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見義勇爲怕打不過對方、又怕被追責?看這裏!

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當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遇到危害安全駕駛的行爲時

我們應如何制止?

擔心自己力不從心?

是否害怕一旦“出手”,事後可能遭到處罰?

Q:你的見義勇爲“招式”,怎麼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

面對見義勇爲,人們往往最擔心以下兩點:

第一,坐了好事反而被冤枉、被追責怎麼辦?

第二,自身太弱小,做不到怎麼辦?

對於第一種擔心:

生活中不乏這種言論,說“如果我出手打了他,會把我也拘留”。這是一種誤解,因爲每次警察出警、處罰都需要有證據。如需進行處罰,一定要在分析過整個事件後才進行。大家如果遇見類似事情,一定要有保存證據的意識。

刑法中有一個條文叫“緊急避險”,法律規定:爲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爲,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但大家要分清:互毆不是正當防衛

對於第二種擔心:

見義勇爲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要和對方比試武力,以下有四種方式給大家參考。

1

“路見不平”一聲吼

網絡圖片

這種見義勇爲主要對付小偷、色狼。你的一聲斷喝可能會嚇住他,特別是黑夜裏很多姑娘面對流氓時是很無助的,你的一句話就能給她和流氓鬥爭的勇氣,很多流氓就會跑掉了。這就是見義勇爲,不要以爲見義勇爲就是去堵刀口

2

提前介入

網絡圖片

以公交墜江事件爲例,問一下有什麼糾紛,勸一句,讓雙方都有臺階下,可能事情就過去了。人有時候其實就這樣,可能就這樣一句話就把問題解決了。

3 報警

發現正在發生的不法侵害時,比如有人正在打架或者正在進行搶劫,當事人可能騰不出手來報警。而你的一個報警電話就是在幫他。

如果擔心報警被被對方報復怎麼辦?可以先離開案發地點,與其保持安全距離。將在哪個位置,發生什麼事件等信息告知警方。

報警,也是一種見義勇爲的方式。

4

“該出手時就出手”

比如最近也是在公交車上,有人搶奪方向盤被其他乘客一腳飛踹,被稱爲“教科書式的操作”。到了保命的時候,這是可以的。

當然,還是能勸解的勸解、能報警的報警,三種方式都行不通,不得不出手時,應當注意安全,且不要做出明顯超過防衛限度的動作

Q:“見義勇爲”這個詞兒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這種行爲在生活中不多見,爲什麼?

故事一:

三年級時,我上學要坐一趟公交車,有次我前面有一位40多歲的農民大伯,帶着一個黑色的人造革手拎包,印着“北京”圖案的那種。

網絡圖片

我親眼看着一個捲髮男子拿刀片把包割開,他動作很大,其實農民大伯已經覺察了,但他只是踢了踢腳邊的包,可對方還在翻。

當時我特別想喊一句“小偷!”像許多不敢見義勇爲的人一樣——我害怕。“我是小孩,打不過他怎麼辦?”

那時,我突然有了這種想法——我要當警察,讓自己有能力去管這些事兒。

故事二:

故事三:

這三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從側面可以看出在面對危機、需要人們見義勇爲時,幾種常見的心態。按照前面講的四種方式,對於見義勇爲常見的一些“擔憂”,應該都能找到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我們最應該反思的是什麼?

浮躁、戾氣和冷漠

事件發生之初,視頻中有位女司機坐在現場,很多人就認定“女司機逆行導致交通事故”,結果事件發生了翻轉——是對方逆行。我們是不是欠女司機一個道歉?

要學着“讓真相飛一會兒”。所以第一,反思浮躁

第二,反思戾氣。

事件發生後,有人人肉出了吵架女乘客的身份,把她經營的店給堵了。

朋友圈、微信羣裏有一些段子、對聯兒拿這一事件去蹭熱度的。15條生命沒了,有人拿這個去搞娛樂,我覺得該反思一下這種不尊重生命的行爲。

第三,反思冷漠。

從乘客和司機爭吵開始,5分鐘,坐過了6站,卻沒有一人阻止。

這期間沒有一個人上前說一句,如果一開始就有人勸解的話,可能不至於發生這麼大的問題。

也許很多人覺得,“這是司機和她的問題,和我沒關係”,但實際那一刻很多人是把自己的命“賭”在了他們的身上。

一個人只是社會的千萬分之一,但是一個人可以帶動千萬個人站出來。這樣,邪惡纔會慢慢退去。看似是給別人打開了一扇窗,其實是給自己鋪了一條路。

希望以後在見義勇爲的行列裏,有你有我!

素材整合:長安劍

是一種鼓勵|分享是最好支持

點擊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心聲

我們期待與您的交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