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外界,他被稱爲“搜狗輸入法之父”,最近他又在做短視頻領域的創業,剛好看到國外新出現的短視頻產品 Quibi,讓我有了一些關於創業新的思考,正好這裏跟他交流一下。毫無疑問,Quibi 是個超豪華創業項目,Ebay CEO 和 Disney 董事長的夢幻組合,一創業就獲得 18 億美金的投資,一上線就是一個精美、完善的產品,有內容資源,有技術專利。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周航

來源:還是不舉手就發言(ID:JustBB2)

這是“航叔來信”的第五篇,寫給我投資過的一位創業者馬佔凱。在外界,他被稱爲“搜狗輸入法之父”,最近他又在做短視頻領域的創業,剛好看到國外新出現的短視頻產品 Quibi,讓我有了一些關於創業新的思考,正好這裏跟他交流一下。歡迎你讀。

佔凱:

最近,很多人都關注到了這款豪華創業的短視頻產品 Quibi,我在這邊自然能夠馬上購買使用,同時也第一時間告訴你,建議同樣正在短視頻領域創業的你關注研究,並且期待你的反饋。很感謝你及時的反饋交流,其中你談到“第一天就有廣告,就賺錢,有商業閉環……”的觀點,讓我不禁有了些新的思考,在這裏和你分享一下。

毫無疑問,Quibi 是個超豪華創業項目,Ebay CEO 和 Disney 董事長的夢幻組合,一創業就獲得 18 億美金的投資,一上線就是一個精美、完善的產品,有內容資源,有技術專利……天啊,是不是讓每個創業者都羨慕的流口水啊,他們不成功簡直沒有天理啊!反之,是不是也說明“如果我們沒成功”是因爲沒有這樣的資源和先天條件?看到 Quibi,可能很多創業者會這麼想。

那麼,我怎麼看呢?

我在前兩年寫的那本書《重新理解創業》中,談到過一個話題“加速度比初速度更重要”。

廣告

重新理解創業:一個創業者的途中思考

作者:周航

京東

Quibi 就是一個典型的“初速度”很大的公司,豪華團隊、天賜資源、海量資金,一出生就是一款優秀的產品,高舉高打地運營投入,成熟自信的商業模式。恰恰如此,我反而更擔心 Quibi 的前景。

首先是定位,毫無疑問 Quibi 看到了用戶需求,做了一款介於 Netflix 和 Tiktok 之間的產品,PGC 產生內容, UI 和 UE 一流,內容看起來很有優勢。問題是,用戶真的需要一個 8 分鐘的視頻嗎?至少從目前看,這是一個需要驗證的命題,如果不如預期理想呢?如果幸運的話,可能效果會不錯。下一個問題是真的能可持續生產高品質的 10 萬美金/分鐘的內容嗎?如果可以,生產量有多大?最終是全自制,還是形成內容範式,成爲平臺,推動全行業向純手機短視頻轉型?

Quibi有一個叫 Turnstyle 的橫豎屏切換專利技術

橫屏和豎屏看到的畫面完全不一樣

這些問題都很大,都需要小心翼翼地不斷求證驗證修正。試錯、糾錯、不斷迭代演化成長,是每個創業公司必然的成長規律,沒有一個公司是天生必然正確的。如果意識到這點,每個創業者自然對創業會多一份謙卑和敬畏,再多的錢也要小心試錯。做的好,是應該的;做的稍有不好,外界觀感瞬間粉轉黑,各種看衰聲音就會來了。

所以,除了少數從大公司業務分拆或孵化的業務成功上市,我其實挺爲那些“出身好、拿錢多、衆望所歸,高舉高打”的創業朋友擔心的,怕他們一梭子把子彈打完了,沒打着獵物,自己、資方和媒體的心氣都散了,再堅持創業恐怕就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了。

說了這麼多 Quibi 的話題,還是說回我們自己。和 Quibi 這樣的出身相比,絕大多數創業項目都是草根,不大可能擁有這樣的出身、資本、行業人脈。創業公司大多是“三無公司”,沒錢沒人沒資源,這是創業的常態,我們無可抱怨,對含着金鑰匙的人也不必羨慕。和那些“初速度”很大的公司相比,我更喜歡那些“初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的創業項目。因爲很邊緣,很草根,沒錢沒人沒資源,你沒法用資源撬動市場,你所能做的只有“邊緣創新”。邊緣,就是那些巨頭們“看不見、看不上、看不懂”,而且可能還是“不願幹、不會幹,不好乾”,甚至是“幹了還自傷其本”的地帶,一定要足夠邊緣,如果按這個標準來看,我覺得 Quibi 理解的這個市場還不夠邊緣。

聊到這裏,你也可以思考一下你現在的事是不是夠“邊緣”?有了“邊緣”,再說說“創新”。這裏所說的創新,不是簡單地發現了個“痛點”,做個產品解決一下問題,也不是找個“差異化,暫時空白市場”的點,最好能夠站在未來回望現在,做出些結構性創新的嘗試,我個人是特別欣賞這類型創業的。

這封信只是蜻蜓點水般地談談一些個人觀點,沒有展開。希望對你的創業產生一點碰撞火花的作用,也期待你的觀點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