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微信公众号“之江雨露”授权转载

  编者按: 浙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这些年来,浙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因势利导、综合施策,锻造了新时代水乡风采。我们向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对这些年来浙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做了全景式的阐释,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借鉴学习。

  2018年9月26日,一场全球最高规格的环保“奥斯卡”引发世界关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2018年度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这是国际社会对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褒奖。

  “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这是联合国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评语。

  15年来,浙江以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自部署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开端,掀起了向“脏乱差”宣战的环境治理大会战,积极探索实践“两山”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而治水恰恰是推动这一变革性力量催生的生动写照。2003—2017年,全省GDP从9705亿元跃升至51768亿元,增长了4.3倍,年均增速10%以上;省控Ⅲ类以上断面占比从40%提高到82.4%,劣V类水断面从24.4%削减到零。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尽管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境内拥有8大水系、8万多条河流,但因水带来的烦恼不少,比如长期以来全省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环境容量有限,以全国1%的土地、承载全国4%的人口、产出全国6%的GDP;治水的步伐跟不上发展的速度等等。在浙江,水的问题,不仅是生态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治水就是走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最好的突破口。特别是2013年,我省接连发生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菲特”强台风引发多地严重洪涝灾害等一些列事件,更让浙江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当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宁可作局部暂时的舍弃,每年以牺牲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为代价,也要以治水为动力,倒逼转型升级。至此,浙江以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为总目标,全面吹响了“五水共治”的冲锋号,凑响了“清三河”“剿灭劣五类水”“美丽河湖建设”的治水“三部曲”。

  治水三部曲

  1

  第一部曲,通过“清三河”,浙水实现由“浊”到“净”的转变。坚持标本兼治,既解决感官上的突出问题,全力清理垃圾河、黑河、臭河,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基本全覆盖,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也立足工农业的转型,加快铅蓄电池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淘汰、整治和提升,推进种养殖业的集聚化、规模化经营和污物排放的集中化、无害化处理,基本消除“黑、臭、脏”的感官污染,昔日的垃圾河、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风景带。

  

  2

  第二部曲,通过“剿灭劣Ⅴ类水”,浙水实现由“净”到“清”的转变。在巩固“清三河”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排污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六大工程。首创“河长制”在全国推广,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河长,逐一制定劣V类水体、主要成因、治理项目、销号报结和提标深化等“五张清单”,58个县控以上劣五类水质断面和1.6万个劣五类小微水体全部销号,提前三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水十条”消劣任务。

  

  3

  第三部曲,启动“美丽河湖”建设,巩固深化治水成果,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一体保护,努力推动浙水实现由“清”到“美”的转变,让老百姓共享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环境。这是建设美丽中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碧水保卫战的具体行动,也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治水工作的总纲领。重点实施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农业农村治理提升等“十大行动”,这标志着浙江已从集中式、击破式治水,向立体化、常态化治水演进。

  ▲磐安县花溪亲水游。

  ▲宁海县前童古镇儿童戏水。

  ▲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写生基地。

  纵观浙江治水,水质巨变犹如一块“明镜”,折射出“八八战略”“两山”理念的博大精深、耀眼光芒,进一步坚定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截至今年10月,省控Ⅲ类以上断面比例达83.7%,国控Ⅲ类以上断面比例达93.2%,无劣V类断面。2013—2017年,全省共清理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5100公里,完成河湖库塘清淤3.1亿方;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近300万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规划保留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覆盖率超过40%。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重塑经济结构,在大破大立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2013—2017年,全省共整治脏乱差、低小散企业11.8万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3万家;关停搬迁养殖户40余万个,实现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全覆盖。目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占全省GDP的五分之一以上,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五分之二以上,我省已迈入增长中高速、发展中高端的轨道,正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转变。

  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全省大多数河流可以游泳,老百姓重新找回儿时的记忆和乡愁。生态环境群众满意度从2013年的57%提高到2017年的78.5%。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冲在一线,治水热情高涨,干群关系紧密,涌现出一大批治水先进和模范典型。

  

  纵观浙江治水,水质巨变犹如一块“明镜”,折射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上下同欲、众志成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决心和意志。

  浙江治水之功,关键在于历届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八八战略”“两山”理念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治水之功,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民生情怀,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讲究原则、讲究方法、讲究战法,向“脏乱差”宣战,向污水宣战。这其中,沉淀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弥足珍贵。

  治水,必须上下联动、齐抓共治。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齐上阵,部委办局都有责,省市县乡全联动,推进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单纯以经济增速指标论英雄,取消对2个设区市和26个县的GDP考核,实现实绩管理的科学化、绿色化。

  治水,必须精准施策、标本兼治。水环境污染,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子在产业。坚持水岸同治、城乡共治,聚焦工业和农业“两转型”,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联动推进“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实现由各自为战向区域联动,由突击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

  治水,必须改革创新、常态强治。率先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颁布实施河长制地方法规。加强生态政策供给,探索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拓展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省级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全覆盖。始终保持治水高压态势,在全国率先实现公检法驻环保联络机构全覆盖。

  治水,必须全民参与、共享共治。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化投资体系,民间资本投入“五水共治”累计约6000亿元。建立技术服务团,推行“派工单”和“点对点”服务制度。建立舆论监督制度,通过《今日聚焦》等栏目,曝光反面典型,凝聚治水正能量。同时,全面发动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同参与,工青妇同上阵,社会各界同关心,形成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浦江翠湖整治前。

  ▲浦江翠湖整治后。

  ▲《今日聚焦》记者采访温瑞塘河之流周边企业,排查河道污染原因。

  ▲温岭市滨海镇召开镇、村级河长述职大会。

  结束语

  水污染防治,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今后,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五水共治”,为美丽浙江建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许小忠、刘殷东、施展

  版式设计:霹雳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

  今日『美观LIVE』文章

  点击上图,即可阅读本期『美观LIVE』文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