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飲馬戰役結束後,犧牲的張洪新和其他26名烈士一起,被安葬在山陽西面的杏園裏。5月3日上午,飲馬烈士陵園迎來了兩位萊陽籍客人,他們是張洪新烈士的侄兒張忠明和外甥。

家人尋親七十載,

青山處處忠骨埋。

義工助力終圓夢,

烈士墓前釋情懷。

五月,少了料峭春寒,多了陽光送暖。

5月3日上午,飲馬烈士陵園迎來了兩位萊陽籍客人,他們是張洪新烈士的侄兒張忠明和外甥。69歲的張忠明先生終於在這裏尋到了長眠於此的叔叔,完成了父親的遺願,也圓了一家人72年的尋親夢。

張洪新,1928年出生于山東萊陽高格莊鎮西鮑村,1947年在飲馬戰役中犧牲。張忠明對於叔叔的瞭解,源於他的父親和舅舅。他飽含深情地給我們講述了關於叔叔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一個血氣方剛、不畏犧牲的英雄呈現在我們面前。張洪新烈士雖生命短暫,但精神永存。

1944年,16歲的張洪新在青島一個日本人開辦的工廠裏打工,有一天因爲一件小事,遭到了日本監工的毒打。他恨透了日本人,當晚就逃出工廠,幾經輾轉,來到海陽參加了八路軍,從此走上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道路。直到1946年初,張洪新才捎信回來,家人才知道他已經成爲一名光榮的革命軍人。

1944年8月,張洪新所在的一個排接到命令,攻打膠州火車站。火車站裏駐守着12個日本鬼子,經過一夜激戰,消滅9個鬼子,活捉3個。戰鬥取得勝利的同時,也付出沉重的代價,一個排30多名戰士僅剩9人。異常疲憊的張洪新和戰友押着這3個鬼子回部隊駐地,因爲語言不通,加上這3個鬼子耍心眼不配合,戰士們覺得這樣下去會引來更多的鬼子,沒辦法就把3個鬼子就地槍決。回到連隊後,因爲違反了俘虜政策受到懲罰,張洪新一個人承擔起罪名,被關了禁閉。15天后,許世友聽說這件事,下令把張洪新釋放,讓他重新回到了連隊。

1944年深秋,張洪新帶領一個小分隊執行任務,遭到了鬼子的包圍,戰士們被迫退到一處墳地進行還擊。鬼子依仗人多,又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向着墳地瘋狂進攻。戰士們寡不敵衆,彈盡糧絕,大部分英勇犧牲。爲了保存實力,張洪新和其他兩名戰友躲進墳墓裏。墳墓裏集存了一些水,加上腐爛的屍骨,散發出一股股惡臭,走到眼前的鬼子怕被染上傳染病,沒有繼續搜索,張洪新三人才得以逃脫。

日本投降後,部隊特批張洪新回家探親。張洪新隨身帶着一把東洋軍刀,這是他在戰場上打死一個日軍小頭目繳獲的,首長獎勵給他用於防身。這把軍刀引起村裏小夥伴們的羨慕,張洪新感到無比自豪。村裏的老少爺們都對他讚賞有加,這更堅定了他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

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是華東野戰軍於1947年5月對國民黨進行的一場進攻作戰。當時的張洪新是九縱所屬機槍連的副連長,參加了這次攻堅戰。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是在解放戰爭中的一支素以打硬仗著稱的英雄部隊,這場戰役,消滅了國民黨王牌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打擊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鼓舞瞭解放軍的士氣,基本粉碎了國民黨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孟良崮戰役勝利後,張洪新隨部隊連續轉戰,又參加了南麻、臨朐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他不幸負傷,哥哥得知消息前來看望他。看到哥哥爲他擔心難過,他安慰哥哥說:“不用害怕國民黨還鄉團,他們蹦噠不了幾天了,張靈甫都被我們消滅了,咱們好日子快來了!”哥哥做夢也沒想到,這次見面,竟成了他們兄弟倆的永別。

後來,上級派人送來了張洪新的遺物——一塊手錶和一支鋼筆,這成了家人最珍貴的紀念。家人只知道他是在飲馬戰役中犧牲的,當兵三年,負傷三次。一次被子彈打掉牙齒,一次被擊穿肚子,還有一次被打斷肋骨。殘酷的革命戰爭,沒有讓張洪新退縮,爲了新中國的成立,他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尋找他的長眠之地,也成了烈士家人們的心願。

飲馬戰役結束後,犧牲的張洪新和其他26名烈士一起,被安葬在山陽西面的杏園裏。1956年,飲馬烈士陵園建成,烈士墳墓遷移到陵園。遷移過程中,在編號11的烈士墓裏發現一枚珍貴的印章,上面刻着“張洪新”,這才確定烈士的身份,但籍貫一直未確定。

今天,遠道而來的張忠明先生,懷着激動而又沉重的心情,踏進飲馬烈士陵園,向長眠在這裏的叔叔表達哀思,訴說衷腸。

看守烈士陵園的楊智忠老人,捧出幾本《陵園烈士登記表》,翻開第五冊第五墓區中的一頁,上面清楚地記錄着烈士張洪新的姓名、安葬墓區、原埋葬地點、犧牲原因、犧牲時間等,在備註一欄裏,“手印”兩個字格外醒目。在籍貫的空白欄裏,張忠明先生莊重地填上了烈士的家鄉。

大家來到烈士祠,在英烈名錄牆上,張洪新烈士的名字赫然在列。

“二爹(方言),我們來看你了”。烈士墓前,一行人深深三鞠躬。72年的隔望,萬般思念湧上心頭......

“二爹啊,今天終於找到你了,我完成了父親的遺願,我們現在都挺好的,你就好好安息吧......”張忠明先生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跪在叔叔的墓前,撫摩着墓碑,放聲大哭。

祭奠結束後,張忠明先生緊緊握着楊智忠老人的手,發自肺腑地說:“義工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幫助這麼多烈士找到親人,義工精神值得弘揚。”張先生接着對義工聯副主席孫乃福說:“今天,你們圓了我們家三代人的心願,我父親在天之靈一定會很欣慰,真心的感激你們!”

忠魂回家,英雄傳承。軍隊轉業的張忠明先生表示,回家以後計劃把叔叔的故居改建成革命陳列館,讓後輩們不忘歷史,讓革命精神得以傳承。

2014年,昌邑市義工聯合會在全省發起“爲烈士尋家”大型公益活動,經過跨地區、大範圍的實地走訪,截止至今天,已成功爲34名烈士找到了親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