力,西夏采用的外交方式就是以战求和,然后依附更加强大的势力。西夏就像是一个砝码,它偏向哪边,哪边的胜算就大一些。所以成为宋、辽两国之间的“平衡器”。 而因为西夏独特的地理优势,别人一时半会还打不下来,所以只能和西夏议和。 就像西夏对北宋取得三场大捷,但是依然和宋朝议和称臣。和辽国也是,打了几场战争,西夏称臣。后来金国崛起,西夏立马放下自己和辽国的合约,一点不带留恋的就投入到金国的怀抱中。 能放下自己的身段,不去计较外面对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西夏的生存之道。 (西夏、金与南宋势力图)

自己的文字文化

可能很多人在说起西夏的时候都忽略了这一点,但是这一点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永久的延续下去。 具有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文化,同样的文字才能使一个民族具有向心力,才能拧成一股绳,产生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感。 西夏处在多种文化的交界处,它也积极吸取各种文化,最终创造出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套体系。它的礼仪、文字、宗教、文学无一不是经过精心的改良。这在古代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西夏文字,看着眼熟但一个都不认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少数民族势力,但是他们都没能像西夏一样长久的生存下去,一个理由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 为什么汉民族的身份认同感这么强?还不是因为说着一样的话,用着一样的文字,天然就有一种亲切感。别看平时互相内讧什么的,面对外来冲击的时候能够瞬间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汉字)

结语

当然,西夏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还有诸多的因素,像什么宋朝因为文官害怕武将崛起,所以拼命扯后腿啦;宋朝的冗官、冗兵之类的问题啦,都是从另一个角度帮助了西夏。 据有学者分析说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十五到六十岁的人都自备弓弩甲胄,总兵力在六十到七十万之间,所以总人口数在二百万到三百万之间。再加上羌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好战成性。所以能够一直维持战斗力。 还算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也是他们能够长久存在下去的原因。 不过西夏也有自己的短板。在《清平乐》第三十集中,为什么狄青会对偷偷跑去和西夏进行交易的官兵痛恨不已,甚至不惜斩杀以儆效尤? (狄青教训私自贸易的士兵) 那是因为在民众的日常必需品中,有一部分都需要边境之间设立的榷场进行交易。所以宋朝经常会利用榷场来限制西夏。 不过总的来说,西夏的崛起还是离不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圆滑的外交政策作为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