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的上饒市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有美景、有美女、有美食、有故事。

立冬時節,桂花落柚子香。河北名人名企文學院30名作家,應上饒三清媚女子文學社邀請到這裏採風,行走在上饒的土地上,猶如走在巨大的調色板裏,稻田連片、茶樹成行,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粉牆黛瓦,與河北大平原的景色形成巨大反差,江南的美景正好可用醉人兩個字描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這句話寫於此處,實在是順理成章了。

火車把我們送到上饒市的欣凱皇冠酒店,三清媚女子文學社的毛素珍會長等文友,已經陪同先期到達的秦皇島、滄州、廊坊等地的朋友喫過飯,但還是堅持等到我們最後一批客人到來後,才帶着滿臉疲倦離開。

北方的男人不好酒的沒幾個。安排好房間,我們幾個從石家莊來的老男人商量着到街頭走走,尋兩杯酒喫。

賓館的對過有幾家小喫店還亮着燈。我們隨便進了一家,正準備打烊的老闆娘欣欣然迎了上來。

“還能喫飯嗎?”我們頭兒問道。

“好哇好哇,請坐吧。”

小酒店的擺設是簡單的長條桌,順牆有一溜桌子,擺着各種半成品菜餚,標着價格。客人“看圖說話”喫什麼點什麼。

點了香辣牛腳、鴨四寶、豬皮豆腐等地方特色菜之後,我發現了燈箱上標價1.5元一個的燈盞米粿,那可是上過央視的江西鉛山名小喫。

“老闆娘,再來份燈盞米粿。”

“實在對不起,做不出來,你們來得太晚了。燈盞米粿做起來很費事的,怕你們等不及。”老闆娘滿臉的不好意思,反覆向我們解釋。

“我們這裏的燈盞米粿鉛山最有名。它要先將大米放在水裏浸泡二個小時以上磨成米漿。再將米漿放入鍋加適當的鹽和鹼,用中火去煮,米漿變成團,還要用鍋鏟用力揉,一邊揉一邊在鍋底擦菜油,防止粘鍋。揉好的粿團捏成燈盞的樣子,放入蒸籠中,填入美味的餡後蒸20分鐘左右纔可以喫。”

燈盞米粿沒有喫到,我稍稍有些遺憾,但還是伴着一個喫貨對燈盞米粿的嚮往進入夢鄉。

是毛素珍會長,圓了一個喫貨的夢。不日,我在山清水秀的鉛山葛仙山腳下,一個叫虹橋上的地方,走進了“六一草堂”。

“六一草堂”是三清媚女子文學創作營之一,得名來源於宋人歐陽修。早在400年前,歐陽修的後人選中並遷徙到這裏定居。

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即“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爲六一乎?”。

緊靠“六一草堂”一側是廚房,毛素珍大姐正和幾老年婦女人爲大家準備午餐。毛大姐準備的午餐全部是鉛山當地的風味小喫,如糯米煎餅、芋餃、發糕等,滿桌的杯盤看上去極爲壯觀,這樣的宴席在河北是見不到、喫不着的。毛大姐稱其爲文學宴。

當我們幾位步履蹣跚到達“六一草堂”的時候,先頭部隊已經去果園採摘馬家柚了。

毛大姐特意請來幾位當地老人爲大家做了鉛山地方有名的燈盞米粿。這些老人一大早就開始準備了,我鑽進廚房,看到燈盞米粿的託和餡料早已備好。廚房裏煙火繚繞、熱氣騰騰,幾個大籠屜裏擺滿捏好的“燈盞”,一個搪瓷大盆盛着炒制的餡料。

一位老奶奶見我不停地拍照笑道,鉛山的燈盞米粿只有家裏來了貴客才能喫到。

我問她盆裏的餡料都是什麼,老人說,應季的白蘿蔔、黃豆牙、香菇、春筍、豬肉、墨魚,只要美味合口味什麼都可以。

當人們從柚子園歸來的時候,熱氣騰騰的燈盞米粿也出鍋了,毛大姐將籠屜裏的燈盞米粿一個個用筷子夾到盤裏。我上前幫忙,卻發現並不像平時夾餃子那麼簡單,稍不小心就會夾破。毛大姐說,用筷子不能去夾,而是像用鏟子一樣,託底上挑才能將精美的燈盞米粿,一盞盞挑到盤子裏。

當地人喫這種美味的燈盞米粿時,需要配一碗撒上蔥花、香菜、辣椒粉以及香醋、香油的骨頭湯,特別有儀式感。

燈盞米粿這種當地人招待貴賓的食物,我們喫得盡情盡興。葛仙山下品嚐地道的燈盞米粿,着實讓大家感受到了江南炊煙裏那種別樣的淳樸親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