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作爲中國文化的特徵之一,受到了古文化研究者的追捧。因爲大門不僅是整個建築物通向外面的主要通道,也是一院民宅的門面,直接展現着主人的愛好、家境與社會地位。

邢臺市區乃至周邊郊區,明清時的建築和民宅也不少。門可謂是五花八門,各有千秋。今天我們所展示的就是邢臺郊區一處鄉村裏的古宅們。

這個門第一眼看上去就與衆不同,門框爲整塊石頭堆砌而成,而非青磚壘砌。石頭正面和內側均有雕刻,門頭與其它人家並無二致,都爲青磚,木料和瓦組成。亦有精美雕刻。門爲鉚釘大鐵門,鄰居說這裏的房子大概也就50-60年的樣子,不是太古老。

大門左右兩側石柱正面圖案一致,均爲上下刻有石獸中間位祥鳥獻瑞的圖案。方顯中國文化的對稱性。

門柱的內側雕有寓意“福祿壽喜”和“馬上封侯”的石畫,做工也堪稱精湛。在邢臺的古宅門中,類似這樣的門柱雕刻非常少見,我們在山西的喬家大院可見這樣風格和代表寓意的石刻畫。能出現在這裏,也說明這家主人也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人物。

古老的大門,一磚一石一瓦都展示着歷史的文化積澱;一雕一刻再現着中華民族的建築文化,依然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追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