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熨斗是家庭常用的工具,古人用的熨斗和現在的熨斗不一樣,現在都用電顯得十分方便,可在古代,熨斗使用起來就沒那麼好用了,在我國漢朝的時候,熨斗就已經普遍使用,最開始的時候是使用滾燙的開水來傳導溫度,可如果在冬天,水很快就會涼,使用起來十分麻煩,所以後來改用木炭,用燒紅的木炭放入熨斗盒子裏,達到一定溫度時就可以用來熨衣服了,可用木炭也有弊端,由於溫度過高,一旦不小心就會燒壞衣服,而且還會有火星跳出,所以也把這種熨斗叫“火斗”或者“金斗”,金斗和火斗的區別就在材質上不同,一般的火斗是用鐵製成的,而金斗只用在帝王家,外表鍍着金。

  熨斗不僅僅是我國獨有的產物,在十七世紀的歐洲也出現了熨斗,歐洲第一件熨斗竟然是用平底鍋做成的,他們將燒紅的木炭放在平底鍋上加熱後就熨燙衣服,不過由於直接和鐵鍋接觸,溫度往往會高達幾百度,經常會將衣服給熨壞,所以這種樣子的平平底鍋並沒有得到普及,而且有的時候鐵柄也會燒熱,往往會弄傷自己,直到二十世紀初,第一個電熨斗才誕生。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可不是如何熨衣服的問題,追本溯源,或許讓大家驚訝的是,發明熨斗最初的用處或許並不是用來熨衣服,而是一種酷刑,這種酷刑就是炮烙,說到這種酷刑,大家都會想到一個人,商紂王,史書記載,商紂王爲人殘暴,他設炮烙,臨酒池,關於商紂王使用酷刑在《荀子》和《韓非子》中都有記載,在正史的記載中,商紂王之所以使用炮烙這種酷刑是爲了懲罰犯人,據說當時商紂王修建了一根很大的空心銅管,在管子上塗滿膏油,然後在銅管的底下升起大火,等待滾燙之時,讓犯人赤腳走在銅管上,因爲有油,很滑,而且很燙,犯人都會掉入火坑中,結果自然逃不了一死。

  不過除了正史,據說炮烙這種酷刑的發明和一個女人有關,使用的是熨斗,這個女人就是妲己。

  據說當年妲己和商紂王在野外遊玩,恰逢大雨,等雨停後,兩人在侍衛的陪同下回宮,可在半路上發現有一課樹被雷劈掉,大火還在燒着樹,樹上的螞蟻火急火燎的跑,可遇到大火都被燒得片甲不留,併發出滋滋的聲音,原本只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商紂王也覺得沒什麼好看的,可妲己卻喜歡上了這種被火燒的聲音,回到宮中就發明了熨斗這種工具,也就是炮烙之刑,用來懲罰犯人,妲己喜歡聽犯人慘叫的聲音,爲了討得妲己的歡心。商紂王就濫用酷刑,只是爲了博得妲己一笑。

  那炮烙之刑到底是使用銅管還是熨斗呢?在《淮南王》中有這樣的記載“炮烙始於鬥”,鬥也就是熨斗,又寫道,“紂王見熨斗爛人手,遂作炮烙之刑”,這說明炮烙這種酷刑開始的時候就是使用熨斗,至於爲何使用銅管,我們可以猜想那是商紂王改良的升級版,更加殘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