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东面是一片海……

是孔子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那片海,

也是管仲提出“官山海”的那片海。

2000多年前,齐桓公问管仲何以富国,管仲告诉他:“惟官山海为可耳”。由国家组织开发山海资源,国家就能富强。齐国是“海王之国”,即海洋大国,必须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其中重点是海盐。齐桓公接受了管子的意见,由此使齐国日益强盛。

如今,在同一片土地上,经略海洋再次成为焦点。

咱山东海洋的家底有多厚?

有几张优势牌?

2017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48万亿元

分别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1%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0.4%

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二位

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盐业、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

5个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山东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海洋,最大的新动能也在海洋。”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基础雄厚,优势明显。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

濒临黄渤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流域广阔腹地,北临京津冀,南接长三角。

山东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

海岸线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

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

海岛589个,海湾200余个

(青岛港)

(日照港岚山岗区)

(烟台港)

拥有青岛、日照、烟台3个4亿吨大港

海洋生物、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

海洋高科技人员占全国40%左右

还记得前几天刷屏的“小丑鱼”潜龙三号吗?

(潜龙三号)

5月3日,圆满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B航段任务的“大洋一号”船满载着70名科考队员和船员,以及丰硕的海试与调查成果“回家了”——停靠青岛市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至在该航次中,“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潜,获得大量试验数据和丰富调查资料,共计45天总航程6208海里。

“大洋一号”“科学号”“向阳红01”……这些海洋科技领域的“国之重器”都有一个共同的母港——青岛。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12年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其母港国家深海基地也位于青岛鳌山湾畔。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科教优势明显。

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

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10个

(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国家深海基地)

拥有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重量级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海洋领域驻鲁院士22位,海洋高科技人员占全国40%左右

其实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从未落后

中国海水养殖经历“鱼、虾、贝、藻、参”5次产业浪潮,这5次浪潮都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并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

上世纪90年代率山东先启动“海上山东”建设跨世纪工程;2010年山东成为第一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

总书记这样期许

山东海洋发展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山东海洋发展。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工作时指出,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在东部要以发展蓝色经济、高效生态经济为主导,建设重要经济增长级。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海洋蕴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山东有条件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希望山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建设海洋强省

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

总书记对经略海洋提出的新要求,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全国两会在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讨论热烈。

有优势亦有短板,建设海洋强省山东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面对。

创新贡献不足

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代表说,山东是海洋大省,也是海洋科研大省,海洋科教机构占到全国的30%,海洋科研人员约占全国的50%,海洋高端人才占全国的70%。但与此同时,山东海洋经济增加值对整个GDP的贡献只有19.9%。

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吴立新认为,主要是因为我省在海洋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力量还不是很强。

生态环境不优化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海洋在国家战略布局和山东半岛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省政府参事、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侯一筠委员深有感触地说。他注意到,仅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在修复海洋生态方面的总投入就超过1100亿元,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港口整合不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代表说:“总书记要求,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我们的装卸效率毫不含糊,肯定是世界最高的,但在港口综合功能、功能延伸等方面还有差距。”

此外,山东还存在海洋意识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沿海地区重近海浅海、轻远海深海,内陆地区“不靠海不吃海”,全省陆海统筹、协同推进、向海发展的理念尚未形成,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有待增强。

海洋经济总量大,但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不足,海洋服务业发展滞后,占比低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待壮大。

加快海洋强省建设

山东已经开始行动

认识到优势与短板,山东已经在行动。

2017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策部署,纳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刘家义指出,着力在推动开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挥山东海洋科技优势,构建开放型海洋产业体系。抓住全球海洋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机,加大陆海内外联动力度,提升海洋产业合作水平,全力打造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境外建设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和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带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尽快抢占海洋产业制高点。

为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省委专门成立海洋发展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省委书记刘家义任组长,省长龚正任副组长,省直多个部门参与。

2018年3月28日,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打响了我省港口资源整合的“第一枪”。该集团注册资本135亿元,整合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三港资源,将统筹东营、潍坊、滨州三市港口及岸线的规划、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推动实现渤海湾区域港口一体化协同发展。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未来的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海洋经济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做强海洋经济新动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添强大动力。

(大众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