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见义勇为怕打不过对方、又怕被追责?看这里!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当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遇到危害安全驾驶的行为时

我们应如何制止?

担心自己力不从心?

是否害怕一旦“出手”,事后可能遭到处罚?

Q:你的见义勇为“招式”,怎么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面对见义勇为,人们往往最担心以下两点:

第一,坐了好事反而被冤枉、被追责怎么办?

第二,自身太弱小,做不到怎么办?

对于第一种担心:

生活中不乏这种言论,说“如果我出手打了他,会把我也拘留”。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每次警察出警、处罚都需要有证据。如需进行处罚,一定要在分析过整个事件后才进行。大家如果遇见类似事情,一定要有保存证据的意识。

刑法中有一个条文叫“紧急避险”,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大家要分清:互殴不是正当防卫

对于第二种担心:

见义勇为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和对方比试武力,以下有四种方式给大家参考。

1

“路见不平”一声吼

网络图片

这种见义勇为主要对付小偷、色狼。你的一声断喝可能会吓住他,特别是黑夜里很多姑娘面对流氓时是很无助的,你的一句话就能给她和流氓斗争的勇气,很多流氓就会跑掉了。这就是见义勇为,不要以为见义勇为就是去堵刀口

2

提前介入

网络图片

以公交坠江事件为例,问一下有什么纠纷,劝一句,让双方都有台阶下,可能事情就过去了。人有时候其实就这样,可能就这样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

3 报警

发现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时,比如有人正在打架或者正在进行抢劫,当事人可能腾不出手来报警。而你的一个报警电话就是在帮他。

如果担心报警被被对方报复怎么办?可以先离开案发地点,与其保持安全距离。将在哪个位置,发生什么事件等信息告知警方。

报警,也是一种见义勇为的方式。

4

“该出手时就出手”

比如最近也是在公交车上,有人抢夺方向盘被其他乘客一脚飞踹,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操作”。到了保命的时候,这是可以的。

当然,还是能劝解的劝解、能报警的报警,三种方式都行不通,不得不出手时,应当注意安全,且不要做出明显超过防卫限度的动作

Q:“见义勇为”这个词儿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这种行为在生活中不多见,为什么?

故事一:

三年级时,我上学要坐一趟公交车,有次我前面有一位40多岁的农民大伯,带着一个黑色的人造革手拎包,印着“北京”图案的那种。

网络图片

我亲眼看着一个卷发男子拿刀片把包割开,他动作很大,其实农民大伯已经觉察了,但他只是踢了踢脚边的包,可对方还在翻。

当时我特别想喊一句“小偷!”像许多不敢见义勇为的人一样——我害怕。“我是小孩,打不过他怎么办?”

那时,我突然有了这种想法——我要当警察,让自己有能力去管这些事儿。

故事二:

故事三:

这三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从侧面可以看出在面对危机、需要人们见义勇为时,几种常见的心态。按照前面讲的四种方式,对于见义勇为常见的一些“担忧”,应该都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是什么?

浮躁、戾气和冷漠

事件发生之初,视频中有位女司机坐在现场,很多人就认定“女司机逆行导致交通事故”,结果事件发生了翻转——是对方逆行。我们是不是欠女司机一个道歉?

要学着“让真相飞一会儿”。所以第一,反思浮躁

第二,反思戾气。

事件发生后,有人人肉出了吵架女乘客的身份,把她经营的店给堵了。

朋友圈、微信群里有一些段子、对联儿拿这一事件去蹭热度的。15条生命没了,有人拿这个去搞娱乐,我觉得该反思一下这种不尊重生命的行为。

第三,反思冷漠。

从乘客和司机争吵开始,5分钟,坐过了6站,却没有一人阻止。

这期间没有一个人上前说一句,如果一开始就有人劝解的话,可能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问题。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司机和她的问题,和我没关系”,但实际那一刻很多人是把自己的命“赌”在了他们的身上。

一个人只是社会的千万分之一,但是一个人可以带动千万个人站出来。这样,邪恶才会慢慢退去。看似是给别人打开了一扇窗,其实是给自己铺了一条路。

希望以后在见义勇为的行列里,有你有我!

素材整合:长安剑

是一种鼓励|分享是最好支持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心声

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