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从懵懂无知开始,然后慢慢的在生活的喜怒哀乐中,树立起自己的三观。

所有的孩子,年幼的时候,对是非曲直并没有自己的判断,再加上身体的幼小,所以会非常依赖父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智商开始提高,身体开始成熟,特别是高中阶段,都会有所有家长们都百般无奈的青春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认知开始成熟,身体开始成熟,再加上现在的诱惑太多,比如手机,比如游戏等,但是与此同时孩子的自制力相比于大人而言,始终稍逊一筹,所以很容易导致孩子无心学习。

其实很简单,我们大人都不喜欢工作,都喜欢玩,但是我们面临的责任和压力,让我们不敢停下,这就是我们努力赚钱的出发点。同样的,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学习,它枯燥,乏味,并且学的好与坏对现阶段的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我们总是习惯的给他们灌输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的思想,甚至演化成责骂或者体罚。殊不知,孩子都有逆反心理,越是如此,他越是会和你对着来,越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毕竟,就算我们上班的时候被领导批评,心里都会有委屈和不爽,但是为了保住工作,为了养家糊口,我们只有咽下这口气。对于孩子来说呢?没有多少孩子能在高中时期认识到,读书好对自己以后发展的好处,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他们认为即使不读书,也没什么关系,他们没有压力,有的只是父母给的外在压力,并且这个压力他们心里都知道,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后果。因为父母不会不管他,也就给了他肆意妄为的本钱。

所以我认为,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不要用太过激的手段去迫使他读书,因为即使他因为父母的威严而妥协了,归根结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相比于他主动想学习,想提升自己,学习成效大多都会大打折扣。

至于怎么从根本上让他明白现阶段读书的重要性,这个我有几个建议:

1、如果孩子现在已经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整天痴迷于吃喝玩乐,其一定程度上跟父母一向的纵容也是有一定的关系,只是可能现在才显露出后遗症。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和孩子正面冲突,找孩子的同学,朋友,或者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让他们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为什么不读?准备做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只有了解了孩子真实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一味的责骂和冲突,不仅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过激反应,得不偿失。

2、如果孩子真的不想读书,不想学习,打个比喻,如果他很喜欢打游戏,我们可以尝试着跟孩子商量,如果他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游戏能赚到多少钱,那么我们可以让他不用读书。此举最好是威逼加上利诱,不要觉得这样很不妥,其实往明白了说,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学习的最主要目的还是能赚到钱,很俗,但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终归都活成了俗人的模样,因为我们要生存,不要总是按照脑子里那种打游戏就是不学无术的固执观念来做事了。现在很多游戏主播,其一个月的收入顶得上大多数家庭一年的收入。很不理解吗?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如果孩子最后没有赚到钱,但还是很喜欢打游戏,我们可以用很多通过游戏赚到钱的例子去激励孩子,技术不好?没事,你考上大学,大学里有电子竞技社团。我们不反对你玩,但是你玩的同时,你要想好以后用什么来维持生计。

3、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也不喜欢别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休学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让他出去找工作或者做别的事,如果他不愿意出去,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着让他一人在家,不给他生活费,让他独自一人生活一段时间,当然这里不是说就完全不管,我们可以在亲朋好友家暂住,或者租个房子,然后盯着孩子的行踪,以免出什么意外。暗中关注着他,只有让他看到社会的残酷,他才会从心里明白读书的用处。大多数孩子现在的肆意妄为,几乎都是父母认为他还小,什么事情都帮他做,把他完全遮蔽在父母的双翼下,没有直面过生活的残酷。雏鹰要飞翔,会一次次的摔断自己的翅膀,最终才能翱翔。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这样他才能学得更认真,也学得我们更省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读书时代没有好好学习,工作之后才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我们想让孩子读书,其实也是不想孩子走上这样的路,但是言传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我想我们不想读书的时候,家人也都心急如焚,但我们却不以为然,等到最后自己亲身经历了,才明白家人是对的。所以,只有让孩子亲身去经历了,没有文化,没有学历带来的一系列苦果,他才会真正明白读书的好处。然而不同的是:我们后悔已经晚了,但是他后悔还没有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