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間投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創新舉措完善機制助力民營經濟做優做強

記者 曾媛

    2016年、2017年兩年間,民營經濟實現從366.74億元到409.06億元的增加值,完成全省第12名到第9名的增速。

    這兩年,全市民間投資總量從2016年的319.93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370.46億元,連續兩年全面完成省下達民間投資佔比考覈目標任務。

    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民間投資184.97億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

    記者近日從市民營辦採訪獲悉,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化組織保障,完善配套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全力促進民營經濟跨越發展。全市民營經濟已成爲支撐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

    堅持數量質量並舉

    全市民營經濟總量不斷提升

    近年來,我市全方位招引民資民企,先後在北京、廣東、浙江等地舉辦廣元籍企業家返鄉創業座談會、招商引資推介會,成功回引一批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招引一批知名企業落戶廣元。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各類市場主體累計137349戶,較去年同期增加19759戶;其中,企業23534戶,較去年同期增加2699戶;農民專業合作社4087戶,較去年同期增加559戶;個體工商戶109728戶,較去年同期增加16501戶。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新發展各類市場主體11846戶,新發展企業1906戶,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98.47億元,增速快於同期GDP。

    利用“市校合作”“校企合作”“九廣合作”“浙廣合作”機制,開展產學研對接、企校所聯姻,持續實施品牌培育計劃和“四上”企業重點培育行動,推動優勢民營企業做強做優。2017年以來,我市先後引進民營企業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等單體投資過百億的企業2個;引導知名企業娃哈哈等已進駐廣元的民營企業再投資10億元擴大生產。

  健全完善政策體系

    不斷強化民營經濟發展保障

    我市先後出臺《大力促進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意見》及工業穩增長15條、促進房地產35條、外向型經濟穩增長16條等政策措施。2018年,市領導先後10餘次帶隊、組織民營企業赴省外開展展銷推介活動。

    設立工業發展基金、企業應急轉貸資金等融資平臺。2016年以來共開展銀企、政企對接會230餘次,達成意向融資近300億元。做大市縣兩級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累計爲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提供80餘億元貸款擔保業務。近年來,各金融機構先後推出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商戶聯保貸款和存貨質押等貸款模式,降低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支持民營企業上市和掛牌融資,全市新三板、四板掛牌數量不斷攀升。積極推動民營企業由“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支持幫助民營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先後選派500餘名民營企業家赴高校培訓。

    目前,全市共建成各類創業園區(孵化基地)36個,其中:國家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基地)8個,扶持1280名創業者創業。開展“資金+導師+培訓+維權”創業服務,培訓各類返鄉創業3460人,培訓後成功創業1120人。

    打造優良發展環境

    不斷凸顯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爲促發展合力,我市每季度召開一次民營企業座談會、組織一次民營經濟大講堂、調研走訪一批民營企業。每季度組織召開“重大投資項目、工業企業、商貿企業、外貿出口企業”問題會商會。2016年以來,共解決民營企業、民資項目問題和困難300餘件。每位市領導聯繫1—2戶民營企業,定期深入民營企業調研、解決問題。

    我市還聘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定期來廣元開展促進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題宣講和培訓,不斷激發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與活力。

    出臺《招商引資政策落實情況集中清理工作方案》,及時解決承諾事項不落實、證照辦理不及時等具體問題和困難。開展營商環境問卷調查、營商環境大討論和意見徵集。結合廣元實際,2018年,我市出臺了《廣元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

    在全省率先發布審批服務和公共服務“馬上辦”事項、責任、流程、時限清單,清理優化投資項目“一窗進出”並聯審批事項、責任、流程等工作,出臺《廣元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速措施》,投資審批部門由21個減少至16個,事項由130項減少至116項。持續開展減稅降費活動。

    每年評選表揚10名“優秀民營企業家”、10名“優秀個體工商戶”;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創業巡診等各類創業活動。如今,“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在全市民營企業蔚然成風。

編輯:吳敏佳

來源:廣元日報、廣元新聞網

知廣元   知天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