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廣爲流傳,主要講的是:

民女趙京娘隨父去北嶽還鄉愿,不料路遇響馬,被扣押於趙匡胤叔父趙景清所在的道觀。趙匡胤閒逛道觀時聽得哭聲,便救下了京娘。趙匡胤怕京娘還會遭難,便護送她返家。爲了行路方便,二人結成兄妹。

一路上京娘敬佩趙匡胤的仗義助人,對趙匡胤表示了愛慕之情。但是趙匡胤堅守兄妹之禮,沒有作出回應,

返家之後,京娘之父欲將京娘許配給趙匡胤,趙匡胤不欲蒙上不義之名,拒絕而去。在家人的冷言冷語下,京娘爲表貞節自縊身亡。

趙匡胤即位後,想起還有這麼個義妹,尋訪後得知義妹已死,甚是嗟嘆,並專門爲其進行了敕封立祠。

這個故事將趙匡胤塑造成中國歷史上第一不好色的“柳下惠”式的皇帝。

假如故事是真的,也只能說趙匡胤當皇帝前是個好青年,但是當了皇帝后,趙匡胤可就性情大變了。

下面這個故事的女性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蜀皇帝孟昶的費貴妃,據《宋詩紀事》"花蕊夫人"條說:"夫人姓徐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後主嬖之,號花蕊夫人。

據說是孟昶有一次賞遊之時,覺得這身邊的美人兒實在乃人間極品,如花蕊般嬌嫩可人,便封她爲花蕊夫人。

她不但人長得美,還是個女詩人。蜀國滅亡後,她還作詩《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孟昶自縛出城請降,到汴梁後,孟昶被封爲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作爲亡國之君他應該算是有了個好結局了。可是,得到這樣的優待,不是因爲他投降態度好,而是因爲他有個美豔的“花蕊夫人”。

原來,趙匡胤久聞花蕊夫人豔絕塵寰,欲思一見顏色,但又恐人議論,不方便單獨召見。

於是就想到一個計策——大賞孟昶和他家的家眷。

得到封賞,得謝恩啊,於是孟昶帶着一衆老小進宮謝恩,其中就有花蕊夫人。趙匡胤看到站在孟昶母親身後的花蕊夫人,只覺得千嬌百媚,兩眼放光,心猿意馬。

七天後孟昶暴疾而終,年四十七歲,至於死因,史家多認爲是趙匡胤毒死的。

趙匡胤聽說孟昶死了,表現得非常悲傷,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爲楚王。

是愧疚嗎?

不是,是故伎重演。

孟昶的家屬少不得又要入宮謝恩,成了寡婦的花蕊夫人此時已是手到擒來之物,身不由己了。

全身縞素、面帶憔悴的花蕊夫人,此時更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趙匡胤實在把持不住,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

不久封花蕊夫人爲貴妃。曾經坐懷不亂的趙匡胤從此退朝後必去她那兒飲酒聽曲,酒飽飯足之後,活動是少不了的了。

可惜的是花蕊夫人的第二春並沒有綻開多久,就被皇帝他弟給辣手摧花了。

王鞏在《聞見近錄》一書中記載說她:“得幸太祖,頗恃寵。一日宴射後苑,上酌巨觥以勸太宗,太宗固辭,上覆勸之。太宗顧庭下,曰:‘金城夫人(即花蕊夫人)親折此花來,乃飲。’上遂命之,太宗引射而殺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爲社稷自重。’而上飲射如故。”

《聞見近錄》中記載宋帝趙匡胤聽了後,並未追究弟弟殺了自己的貴妃,二人飲射如故。

對此,小編還是有點不信,好歹這麼嬌滴滴的美人被殺了,而且就在自己眼前,能繼續這麼歡樂的喝酒?

要不趙匡胤是個無情之徒,要不是按耐着一肚子的火等着收拾自己弟弟。

那麼,趙匡胤到底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還是詭計多端的僞君子呢?各位讀者,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