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演藝圈,懂得鬧中取靜是演員的大智慧。

看完《你好,之華》,我更加堅定了周迅作爲演員的這份大智慧。

#靈氣轉化成智慧,是演員的又一次進階#

周迅過去長期被打上“精靈”的標籤,很長一段時間裏,周迅的表演都與靈氣這個詞進行了高頻捆綁。

她確實有着其他演員難以企及的靈氣,靠着靈氣她打下了演員的江山基礎。

靈氣是她的加成,也是桎梏。

靈氣很耀眼,周迅的代表作裏,靈氣確實是表演的加分項目。

但表演的高級境界是收放自如,靈氣加持,可以奪目綻放,靈氣收斂,質樸的表演也能打動人心。

在周迅的《你好,之華》裏,她的表演很靜。

這是她從影以來第一次演這種充滿家庭氣息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過得從容自由,守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唱着一首對青春的讚歌。

之華是個很普通的女人,詮釋這種角色需要演員卸下盔甲,靜心,歸心地去詮釋。

以往周迅的角色需要她把情緒攪得天崩地裂,從而完成一個又一個內心複雜的角色。

早期周迅也飾演了一些現代家庭倫理的角色,像《紅處方》,還有《生死劫》,都是一些掙扎着的邊緣角色,那時候周迅的文藝作品都帶着各種傷痕。

於是這次《你好,之華》的表演真的很純淨。

一出場就是姐姐的葬禮,然後之華代替姐姐參加同學聚會,還被簇擁着上臺發言,整個人都是囧的,怯場的。

從未見過周迅如此生活的一面,她很鬆弛地放空了自我,與小城的生活氣息融爲一體。

之前《我的早更女友》的開場戲也是大羣戲,周迅在學校禮堂裏穿着婚紗,徜徉在幸福甜蜜中,但那個場景下的表演還是看得出痕跡。

今時今日,周迅終於可以輕鬆駕馭這種“過日子”的戲份了,歲月沉澱是演員的最佳助燃劑。

生活是表演最好的老師。

《你好,之華》帶着日系固有的清新自然風,講述了一代人的成長。

之華在青春期的時候活在姐姐的陰影之下,姐姐什麼都比她好,她偏偏還暗戀那個喜歡姐姐的男同學伊川。

姐姐去世後,之華還以姐姐的名義和伊川寫信,就爲曾經那份青春的情懷,僅僅是追憶。

這個角色很淡,但也很有溫度,周迅戲份不算很集中,有點紀錄片的味道。

日常生活的鏡頭裏,周迅要展現出過日子的踏實,偶爾也有些情懷的小浪漫。

她和尹川述說姐姐遭遇家暴的時候,整個眼眶都紅了,就在哭出來的一刻,她用手遮住了雙眼。

我一個朋友說看到這裏,馬上就被周迅的那股勁給帶哭了。

周迅的這次表演是化繁爲簡,很多特寫鏡頭都是紀錄片式的,她給的反應也是滿滿的寫實感。

此前《表演者言》裏,她說過很想做一個紀錄片演員。

她也很享受《你好,之華》裏的長鏡頭表演。

演員的底蘊到了一定峯值,就會特別期待這種寫實型的投入和釋放。

表演痕跡要淡,角色印記纔會深,深入人心是靠着淡然的表演心境。

周迅牢牢把握住了演員的鬧中取靜。

#解讀演員最大的神祕感只有作品#

懂得鬧中取靜真的是演員的大智慧,各行各業其實都需要這種抽身感。

這讓我想到了好萊塢傳奇女星葛麗泰·嘉寶,嘉寶的神祕感不僅僅讓影迷們癡迷,更是讓同行們羨慕。瓊·克勞馥說過嘉寶的神祕感成就了她的表演。嘉寶甚至在拍攝一些大特寫鏡頭的時候,都會要求用幕布把自己入戲時的狀態遮擋起來,她不想被外嘉寶一生接受採訪的次數都屈指可數,隱退之後更是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

五光十色的娛樂圈很容易分心,演員如果太本能地享受這份熱鬧,可能會釀成表演上的雜質。

她這幾年慢慢沉靜下來,明星周迅把曝光度降到最低,演員周迅靠作品慢慢解密自己。

爲了宣傳這次電影,她近期展開了屈指可數的幾次自我解剖。

最開始就是和陳可辛對話“衰老”,她說出了自己最真實的焦慮,此前也因爲衰老而落淚。

這也是歲月賦予演員的珍貴禮物,好好感受自己的真實變化,篤定地接受每個階段的自己。

她在拍《你好,之華》的時候,並沒有受《如懿傳》的輿論影響,要知道這部電視劇的焦點全部壓在了周迅身上,能及時隔離各種紛擾,這種強有力的抗干擾能力是讓人佩服的。

這些年周迅的曝光值很穩定,基本就是幾個固定點:拍戲、公益、少而精的時尚活動。

其他時刻,演員周迅是隱形的。

控制好曝光值,也能平衡好演員的得失心。

女演員在這一塊比男演員要辛苦得多,男演員在各個年齡段都能收穫均衡的資源,女演員的年齡是瓶頸。

因爲年齡和戲路,很多女演員都出現過心態失衡,情緒一旦失控,事業也會隨之影響。

演藝圈很現實,留給演員自我調整的時間不會太久。懂得鬧中取靜的人,自我修復能力會比常人快很多。

演員的心境很重要,長時間處於放空狀態纔能有飽滿的空間去吐故納新。

周迅這次的之華展現出了演員的新底蘊,前兩年她可能還在準備和調試,《明月幾時有》裏,她試着告別過去那種靈氣式的表演,到了《你好,之華》,她整個表演一氣呵成,潤物細無聲。

懂得合情合理地審視自己,懂得在不同階段做不同的業務升級,升級不是靠各種新招式的堆砌,而是靠心靜來做緩衝,來做減負,演員周迅做到了。

【還可以繼續關注我們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