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別是80後的外貿人。堅持走這條路的人,對外貿有着由衷的熱愛,對自身有着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能夠做什麼。

做外貿的這幾年,都曾迷茫過,徘徊過,猶豫過,思考過。行業會怎麼樣,我們的未來會怎麼樣,一般來說,外貿人員的未來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踏踏實實在這個公司幹,收入逐年上漲,因爲你每年都會積累客戶,即使不多,但是也不至於你餓死。乾的時間越長,你積累的客人越多,收入也會越多。但是缺點就是,遵守公司管理規章制度,沒有那麼靈活。

第二種:踏踏實實地在公司幹,等自己有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能力,然後自己走出來,自己開個公司,自己幹。 這樣做的風險很大,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十個創業九個死,自己開公司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很有可能一個不小心把積蓄全部搭進去了。

第三種:在這家公司幹兩年,感覺工資待遇不好,然後跳到另一家公司,感覺也不好,又換到另一家工作。總之就是換來換去。自己掌握的知識也就是在外貿剛開始學到的東西。這樣的人生,也許一輩子也就這樣了,成績平平!

第四種:由於對外貿的好奇而加入外貿,幹了兩年之後,覺得外貿是個枯燥的行業,感覺外貿沒有意思。然後跳槽轉行,轉做其他的行業。這樣的人,我不知道在別的行業能不能成功,但是在外貿這個行業肯定不行的。

外貿之路大概就是這幾種了,在外貿路上的你,你選擇的是哪種未來呢?

關於轉型

外貿要發展,唯有求變,尤其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想到容易做到難,很多企業也知道要轉型,但是絕大多數外貿企業還只是停留在“喊幾聲”的階段,沒有具體的行動,或者說一時也找不到行動的方向。

企業是如此,我們外貿人呢?伴隨着企業,同樣也是處在一個轉型的階段,同樣也存在着轉型之殤。特別是80後的外貿人。

80後的外貿人,是搭乘了金融危機之前外貿發展的末班車,目前已經是外貿行業的中流砥柱。但是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出口競爭形勢,他(她)們也必須得思考接下來的路應該怎樣走?

相比我們的上一代70後,80後的外貿人選擇其實已經不多。70後出生的外貿業務員,比我們早10年面臨轉型,那個時候還有機會自己單幹。而如今,談到開工廠大家幾乎都是“談虎色變”。

前不久,我認識的一個外貿高管離職,碰到同行另一家與其職位對等的老總,兩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都發出共同的一個感嘆:“誒,都什麼年代了,還去開工廠,打死都不要去!”……

那麼,我們80後外貿人今後的出路究竟在哪裏呢?

轉型的一些路徑

路徑一:繼續堅持做外貿企業的職業經理人。

堅持走這條路的人,對外貿有着由衷的熱愛,對自身有着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能夠做什麼。同時,要保持自己有持續的競爭力,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和提高,同時對行業的訊息和國際環境的變化保持12分的敏感。

在業務開發和維護的基礎上,要上升到業務管理甚至於整個公司的管理。發展路徑一般是從業務經理,到區域經理,到業務總監,到外貿總經理,甚至總裁。事實證明,有過外貿經驗的管理者,再去管理其它部門,例如生產和財務,往往能夠取得非凡的效果。

路徑二:經營外貿公司或者幫客戶做採購。

採購這個工作看似簡單,要做好的前提是對市場和產品有足夠的瞭解,並且是相對忠誠可靠的。必須得有公司認可你、信任你纔行。

在我所認識的很多上一代外貿人,在這條路上走得都很成功。但到目前,形勢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間人的角色已經被越來越淡化,所以對於80後的外貿人來說,提出了更多的挑戰。一句話,要想重複上一代人的老路,還真的很難。

路徑三:相信大家都能想到,那就是轉行。

外貿工作要想做得好,需要長期的堅持和耐力,雖然待遇豐厚,但是外貿工作的高壓力和長時間的勞動付出,同樣也是個很大的挑戰;有些時候除了平時有意識的積累,還需要那麼一點點運氣,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碰到的。當然,除此之外外貿人的發展之路非常之多,難以列舉。

外貿轉型,是企業和個人的必經之路,你準備好了嗎?

版權聲明

海外經理人學習吧專注於海外經理人的培養,轉載文章僅爲傳遞信息、擴散知識,文章觀點及立場不代表本號,凡註明來源的文章版權皆屬於作者,我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於後臺留言,我們將及時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