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時間,“雙11”已成爲每年零售業井噴式狂歡的一天,今年“雙11”依舊如此。天貓將自己“雙11”的成績定格在2135億元,再次創造了新的紀錄。或許也是基於這種增長,今年各品牌的戰報也提升了一個量級。從這些戰報來看,“我先賺他一個億”似乎已成爲大家可以輕鬆實現的小目標。加上另一電商巨頭京東“雙11”1598億元的戰績,在將近4000億元市場的面前,不禁引發一個思考:這場龐大交易過後,稅收會是一筆糊塗賬嗎?

  1 億元起的銷售戰報

  與天貓有些不同,京東“雙11”的業績是從11月1日開始計算的,兩家共同創造出的這一新紀錄是什麼概念?有數據機構曾預測稱,預計日本在2018年的網上零售總額將超越8491億元(1220億美金),按照這個數字,中國人僅用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創造了日本全國近半年的交易額。

  今年,企業在這一天的銷售數據也格外搶眼,美的空調銷售額最終定格在11.6億元、老闆電器賣了4.2億元、九陽突破5億元、三隻松鼠賣了6.82億元、良品鋪子也超過了4億元的銷售……似乎今年“雙11”沒賣到上億,企業都不好意思出來說話。

  "最好先定一個

  能達到的小目標,

  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好的。

  在捷報頻傳之後,當被記者問到繳稅問題,所有企業基本選擇了沉默。比如對於天貓來說,2000多億元交易額究竟該如何繳稅?天貓企業負責人以“同事們在忙雙11收尾工作”爲由,表示暫不能進行回答。京東對稅收問題的回覆也並沒有十分積極,在相關問題發給京東負責人後,截至發稿時也同樣未收到回覆。具體到各品牌也同樣如此,當記者詢問良品鋪子在創造4億元銷售之後,可能會涉及多少稅費時,除回覆“公司都是嚴格要求按照國家要求正常交稅外”,相關負責人對其他問題也不願再多說。

  2 稅收該怎麼算?

  那麼按照相關法律來說,這些企業到底該繳多少稅?對此就有行業人士稱,企業應繳的稅收公式,是(銷售額-進項稅額)×稅率,其中進項稅額包含企業生產成本等可抵扣費用。以美的空調爲例,曾有說法稱目前空調成本平均要佔銷售價格的75%左右,那麼按照這一公式推算,美的“雙11”就要繳納4600萬左右的稅額。當然這個數字並不準確,因爲涉及到的進項稅額包含很多方面,所以最終金額可能會出現不小差異。

  不過一位品牌負責人說出這樣一個情況,類似“雙11”時,其實很多品牌的產品前期就已賣給平臺,所以向消費者銷售後,負責開票的也是平臺方。這是否意味着一方面企業實際上並沒有獲得戰報上公佈的銷售額?另一方面大部分稅額該由平臺方來承擔?對此這名負責人也不願再進一步說明。

  對於淘寶C店來說,同樣面臨繳稅問題。據一位行業人士表示,網上目前主要說法是年銷售額未超過36萬不用繳稅,但其實不夠準確,應該是每月不超過3萬元或按季度繳納不超過9萬的企業不用繳稅。如果單月產生3萬元以上的交易額,同樣需要繳稅。

  3 電商與稅

  其實電商繳稅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只是這個話題的出現,此前更多方向,是人們擔憂開始繳稅是否會阻礙電商平臺發展。但從去年開始,整體聲音開始有所轉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也在公開場合表示,“好的電商企業肯定不是靠稅收優勢生存的,阿里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嚴格的稅收制度,不希望稅收問題成爲企業發展的隱患”。

  不過目前在稅收方面確實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企業發佈的各種戰報,對於稅務部門來說不能作爲參考依據。雖然過後政府相關部門會進行覈實,但如果出現數字不一樣的情況,只需要企業把情況說明清楚即可。也就是說,目前基本沒有強制措施不許企業進行對外隨便發佈數據。

  此外,在繳稅這個問題上,從電商平臺角度看,很多商家最真實的交易記錄都掌握在其手中。相比線下主要通過開具發票才能統計商家收入來說,擁有大數據技術的互聯網平臺理論上似乎更容易提供這些數據。但現實卻並沒有理想中的那麼美好,如淘寶等平臺在政府日常工作中,是很不願意提供相關交易數據的,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所以上述人士也表示,隨着電商規模繼續增大,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的即將實施,稅收的正規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電商發展路上的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