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的吉他的"手感",我們都會想到些什麼?首先肯定是弦距(string action),即弦高,琴絃到品絲的距離,通常以12品處的數據爲基準,毋庸置疑;

其次應該是琴頸形狀,以及有效弦長指板弧度,甚至品絲規格、指板材質等等;

相比之下,指板寬度(通常指的是上枕處寬度)屬於不太受關注的,偶爾有人問到,但也僅止於"寬度";

至於琴絃間距裏頭的學問,更是沒多少人關心。

琴絃間距其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參數,關於這點,基本都是制琴師在操心,而且它比你想得要複雜得多。

是確定兩側琴絃距指板邊緣的距離,根據各人演奏技巧的差異,這裏大有文章可作。例如對於某些吉他手來說,琴絃距指板邊緣太近,演奏時琴絃常會順着品絲滑出指板。那麼將琴絃距指板邊緣的距離設置得寬一些,他們彈起來會更舒服。當然,指板的寬度已經決定了琴絃間距的上限,這樣勢必會擠壓剩下的空間,琴絃間距只能變得更窄,唯一的辦法就是拓寬指板。因此這類吉他手通常選擇1 11/16"或者更寬的指板。

敏感的手指

我們的手指是非常敏感的"精密設備",千分之一英寸精度的變化都能感知到。琴絃間距自然會影響你對"這支吉他手感如何"的判斷,而且影響還不小。

正式說到琴絃間距的設置,目前業內有三種"思想流派"

1、琴絃中心線間距相等(center-equal)

2、琴絃邊緣間距相等(edge-equal)

3、漸進式琴絃間距(progressive)

例如下圖中的吉他採用的設置方式是"琴絃邊緣間距相等",而各琴絃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是不相等的,兩低音弦(5弦和6弦)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最大。

第一種、製作新的上弦枕時,開弦槽是最方便的;

第二種、琴絃邊緣間距相等。因爲每根琴絃直徑不同,朝着低音弦方向,琴絃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另外它有一個缺點,更換不同規格的琴絃時,原先設定的參數就亂掉了。製作新的上弦枕時,開弦槽略麻煩,需要做一下計算,算上琴絃的厚度。另外需要用到量塊。

第三種、顧名思義,朝着高音弦方向,琴絃中心線之間的距離逐漸遞增(和第二種方法正好相反),使得高音弦部分的琴絃間距較低音弦部分更大,據說是爲了照顧常在高音弦部分使用推絃等複雜技巧的吉他手。我自己沒有買過這樣的吉他!不過提供類似選項的廠家都信誓旦旦地承諾它的優越性,很多用戶的反饋也不錯。

文字比較抽象,於是畫了幾張張示意圖,更直觀地解釋一下以上三種方法。意思算是表達清楚了,不過這個做圖水平……嘿嘿。除了上述內容,琴枕的微調對於琴絃張力以及聲音的平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制琴師們手裏的小祕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